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王阳明个人资料生平概览

16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07 18:36:18    

王阳明,明朝第一哥,历史、文化、军事、人文、政治全领域大伽。

姓 名:王守仁。浙江绍兴余姚人。

政治成分:大地主,富二代(传说是王羲之的后人);

有名典故:格竹子。为验证朱熹”格物致知”学说,对着竹子格了七天,劳思成疾,最终否定了朱熹的”格物致知”说。

代 表 作:《传习录》

个人简历:三次考试后中榜,六品,因得罪刘瑾权奸,被打四十屁股,贬为龙场驿丞,后龙场悟道”人心即为理,知行合一,以心为本——心学”,成就圣人理想。

刘瑾死后,被兵部尚书王琼看中,安排他去江西剿匪,利用心学,大玩游击战术,天天出阴招,没多久,大家都搞不惦的土匪竟然被王阳明轻轻松松搞惦。

后活捉想当皇帝的宁王朱宸濠,因为碰上王阳明,朱宸濠苦苦策划三十年,结果三十天就玩完了。

此后,王阳明还干过很多牛叉的事情。比如平叛,办学校讲心学。

五十七岁,王阳明病逝。临终之时,唯留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心学主要内容:

心即理。吾心即天理,心是本体,本来是如如不动、无善无恶、非善非恶,但触景生情之后的喜怒哀乐就有了善恶是非之心,此时需要我们用良知来校正。

致良知。即随时校正自己的良知。当我们的私心杂念刚一萌动之时,良知第一时间是可以感知到的,而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个第一时间的良知,将这个不善的欲念去除,是谓去恶存善,这也是王阳明心学最关键的一步,王阳明先生总结”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

知行合一。良知知道了,关键就在于具体行动了,是想偷懒还是想占便宜,心已经告诉你了,那你能不能做到知行合一,及时改正呢。所以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

总结起来,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相关名言:

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若动,万物皆动;

3、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6、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7、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8、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9、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10、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11、天理即人欲。天理即仁心。

12、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

13、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

14、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

15、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相关文章

唐太宗李世民:生平经历与卓越社会贡献的传世之帝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一说陇西狄道,又说钜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

2025-05-24 00:51:42

信陵君窃符救赵,擅杀大将晋鄙,幕后操纵者竟是个看城门的老头?

公元前257年的一天深夜,魏王的寝殿内,宠妾如姬正在急切地寻找虎符,而魏王已经醉倒在了床榻上。如姬冒如此大险,只因受信陵君所托,盗取虎符,带军解赵国邯郸之围。信陵君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是当时魏国国君魏安釐王的弟弟,因封地是信陵,所以世人称其为信陵君。他与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平原君赵胜并称为“战

2025-05-24 00:22:43

战国后期,三位将领曾大败秦军,他们分别是谁?

在战国后期,尤其是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山东六国除非抱团,否则难以和强大的秦国相抗衡。换而言之,此时的秦国已经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了。不过,在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赐死了白起,而精锐的秦军,也出现了较大的损耗。因此,以下三位将领依然取得了战胜秦军的成绩。但是,这三人的结局,同样令人叹息。一、信陵君魏

2025-05-23 00:24:56

窃符救赵的故事为何大受推崇?

侯嬴自刎侯嬴的人生终局比开场亮相还要精彩,遗憾的是它已经无关于国家大事,所以《资治通鉴》只字未提。在《史记》的记载里,当信陵君虎符到手,准备出发去晋鄙军营的时候,侯嬴有一段临别赠言,说自己本该跟公子一道,但年老了,就不拖公子后腿了,自此一别,自己会数着日子,当估算到公子抵达晋鄙军营的那天,自己会面向

2025-05-23 00:18:56

浅谈唐太宗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成就

李世民前言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姓李,名世,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魏州(今河北大名东)。李世民是大唐帝国的创始人、唐太宗。在历史上,唐朝的“贞观之治”是极盛时期,当时的唐朝在世界上是很有影响力的,疆域也是最大的。登基之后,积极进取,开疆拓土;为百姓考虑,轻徭薄赋;

2025-05-22 01:19:5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