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王阳明个人资料:生平简介

22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25 20:24:45    

王阳明生平

王守仁(1472~1529),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幼名云,字伯安;因曾在余姚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子,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后人称王阳明;谥文成。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不仅是明代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还是军事家;精通儒、释、道三教,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曾受封为新建伯,后被追封侯爵。王阳明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其学说世称“阳明学”,在日本、朝鲜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天资聪颖、勤学善思的少年

明宪宗成化年间,王阳明生于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父王华。明朝成化十七年(1481),王华中了状元,王阳明就随父移居北京。《明史》载,王阳明出生时王华为其取名为王云,但五岁了还不会说话。一位高僧要王华给儿子改名为王守仁。王华照做了,王阳明这才说话。王华对儿子家教极严,王阳明少年时学文习武,十分刻苦,骑、射、兵法日趋精通。

十一二岁在京师念书时,王阳明问塾师“何谓第一等事”,老师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他当时说:“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事实上,他从年少时代起就从不循规蹈矩,所有记载都说他自少“豪迈不羁”。明弘治十二年(1499),王阳明考取进士,授兵部主事。当时,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博学之士。

远谪贵州,龙场悟道

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府修文县治,现为贵州省修文县龙场镇)当驿丞,途中被刘瑾派人追杀,他机智地化险为夷。他来到中国西南山区,龙场地处偏远地带,物产并不丰富,苗、僚杂居。王阳明生活在一种宁静而条件艰苦的环境中,历年来的遭遇使其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认为人的内心自然包含世界运行的规则(心即理),认识到圣人的光明品质人人都具备,这个光明品质即是良知,想从外面的事物寻找良知是错误的。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文治武功,辉煌功业正德

十二年(1517),江西南部以及江西、福建、广东交界的山区爆发民变。山民依靠山地据洞筑寨,自建军队,民变范围迅速扩至方圆近千里。兵部举荐时任右佥都御史的王守仁巡抚江西,镇压民变。正德十三年(1518)正月,王阳明平定池仲容(池大鬓)部,三月,抵达江西莅任,镇压了信丰等地的起义。七月,王阳明上奏请求朝廷允准招安,明廷恩准。十月,王阳明攻破实力最强的江西崇义县左溪蓝天凤、谢志山军寨,并会师于左溪。十一月,王守仁遣使招安,并攻破蓝天凤部。

王阳明将去福建剿匪时,刚到丰城,宁王朱宸濠突然举兵叛乱。王阳明积极备战,发出讨贼檄文,公布宁王的罪状,先用反间计使宁王不敢攻打南京,乘机做好防守南京的准备。宁王无奈,只得率六万人,攻下九江、南康,渡长江攻安庆。王阳明调集八万大军,对外号称三十万,转而攻克南昌,再回击救援南昌的宁王大军,设伏兵分割击败宁王大军,宁王溃逃。王阳明直追至南康,仿效赤壁之战,火烧宁王的大船方阵。宁王旗舰搁浅,只好乘小船逃走,途中被擒获。王守仁用三十五天时间全面平息宁王之乱,因此而获“大明军神”之称。

功高遭忌,回乡讲学

王阳明屡建奇功,后因功高遭忌,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广收门徒,宣讲“王学”。反对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理”的“格物致知”,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认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故明“本心”则明“天理”。王阳明经历过百死千难中的人生,在五十岁时发表“致良知”的宣言:“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是非之心、好恶之心,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良知人人俱有,自圣人以至愚人,无不相同;人人同具良知,人人有个判断是非善恶的自家标准。王阳明死后,他的弟子分裂成七大派,被称为王门七派。

大儒辞世,病逝归途

两广役后,王阳明肺病加疾,上疏乞归。归途中,他经过江西大余灵岩寺。他在寺中各处游历,进入寺中一位祖师圆寂的房间,只见圆寂老僧的容貌与自己一模一样,并在书案上发现一张字签:“五十七年王守仁,启吾钥,拂吾尘,问君欲识前程事,开门即是闭门人。”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9日),王阳明病逝于江西省南安舟中。在临终之际,他身边学生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相关文章

“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做的憾事

信陵君收养门客,与平原、孟尝、春申三君不大相同。平原君有一个毛遂,在门下三年,还毫不了解。孟尝君手下据说多“鸡鸣狗盗”之徒,流品很杂,突出的只有一个冯谖,代他到封邑收债,烧掉债券,收揽民心。春申君门下上客,打扮很讲究,鞋子上都嵌有珠子,却不听见谁帮他建立过功业。有一个朱英跟他分析过形势,但他有时听有

2025-05-18 11:17:07

战国四公子—信陵君之死

之前讲过信陵君大义救魏的故事,信陵君带领诸侯联军打败秦军,解围魏国。秦王看到信陵君在魏国又受到了重用,于是召集大臣商量对策。刚成君蔡泽献策说:“大王,当初信陵君窃符救赵,得罪了魏王,魏王不让他回魏国,信陵君只能留在赵国;后来因为秦兵攻打魏国,形势危急,不得已,魏王才召他救援;虽然信陵君带领诸侯联军,

2025-05-18 10:40:47

战国四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元前258年,长平之战后,秦国再次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胜)向魏国的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公子无忌)求救。心细的人会有疑问,这应该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怎么成为了两位公子之间的私人交往故事了。原来,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的求救使者络绎不绝。平原君责备信陵君,

2025-05-12 01:25:58

刘邦的偶像、四大公子之首的信陵君为何酗酒而亡?报国无门

信陵君是战国末期一个特别有名且特殊的人物。当年站在乱世舞台上的有这样一个群体,就像以前的F4,号称“战国四大公子”。他们全都是在当时战国诸雄当中有一定名气,担当一定的爵位,左右了一定的国政的封侯。不是诸侯王的子侄兄弟,就是诸侯王的丞相大臣。分别是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

2025-05-12 01:18:55

唐太宗李世民才是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战神?

(一)23岁得封天策上将23岁的你,在做什么?23岁的李世民,以3500玄甲军打头阵,以少胜多击溃了王世充、窦建德联军数十万,并且生擒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强敌。战功累累的李世民,被父亲李渊赐天策上将的封号,设置天策府,统领文臣武将,权力达到顶峰。天策上将,位列于王公之上,是仅次于皇帝和太子的第三号人物

2025-05-11 01:26:5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