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来,电视剧《冰雪尖刀连》前面想营造壮士出征前与父母亲人、爱人孩子诀别的悲壮和凄婉。
但弄巧成拙,前面几集的文戏是又臭又长,一方面这与导演的节奏拖沓、编剧的无病呻吟有关,另一方面,演员的形象不仅完全不贴脸,眼神萎靡不振没有凌厉的精气儿神,演技的矫情和不接地气更是火上浇油。
唯一让我动容了的是伍万里的父亲。
少小离家的大儿子成了一盒骨灰,从小陪在身边的小儿子要背井离乡上战场,作为一个父亲,他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酸,也有恨自己无能的自责,还有父爱如山般的牵挂……
戏份不多,给演员的发挥空间是有限的,要出彩难度不小,当然也可以选择糊弄,反正也只是几场没啥存在感的戏的。
但演员白志迪拿捏住了并且没有敷衍,要不说还得是老演员,镇得住场也压得住势,一举手一投足之间,一个隐忍、无奈、慈爱、顽强、朴实、勤奋、自强、宽容的老父亲和劳动人民形象立马跃然纸上,力透荧屏。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这场送别戏很有质感,跟死去的大儿子告别也和上战场的二儿子、小儿子分离,牵挂、担忧、难过、不舍从父亲沧桑的眼眸里,低垂的头里,佝偻的腰背里细腻地流露出来,真实可感,直戳人心,让人鼻酸。
就像白志迪一直说的,有生活的东西,人物才活了,接地气的角色,老百姓才爱看,要对得起观众,他的确做到了。
姜还是老的辣,白志迪老爷子站在那儿角色就立住了,该有的情绪分毫不差。
1943年出生,今年80岁的他没拿过什么大奖,也没走过红毯,但他的实力却是毋庸置疑的。
你如果要问他的底气从哪儿来,答案便是从作品角色中来,从观众雪亮的眼睛中来,
《人世间》里,他是与曲秀贞相濡以沫的马守常;
《安家》里,他是慈爱又善良的房似锦爷爷;
《武林外传》里,他是外表慈眉善目,其实内心狠毒,武功数一数二,一面善哉善哉,一面又杀人不眨眼的公孙乌龙;
《人民的名义》里,他是面对犯罪分子,铁面无私,大义凛然,犹如顽石,而面对爱子,又是万般柔情,无比慈爱的铁骨铮铮也爱子如命的陈岩石;
《便衣警察》里,他是正义热心的周志明同事段兴玉;
《包公》里,他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执法如山、不畏权贵的初代包拯……
大多数角色都是不容易被人记住的配角角色,导致了虽然白志迪有老戏骨的实力却没有老戏骨的名气。
虽然吃的是演艺圈这碗饭,但他一直游离于演艺圈之外,而走上这条路也是阴差阳错的。
出生在北京,父亲是开铛铛车的,白志迪从小的志向是当运动员,他百米跑最厉害的成绩是12秒3,不过这被家里人全票否决了。
他一直觉得自己跟艺术不沾边,除了平时哼哼小调之外,他对电视、话剧都没什么兴致,当不了运动员的白志迪后来也没往表演上琢磨,而是计划着当一名医务工作者。
但他的一个同学因为嗓子出状况空出了一个解放军艺术学院招考名额之后,命运齿轮的转动方向换了。
白志迪成为了“临危受命”的学生,因为艺考先于高考,他觉得无伤大雅,也就没推辞。
不在乎自然没压力,他朗诵了叶挺的一首诗《囚歌》就轻轻松松结束了初试,然后白志迪就把这件事抛在了脑后,投入了全神贯注的高考备战中。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1963年是他命运逆转的一年——他的初试通过了,顺水推舟的,他过五关斩六将,四次考试后,得到了解放军艺术学院表演系的录取通知书。
白志迪成为了工人出身家庭的“异类”,不过,看在“解放军”这三个字的面子上,父母倒是很乐见其成——毕竟,有部队管教出不了错。
被命运推着走,按部就班的,他一面接受着军事化训练的“淬炼”,一面学习全新的表演艺术,4年后,白志迪被分配到了空军政治部文工团。
不过在此之前,他得到高炮部队的基层连队锻炼一年,于是下工厂,下农村,在田野,在草棚,白志迪是摸爬滚打,吃尽苦头也“脱胎换骨”,真正走向了沉稳。
看似没直接表演得那几年是蹉跎了,但那也是老天对他的眷顾,没有“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他就沉不下心来做表演上的匠人。
没有部队的锻炼压住他,白志迪可能当了几年小鲜肉就飘了,快速销声匿迹,走不到今天德艺双馨的位置。
一天拿一天3毛到6毛的补助,没有任何特殊待遇,在部队里,人家不会因为你当主角就高看你一眼,只会因为你有真本事从而敬你服你。
2017年,《人民的名义》爆火,白志迪因为刚正不阿的“陈岩石”一角强势出圈,这是他从艺以来最火的一次,一开通微博就直接让他涨了十几万的粉。
但是他一直都没忘记初心,保持着十分谦卑的心态。
“人红就红一阵子,所以人啊,不能当成自己这一辈子我就红了,演完这个戏红了,过两天就把你淡忘了。”
其实按理来说,这个角色是轮不到他的,要不是制片人是高亚麟,而高亚麟是和白志迪是同属空政话剧团的老熟人,可能这个角色会让位给一个比他声望更大的演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为《人民的名义》里年纪最大的演员,白志迪没有“倚老卖老”,更不会谋取优待。
连续三天下午两点开工,第二天凌晨六点收工,持续拍摄16小时,年轻人能熬的夜他也不怵,更何况,他还是剧组里少见的没带一个助理孑然一身的演员。
白志迪在张志坚眼里是一个恐怖如斯让人心里打鼓的一个演员。
“说老戏骨,我真不敢当。在我眼里,剧里的老戏骨,白志迪老师算一个。”
他进剧组第一场戏就是在常委会“痛说革命家史”的那段,跟所有人还都不熟,但他到现场就开拍,没有入戏的等待,没多说一句话,台词本也不拿,一镜到底一条过,这哪个演员看了不怕啊,要是来混的,还真的会心里发毛。
张志坚对其肃然起敬:
“你跟这样的老演员学还来不及呢,哪敢假装自己是老戏骨。”
白志迪一直秉持着“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演戏,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原则。
