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黎元洪简介(当过两任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功劳大还是过错大?)

258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1-22 13:40:15    
当过两任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功劳大还是过错大?

被迫成为革命领袖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这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起义很顺利,革命军很快控制了武昌城。

但随之而来的,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新的革命政权该怎么组建,应该由谁来组建。

在当时的情况下,几位著名的革命领袖并没有在武昌,孙中山还远在美国,黄兴在香港,宋教仁在上海。

领导武昌起义的临时总指挥吴兆麟,也因声望和资历都不够,难以出任新政权的领导人。

当时,整个武昌城陷入了一片混乱,急需一位在武昌特别有声望和号召力的实力人物来稳定人心。

在这种形式下,革命党人就把目光看向了武昌军界的二把手——黎元洪。

革命党人选择黎元洪有三点原因:

第一,黎元洪虽然不支持革命,但对革命是同情的,这一点就赢得了革命党人的好感。

第二,黎元洪是武昌的实力派人物,而且是一个爱兵如子的将领,在普通士兵和中下层军官中,有着很强的号召力。

第三,黎元洪是从北洋水师学堂毕业,有着专业的军事能力,还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西方列强也有着不错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当黎元洪当上武昌革命政府的都督后,很快稳定了民心、军心,西方列强也对辛亥革命保持了中立的态度。

虽然黎元洪不是革命党人,甚至是被逼上梁山,被迫当了武昌革命政府的都督,但他依然对辛亥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所以,孙中山先生才高度评价黎元洪是共和革命的第一伟人。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了,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而担任临时副总统的就是黎元洪。

短短不到三个月,黎元洪就从清政府的高官摇身一变,成了中华民国的副总统。

这样的人生际遇堪称传奇,而黎元洪一生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当过两任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功劳大还是过错大?

当过两任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功劳大还是过错大?

和袁世凯的恩怨纠葛

1913年,袁世凯盗窃了辛亥革命的成果,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而此时,出任正式副总统的依旧还是黎元洪。

为什么袁世凯当政时期,黎元洪还能出任副总统?

其实,这是政治博弈造成的结果,在当时,黎元洪是代表南方革命党成为了副总统。

但是,这个副总统并不好当,甚至是有些屈辱。

袁世凯把黎元洪骗到了北京。

一到北京,黎元洪立马被袁世凯软禁在中南海的一个小岛,这个小岛叫做瀛台。

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就把光绪软禁在瀛台。黎元洪自嘲自讽,说自己是成了民国时代的光绪皇帝。

被软禁在瀛台之后,黎元洪只能读书写字、修身养性。

世人万万想不到,堂堂的民国副总统竟然被软禁了,还是被总统软禁了,这简直是千古奇闻。

在瀛台黎元洪悲愤痛哭。

在他的私人信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谁无肝胆,谁无热忱,谁不是炎黄子孙。”

这句话可不是一时的壮志豪言,在黎元洪反对袁世凯称帝这件事情上,他表现出了铮铮铁骨。

袁世凯为了争取黎元洪的支持,先是费心思和黎元洪结成儿女亲家。

袁世凯称帝之后,发出的第一道诏命,就是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

这个封号就像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如果不接受,就很有可能遭到袁世凯的迫害,要是接受了,那黎元洪就违背了自己的意愿。

