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李宗翰个人资料:娱乐圈真正的“皇室贵族”,戏红人不红是他最大尴尬!

84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5-17 06:04:31    

难以想象,满族人数连汉族的1/13都不到,他们在娱乐圈却与汉族明星数量旗鼓相当。

从华谊两兄弟到吴京,再到常远和那英,甚至香港的惠英红和周海媚等等,他们都是娱乐圈的八旗子弟,明星中的“贵族”。

虽然他们属于不同旗氏,但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

不过,有一个人比他们都厉害。

所属皇帝姓氏爱新觉罗的正黄旗出身,但他却没大火之命。

这个人就是李宗翰,著名的“反派渣男专业户”。

有人说李宗翰可能身份太敏感了,现在大清亡了一个世纪了,他再拿贵族身份说事,难免会让社会主义劳动人民反感。

典型的例子就有关晓彤,因为是瓜尔佳氏的后代,她在圈里经常营销自己是格格。

关晓彤自诩高人一等,曾称观众为老百姓,满满的封建做法。

反观以吴京为首的其他满族明星,彰显得非常低调,很少去谈祖上那些事。

如果不去了解,外界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是满族人。

但事实是,李宗翰其实也是一位低调的演员。

他之所以没能大火,归根结底,还是和他“朝三暮四”的问题有关。


这一次,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他的故事。


01、两次当“逃兵”,各有合适理由

1976年,李宗翰出生在武汉的一个戏剧之家。

因此,他从小就有了接触舞台的机会。

6岁那年,李宗翰凭借出演“秦香莲儿子”,获得了不小的成功。

随后,不少戏剧儿童角色找上门来让李宗翰去演。

短短时间,李宗翰名声大噪,成为了当地红气逼人的“小童星”。

小学六年级时,中央戏曲学院来到李宗翰学校招生。

李宗翰报考后,成功拿下第一的好成绩被录取。

就这样,小小年纪的他,为了梦想远离家乡,开始了北漂生活。

本来父母期待儿子能到那里好好学习,将来好继承家里衣钵。

只可惜,李宗翰年纪小,耐不住心。

到学校后,每天高强度练功,还有脏乱差的环境,让他很快打起了退堂鼓。

在坚持了两个月时间,他就哭着求着让家人为他办理了退学手续。

从那之后,李宗翰再也没有做戏曲演员的打算了。

取而代之,李宗翰爱上了跳舞。

凭借着之前学艺的基础功,14岁那年,李宗翰考入了北京舞蹈学院。

在收拾行李临走之前,母亲语重心长的跟他说:“孩子,这次可千万不能再当逃兵,让人笑话了。”

面对母亲的叮嘱,李宗翰信誓旦旦的回答说不会,发誓学有所成后要报答家里。

然而,李宗翰终究是被打脸了。

在北舞学了5年芭蕾舞,毕业后李宗翰就被分配到了广州舞蹈团,每个月能领到至少5000元的工资。

96年每月5000块工资是什么水平呢?搁现在月薪5万差不多。

可以说李宗翰20出头的年纪,就已经远超同龄人中发展水平。

可即便如此,也没能让李宗翰满意。

他在舞团属于替补组,如果前面的人没有失误,那他永远就不会有登台演出的机会。

为了成为首发组,李宗翰还回到母校,继续深造了一年。

结果,他的努力付出收效甚微。

这样一眼就望到头的舞蹈生涯,让李宗翰想起来总是闷闷不乐。

对于他而言,理想比现实重要的太多。

他想要到外面的世界看看,不甘心永远留在一个没有机会站在舞台中心的地方。

另一方面,还有一个原因,会成为李宗翰接下来辞职的底气。

当时,李宗翰在北京求学一年后,折回广州途中遇到了一位导演。

对方看他形象不错,为李宗翰介绍了不少广告资源,甚至还真心建议他去当演员,觉得以李宗翰的条件肯定能成大器。

能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李宗翰说不开心是假的。

在想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时,李宗翰当机立断辞职。


02、从“奶油小生”到“硬汉”,戏红人不红是他最大尴尬

通过那位导演的引荐,李宗翰出演了人生首部戏《香港的故事》。

虽然李宗翰之前没有出演影视剧的经验,但在第一部作品里表现得非常好。

他还得到了搭档兼前辈陶红的夸奖:“你有这么好条件,应该到专业的表演学校深造一下。建议来我们中戏,保证你这位可塑之才进修后,能接到更多的好剧本。”