“我这个人从来也没有别的想法,没有想过要当官,要进步什么的,包括我孩子的工作,从来也没有走过后门。我没戏的时候,就是在家里等着,不会去拉关系,这么多年,我有时候拍完一个戏都不知道制片人是谁,除了戏之外的事情,我不太关注。”
他勤勤恳恳演了半辈子的话剧,让自己沉淀下来,走一步是一步,即使要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是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不拍戏的时候,白志迪大多数时间做着“五好丈夫”。
不少人以为白志迪和王丽云是一对,毕竟他俩的荧幕夫妻形象太过于深入人心。
一起合作30多年了,不下18部戏都是一起扮夫妻的:《人民的名义》《幸福像花儿一样》《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非亲姐妹》《掌门女婿》……
在荧幕上,他们是最和谐最默契的好搭档。
如果不是和王丽云搭戏,白志迪是万万不会做加戏、改词的事儿的,毕竟对方可能会觉得自己在耍大牌,但在老搭档面前,他就不会顾虑这些,因为两个人的劲儿是往一处使,那就是他们都有着把戏做好的共同目标。
不过虽然白志迪和王丽云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但那最多是友情,绝称不上爱,白志迪的爱人另有其人,而且巧的是,跟“王丽云”只有一字之差,她叫“王丽华”。
她是天津人,跟白志迪当年都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只不过,一个是舞蹈系,一个是戏剧系。
白志迪读书晚,王丽华比他小了6岁,作为“老大哥”,他格外关照她,然后一来二去就眉目传情了。
作为彼此初恋的两人相濡以沫过了将近一辈子。
可以说,对白志迪来说,最重要的除了表演之外就是妻子了。
只要他在家所有的家务都是他全包,和妻子吵架他最先“投降”,据他所说,家里大事全听他的,小事全听妻子的,然后还补了一句“家里无大事”。
白志迪活脱脱是一个“妻管严”,连家里的孙子都知道得一个劲儿地“巴结”奶奶,而把爷爷当做自己的一个“老哥们儿”。
早几年他对妻子也好,但远没有如今那么“唯命是从”,自从发生了一件事,他就死心塌地地对妻子更好了。
妻子王丽华生孩子那天,是和她亲姐姐一起同时进行的,但是因为当时医疗条件不行,姐姐还患有风湿性心脏病,所以只保住了小的,没保住大的。
这件事给白志迪的“震撼”是很大的,死亡离自己如此近,万一从产床上下不来的是自己的妻子那他会不知道自己要如何活下去。
一边他是为生命的逝去而痛惜的,一边他又有着“劫后余生”般的庆幸,现在想到这件事,他都还很心有余悸。
而为了不让刚生产完的妻子受刺激,白志迪硬是“伙同”其他人瞒了她将近两个月,让她能坐好月子,不留下病根。
期间,他得去拍戏,分隔两地,通讯手段不发达,白志迪还一直给她写信,安慰她、鼓励她,为了能保证万无一失地瞒着她,也为了能弥补不能陪着她的遗憾。
任务进行得很顺利,两个月之后,妻子王丽华才知道姐姐去世的事实,而无论再难过,对她的影响都已经降到了最低。
后来,白志迪对妻子一直有一种“失而复得”的珍惜,能陪着她细水长流走到现在,他很知足。
80岁的他很幸福。
因为他干了一件他这辈子最喜欢干的事儿——演戏,同时,他守护了一个他这辈子最爱的人——妻子,能活到老,演到老,也实现了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圆满。
毫无疑问的是,这两件事儿,白志迪会坚持做下去,而且会做到头。
战国时期,信陵君以一己之力压制住了秦国东侵的脚步,挽救了赵国,为魏国,甚至为所有的中原国家争取了十年时间,但却仅仅因为魏安釐王的不信任导致信陵君落了个悲剧的结局。身为魏国的君主,魏安釐王并没有太多本事,但他的弟弟魏无忌,也就是信陵君可不一样,信陵君为人谦逊和善,十分会任用贤能,有几分魏文侯的味道。魏
2025-05-11 00:16:22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圣明的皇帝之一。他出生于唐朝,是唐朝创始人之一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许多伟大的政策和改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治理方法李世民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领导者,他的治理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他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了科举制度
2025-05-10 00:05:19前言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剑拔弩张、兵戈四起的时代。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品德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魏国公子魏无忌就是备受尊敬的一位。而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如此敬佩魏无忌,正是因为他在战国时期所展现出的卓越品质和出色才华。那么魏无忌究竟是一个怎么
2025-05-09 09:47:42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之所以叫战国,原因只在于一个“战”字。从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七雄”之间的争战长达250多年。战国后期,赵国委任赵奢和廉颇为大将,蔺相如为相国,在三位的共同努力下,赵的国势稍微地强盛了一些。后来赵奢去世,便由廉颇一人担当大将。直到公元前260年,秦王派遣王龁攻
2025-05-09 08:42:04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