当袁世凯命人把“武义亲王”的匾额送到黎元洪的住处时,黎元洪将这块匾额扔进了马厩。

袁世凯不甘心,又生一计,让人送来“王服”。黎元洪穿着中山装,站在天地间,一副铮铮铁骨。

来祝贺黎元洪成为“武义亲王”的客人也是络绎不绝,黎元洪一脸正气,愤怒地说,如果再逼他,他就一头撞死在柱子上。

一向好说话的黎元洪,竟然表现出了罕见的强硬。

他辞去了副总统、参政院院长、军事总参等一系列的官职,用这种行为来表示对袁世凯称帝的愤怒。

大家看,当年革命党人逼黎元洪当革命政府的都督,黎元洪并没有强烈地反对,这是因为在黎元洪的心里,已经认定了一个道理:革命迟早都会爆发,满清王朝迟早都会覆灭。

现在,黎元洪坚决地不认可袁世凯称帝,也是因为黎元洪清楚地认识到,共和的思想已经深入民心,中华大地上不可能再出现皇帝。

1915年12月26日,逃出北京的蔡锷将军,在云南发起了讨袁护国运动。

这一天,在北京的黎元洪公开发表了“松坡不愧英雄本色”的言论,这里的松坡是指蔡锷将军。

这份言论,就等于他已公开反对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万万没有想到,没有地盘和军队的黎元洪,竟然也敢违抗自己的意愿。

称帝83天后,袁世凯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恢复共和制。

1916年6月6号,袁世凯因为尿毒症不治身亡,黎元洪和袁世凯的恩怨纠纷也就到此结束。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袁世凯在生前留下了一份名单,并且声明,下一任总统只能从这份名单中选用。

这份名单上只有三个人,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黎元洪,其他两位是徐世昌和段祺瑞。

为什么袁世凯在临死前,会推荐反对自己的人当下一任总统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站在段祺瑞的角度来分析。

当过两任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功劳大还是过错大?

当过两任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功劳大还是过错大?

激烈的府院之争

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一下子陷入了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北洋军也分裂成了两大派系,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和冯国璋为首的直系。

从个人实力的角度来讲,段祺瑞最有可能成为总统。但段祺瑞很有政治头脑,把总统的宝座让给了黎元洪。

因为,当时北方的北洋政府和南方的革命政府水火不容,急需一个能调和双方矛盾的人物,而这个人,就只能是黎元洪了。

于是,黎元洪就成为了一个傀儡总统,因为几乎所有的权力都掌控在总理段祺瑞手里。

这种状态就像是东汉末年,曹操携天子以令诸侯。

到了民国时代,黎元洪先是受袁世凯控制,现在又成了被段祺瑞控制的傀儡总统。

这种形式下,黎元洪很清楚,自己就是一个没有实权的摆设,对段祺瑞的态度也一直很忍让。

但这种忍让是有限度的,黎元洪的总统府和段祺瑞的行政院经常爆发各种冲突和矛盾。

这就是北洋政府时期著名的府院之争,一个政府的总统和总理总是闹得不可开交。

最大的一次冲突,是在一战时期,段祺瑞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想要参战,黎元洪认为不要贸然参战。

段祺瑞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召集各省的督军来北京开会,用军队的力量给黎元洪施加压力。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黎元洪公开了段祺瑞和日本政府相互勾结、出卖国家的证据。

一时,风云突变,整个社会舆论都在声讨段祺瑞的卖国行为。

黎元洪趁机下达了一项命令,撤销了段祺瑞的总理职务。

段祺瑞灰溜溜地逃到天津,并且在天津开始组织军事力量,反扑黎元洪。

黎元洪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因为他手里没有一兵一卒,无法抵抗段祺瑞的军事进攻。

在这种无比焦急的状态下,黎元洪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错误决策。

他竟下令让驻扎在徐州的张勋率领军队入京护驾,而张勋一进入北京,就上演了一出复辟的闹剧。

对黎元洪来说,这一幕太像东汉末年,董卓入京了。

12天的复辟闹剧很快结束了,在这期间,黎元洪辞去了大总统的职务,任命冯国璋为大总统,重新启用段祺瑞为总理。

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争也到此结束。

黎元洪也离开了北京,离开政坛,前往天津,开始筹办实业,成为了一个商人。

这一年,是1917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的第五年。

当过两任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功劳大还是过错大?

当过两任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功劳大还是过错大?

