那年春天,由全国著名诗人参加的“三月三诗会”在苏北的一个小镇上举行,应组委会邀请,禹泉文学社师生参与诗会活动。根据安排,诗人舒婷要在活动现场与我校师生互动。
听到舒婷这个名字,我好像又回到了已经很遥远的朴素而又单纯的诗歌年代。舒婷,曾是中国当代诗歌的一面旗帜,在单纯朴素的年代里,“朦胧诗”如一缕清风吹进中国沉闷的文坛。从此,新中国的诗歌,有了新的生命。人们不再总是沉湎于戴望舒的浪漫,也不需要遥望泰戈尔的童年,从“十年浩劫”单色镜中走出来的,是一番诗歌的春天。顾城、海子的陨落,使人们对诗人的生活有一种恐惧。现在,当我们和舒婷面对面时,所感受的是新诗走进了新世纪后,依然让人流连。
至今我的书架上还有舒婷的第一本诗集《双桅船》和手抄本《朦胧诗选》。
活动现场,文学社的同学们朗诵了舒婷的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课文。本来,我担心孩子们读不好,毕竟诗人就在现场,但当他们站上舞台,音乐响起之时,我知道担心是多余的了,孩子们纯真的声音里,依然是八十年代的朴素与天真,依然饱含诗歌的原始味道,也许就是那天诗会的主题——“水晶天籁”。
舒婷和文学社社员亲切交流,勉励大家好好读书,真情写作,还热情地与大家合影,为学生签名,并为禹泉文学社及社刊《泉水叮咚》题字。在诗会的现场,当看到少年学生们围着舒婷的时候,不禁感叹:诗歌的年代能回来么?
舒婷惊讶地翻看《双桅船》,对身边的李小雨说:看看,这是我的第一本集子。
在舒婷与学生互动结束后,我拿出专门带去的《双桅船》1982年单行本,请舒婷签名,舒婷看着那本已经发黄的小书,惊讶地问我竟然还收藏着这本书。她一边翻看书页,一边高兴地对身边的《诗刊》常务副主编李小雨(诗人李瑛之女)说:看看,这是我的第一本集子。然后,认真地在书的扉页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舒婷认真地在书的扉页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我们无法挽留历史的脚步,今天看到诸多媒体在现场采访拍摄采访时,作为曾经的文学青年,忽然产生一种失落:难道,文学,也需要靠媒体炒作不成?
手抄本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键盘代替了写字,发布代替了发表,听着现场有些诗人们朗诵诗歌的声音,似乎有一种不属于诗歌的音调,那是什么?是世俗,还是平庸,或者是一种不宁静?
诗歌是神圣的文字,需要我们用宁静与纯真去坚守。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他生于公元前232年,卒于公元前202年。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但由于家族衰落,他从小就跟随母亲四处流浪。后来,他成为了楚国的一名士兵,逐渐得到了王离的赏识,成为了他的幕僚。公元前209年,秦朝灭亡,项羽和刘邦等人共同反秦起义。反秦战争中,项羽以勇猛善战著
2025-08-18 00:49:53一、孙韶——鲜有负败孙韶字公礼,浙江杭州富阳人。“身长八尺,仪貌都雅”。本姓俞,为孙策钟爱,赐姓为孙。甚得孙权器重,历官偏将军、广陵太守。魏文帝曹丕南征至广陵,孙韶率死士五百人,突袭曹丕大军,得其副车车盖,以功迁镇北将军,封建德侯。孙韶为边将数十年,善于抚御士卒,得其死力。常以警戒、侦悉为务,先知动
2025-08-18 00:09:41演义小说中的五个战力天花板1、《西汉演义》项羽秦二世时,陈胜吴广在大泽山起义,天下纷纷响应。项梁和侄子项羽在吴地起义,项羽拔剑斩杀会稽郡守殷通,慑服季布、钟离昧,一时间各郡县望风而降。项羽起义后,得精兵数万。当时,季布、钟离昧进言,会稽涂山之中有桓楚、于英两人,统率八千精兵,啸聚山林,更兼两人都有万
2025-08-17 03:58:59从魏国投奔蜀国:姜维、夏侯霸姜维姜维原本是曹魏天水郡参军,在诸葛亮蜀军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被天水太守马遵抛弃,不得已而归顺诸葛亮。姜维在归顺诸葛亮后,一心一意为复兴汉室江山而努力。他不但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跟随大军北伐,即使在诸葛亮死后,姜维也进行了多次北伐。即使在后主刘禅向邓艾投降后,姜维不改初心,于
2025-08-17 00:09:11同样都是刺客聂政有多勇?一套动作下来如同行云流水,杀人于无形,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这大概是最猛的一个刺客了吧。根据《史记•刺客列传》还有《资治通鉴》的记载,在战国时期,濮阳的严仲子跟韩国的宰相侠累有仇,至于是啥仇具体没有说,但是用了“交恶”两个字,想必也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然严仲子也不会四处找人
2025-08-16 01:56:1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