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贤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治学修身乃为书者之本。书虽一艺,而通三才之品汇,备万物之情状,其道微而味永,理隐而意深。故为书者须广纳天地世间之精魄,陶镕参化,蔚成器识,加之以笔墨功力,方能以心驭手,手以骋心,而造乎妙境。
余习书三十余年,初未知其奥,自辛未负笈燕园,略窥蹊径。及至丁丑问学于丰草堂,而步入正途,苦修十余载,于研学中求书理,遂有駸駸进境。丙戌供职于京华以来,肆力于治学之余而无间临池,技道并修。常思翰墨之玄妙,入乎幽隐之间,追虚捕微,以期意与灵通,笔与神运。余虽不敏,而能济以勤、恒,志于道、乐于业,亦自欣慰矣。
此展以“搦翰明均”为题,乃余所追秉之为书之境。执管染翰,须胸有经纬,灵府清明,心斋均平虚旷,亦可谓心中绚烂而归平淡也。
己亥桃月陆明君识
陆明君
生于山东昌邑,历史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书法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委员等。
书法作品几十次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展、中青展、兰亭奖展、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等,在全国第一届及第二届正书大展、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作品展中获奖,出版书法作品集多种。学术研究于书法史论外,涉及金石学、文字学、美术学等,著有《簠斋研究》《魏晋南北朝碑别字研究》《陈介祺年谱》《书坛藻鉴》等,获“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论文在全国书学讨论会、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等活动中多次获奖。多次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大展作品评选以及全国书法论文评选中担任评审委员、监审委员及学术观察。
行草贺铸《石州引》词扇面 23cm×63cm 纸本 2016年
行草书王勃《滕王阁诗》 244cm×70cm 纸本 2019年
行草书韦庄诗二首 46cm×69cm 纸本 2017年
行草书唐诗斗方二件 48cm×48cm×2 纸本 2019年
行草刘禹锡《陋室铭》 33×33cm 纸卡 2016年
行草前贤论书句 33cm×33cm 纸卡 2016年
行书扇面 22cm×47cm 泥金卡纸 2017年
王澍论书语 40cm×45cm 纸本 2019年
隶书《文心雕龙·神思篇》句 244cm×122cm 纸本 2019年
隶书《文心雕龙·通变篇》句 244cm×122cm 纸本 2019年
临汉寿成室鼎铭文并跋 93cm×66cm 纸本 2019年
临颂鼎铭文并跋 93cm×66cm 纸本 2019年
临阳泉使者舍熏廬铭文并跋 70cm×56cm 纸本 2019年
行草书司空图诗五首 34cm×138cm 纸本 2014年
行楷陶渊明《归去来辞》 34cm×138cm 纸本 2019年
自论书手札一则之二 31cm×22.5cm 纸本 2013年
自论书手札一则之一 31cm×22.5cm 纸本 2013年
篆书自论书语 244cm×70cm 纸本 2019年
演义小说中的五个战力天花板1、《西汉演义》项羽秦二世时,陈胜吴广在大泽山起义,天下纷纷响应。项梁和侄子项羽在吴地起义,项羽拔剑斩杀会稽郡守殷通,慑服季布、钟离昧,一时间各郡县望风而降。项羽起义后,得精兵数万。当时,季布、钟离昧进言,会稽涂山之中有桓楚、于英两人,统率八千精兵,啸聚山林,更兼两人都有万
2025-08-17 03:58:59从魏国投奔蜀国:姜维、夏侯霸姜维姜维原本是曹魏天水郡参军,在诸葛亮蜀军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被天水太守马遵抛弃,不得已而归顺诸葛亮。姜维在归顺诸葛亮后,一心一意为复兴汉室江山而努力。他不但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跟随大军北伐,即使在诸葛亮死后,姜维也进行了多次北伐。即使在后主刘禅向邓艾投降后,姜维不改初心,于
2025-08-17 00:09:11同样都是刺客聂政有多勇?一套动作下来如同行云流水,杀人于无形,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这大概是最猛的一个刺客了吧。根据《史记•刺客列传》还有《资治通鉴》的记载,在战国时期,濮阳的严仲子跟韩国的宰相侠累有仇,至于是啥仇具体没有说,但是用了“交恶”两个字,想必也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然严仲子也不会四处找人
2025-08-16 01:56:11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他的名字传唱千古。俗话说得好,名师出高徒。那么他的师父又是谁呢?根据现存的记载,我们得知扁鹊的老师是长桑君。他还有另一个名字,长桑子。长桑子,襄阳人,据说是智皇知生氏和辰放氏之子(《庄子》中尊知生氏为上古的三皇之一)。机遇巧合之下,跟随赤松子修行。(根据《淮南子·齐俗》记载
2025-08-16 01:02:30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中国的屈原,波兰的哥白尼,法国的拉伯雷,古巴的何塞马蒂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以纪念他们对人类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直到今天,屈原的很多诗句仍熠熠生辉,激励我们前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
2025-08-15 00:39:22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