最后的悲剧

黎元洪弃政从商,在天津开始办起了实业。

他利用自己的个人政治影响在银行贷款,然后在北京、天津、上海、湖北等13个省市和香港等地,投资煤矿、钢铁、纺织、烟酒等大小70多家公司。

有的公司,他还亲自出任董事长或者担任要职,去实现自己实业救国的抱负。

黎元洪从商很成功,赚了钱之后,他又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远洋货轮公司,开创了一条从香港到上海再到美国的远航线路,填补了我国运输史的空白。

他还支持教育,是天津南开大学的创始人之一。

总之,在政治舞台上,黎元洪没有多少高光时刻,总是被控制、被摆布,被当成傀儡。

可是在商业舞台上,黎元洪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黎元洪的命运悲剧就在于,他的一生离不开政治舞台。

在弃政从商的五年后,也就是1922年6月,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赶走了皖系总统徐世昌。

但曹锟、吴佩孚自感没有声望能当总统,于是,这两个人就效法段祺瑞去请黎元洪来当总统。

因此,黎元洪再一次成为了民国大总统。

这一次成为大总统,黎元洪依然是一个傀儡,但他还是希望能做一点什么事情。

他发出了一封“废督裁军”的政治声明,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结束北洋军阀混战的局面。

这份政治声明虽然得到了社会的同情和一部分军阀的支持,但这份政治声明还是太天真、太理想化了。

毕竟黎元洪自己能够重新当上总统,就是因为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的支持。

很快,黎元洪就遭到了直系军阀曹锟的打击和软禁。而这一次,黎元洪再也没有力量去斗争了。

1928年6月3日,黎元洪因为突发脑溢血在天津去世。

纵观黎元洪的一生,在风雨巨变的北洋时期,他没有地盘,更没有军队,却总是被各方势力推上政治舞台,成为总统、副总统。

他是一颗乱世棋子,被各方政治势力不断利用,但他依然想为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做一点事情,哪怕只做一点点。

相关文章

聂政:我杀别人利索,杀自己更狠

同样都是刺客聂政有多勇?一套动作下来如同行云流水,杀人于无形,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这大概是最猛的一个刺客了吧。根据《史记•刺客列传》还有《资治通鉴》的记载,在战国时期,濮阳的严仲子跟韩国的宰相侠累有仇,至于是啥仇具体没有说,但是用了“交恶”两个字,想必也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然严仲子也不会四处找人

2025-08-16 01:56:11

扁鹊:从客栈伙计变神医的传奇人生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他的名字传唱千古。俗话说得好,名师出高徒。那么他的师父又是谁呢?根据现存的记载,我们得知扁鹊的老师是长桑君。他还有另一个名字,长桑子。长桑子,襄阳人,据说是智皇知生氏和辰放氏之子(《庄子》中尊知生氏为上古的三皇之一)。机遇巧合之下,跟随赤松子修行。(根据《淮南子·齐俗》记载

2025-08-16 01:02:30

解码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之屈原投江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中国的屈原,波兰的哥白尼,法国的拉伯雷,古巴的何塞马蒂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以纪念他们对人类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直到今天,屈原的很多诗句仍熠熠生辉,激励我们前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

2025-08-15 00:39:22

裴行俭:一个被灭三族的遗腹子,活成了唐朝的“儒将之雄”

河南,瓦岗寨。一盏油灯在静静地燃烧着,照亮简陋房间里的草莽气息,裴仁基低着头在来回踱步,好像还没适应身份的转变。昨天是隋王朝的高级干部,今天变成农民军的堂口老大,身体在跳槽之后来去自如,内心却时不时地前后对比。去!把罗士信、秦叔宝、程咬金喊来!一众部将说说笑笑走进来,他们有些本是被收编的义军,加入瓦

2025-08-15 00:01:48

从佞臣到诤臣——细说“裴矩现象”

裴矩何人?他是隋及唐初的重臣,论及才干,他精明练达,智勇兼具,常常有超拔同侪的地方。来源:《新华日报》可炀帝杨广即位之后,裴矩还是那个裴矩,但他的机巧才干不是用来成就功业,而是全花在取媚杨广的喜好上了。筹边大将竟成为献媚的佞臣。隋炀帝要迁都洛阳,裴矩被任命为建造府省的总办。他知道皇上迁都心切,遂督促

2025-08-14 01:41:05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