随着被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认可,李宗翰仿佛找到了自己真正天赋。

他听从了陶红建议,靠着努力考到中戏表演系高职班。

经历了系统化学习后,李宗翰正式出道。

果然不出陶虹所说那样,科班演员接到的剧本质量,要比跑龙套的好得要多。

从2001年开始,李宗翰合作的对象就是任泉和李冰冰这种档次的。

在和他们搭戏过程中,为李宗翰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他的演技也提升的很快,再加上形象不错,出道初期所接的都是一些民国戏。

李宗翰他所扮演的风度偏偏贵公子角色,曾让女性观众沉迷不已,并为此喜提一个“民国第一小生”的名誉。

初尝小火滋味后,李宗翰惊喜之余,还带有惶恐。

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深知娱乐圈是一个更新代换快的圈子。

李宗翰如果一辈子都扮嫩演小生,那肯定不会获得成功。

急于转型的李宗翰,从2010年开始就拍起了武打片。

从“奶油小生”过渡到“硬汉”,李宗翰还算是顺利。

他先是和“功夫女王”杨紫琼合作,后面又是在《新水浒传》里和警匪片里,都有看到过他的身影。

这些戏里,大部分都友很多高难度动作戏份。

为了将它完美呈现出来,李宗翰从来不用替身,坚持亲自上阵。

话虽如此,李宗翰多次努力转型,结果却让他处在了一个“戏红人不红”的尴尬状态。

李宗翰为此一度苦恼不已,但他又不可能重演擅长的民国戏。

他觉得自己30多了,要转变。

即便当前所看到的结果不是他希望的,他还是要坚持到底。

既然当硬汉找不到出路,那么李宗翰就另寻他路。


03、红不红不止看命,也看心态!

2016年,李宗翰在《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里,所饰演的秦玉河是一个反派渣男角色。

播出后,他的表现让观众恨得牙痒痒。

初次扮演反派,就有着如此惊喜的结果。

后面,越来越多的同质类角色找上门来。

他们或是卑鄙小人,或是伪君子,不管给到李宗翰角色具体如何,反正人设不讨喜就对了。

其实,最开始李宗翰很抵触扮演反派。

那段时间,只要他走在街上,就经常被观众认出,指着鼻子说:“咦,你这个坏人,出来干什么?”

这为李宗翰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毕竟他演戏是想获得外界的喜欢,而非盲目代入角色讨厌他。

但后来经过几番考虑,李宗翰还是决定将反派角色继续演下去。

观众所谓的讨厌,换一种思路想想,这不就是在认可他的演技吗?

而且这也是一个转型的大好机会,随着年纪渐长,错过这个村也就没有这个店了。

甚至演多了反派,李宗翰对它重新有了新认知。

相比于正派,反派的魅力更大,也更容易与观众产生共情。

用他的话来说:“我觉得演起坏人会更加有意思,只要过了心理那道坎就行了。”

所谓的那道坎,不过就是承受着观众的辱骂准备。

拍了20多年戏的李宗翰,早已学会分清戏和现实。

他战胜了那道坎,从有一个清醒的心态开始。

自从进入了娱乐圈这个大染缸里,李宗翰就以做干净和真性情之人为原则。

他讨厌别人称呼他为明星,而非演员。

在以身作则的同时,李宗翰还看不惯圈里的乱象,遇到不爽的就会当场说出来。

虽然有人说他讲话太直,在娱乐圈走不了长远,但李宗翰并不在乎外界怎么看他。

他在乎的是如何成为一名好演员,以及心之所爱的家人。

自从李宗翰父亲因为老年痴呆去世,他就意识到了家人的重要性。

现在李宗翰每年最多只拍两部戏,有时候干脆放弃工作,将时间留给家人。

另一方面,他也意识到随着年纪的增长,自己的体力越来越吃不消,是时候该为自己考虑一下了。

性格耿直的人根本不适合在堪比名利场的娱乐圈“存活”,更何况李宗翰拍得戏越来越少。

本来人气不温不火的李宗翰,现在基本处于查无此人的状态了。

很多人觉得像他这么优秀的演员,最终被埋没实在是可惜。

不过,这终究是他自己的选择。

用李宗翰的话来说:“当演员每天承受着过多的关注,我不想做塔尖上的人,如果人生可以重来 我坚决不会再去做演员。我会成为一名设计师,或者是酒店管理。”

刚接触表演的李宗翰,曾认为演员将会他一生追求的目标,结果最后还是败给现实。

不可否认,李宗翰是一位非常好的演员。

可是如此“朝三暮四”,又怎么能会成大器呢?

如果他能在最初做到一始而终,也就不会出现逃避学艺,放弃舞蹈,再到抵触做演员了。

决定人成功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就有初心,否则没有地基的楼房谈何稳固?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