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苏门四学士分别是谁(他们当中谁最有才华?)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12 12:30:48    

提及北宋文学,苏轼绝对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尽管一生屡遭贬谪,四处颠沛流离,但或许正是这些磨难让苏轼的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更加浓烈的感情。在不断辗转中,苏轼始终没有丢弃乐观的心态,他一边发明了东坡肉、东坡羹等美食,另一边也热衷于结交其他同样才华横溢的文人。

在《答李昭玘书》中,苏轼曾经表示:“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久而久之,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这四位颇受苏轼推崇,又都被苏轼用心培养、提携的文人便被并称为“苏门四学士”。那么,这四人中,谁才是最有才华的一个呢?

首先,我们看看四人中知名度最高的黄庭坚,他生于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县,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一带。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正在大名府担任国子监教授的黄庭坚因为仰慕苏轼的文采而修书一封表达敬意,并附上了自己的两首作品。同年,苏轼以《答黄鲁直书》回复。

在信中,苏轼表示自己此前就拜读过黄庭坚的诗文,当时作为苏轼好友和黄庭坚岳父的孙觉请他赞扬黄庭坚一番,帮助其扬名,但苏轼却表示:“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何以我称扬为?”自此之后,苏、黄二人便经常保持着书信往来,他们以诗文互相唱和,尽管未曾谋面却积累了深厚的友谊。

元祐元年(1086),苏轼与黄庭坚终于在京城初次会面。因为都拥有出众的文采,又关系亲密,当时的人们甚至将二人并称为“苏黄”。不过,外界将二人相提并论,黄庭坚却始终对苏轼保持着弟子之礼,以尊敬、仰慕的态度对待。不仅仅是诗文,黄庭坚在书法上也颇有成就,被世人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接下来说说晁补之,他生于济州钜野,也就是今天的山东菏泽巨野县一带。据《宋史》记载,晁补之从小就聪颖过人,且记忆力超群,才懂事不久便能够创作文章,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在见到他后惊奇不已。十七岁时,晁补之的父亲前往杭州做官,他随同前往,在饱览钱塘一带风土人情后写出了《七述》。

随后,晁补之带着此文谒见正担任杭州通判的苏轼,苏轼当时也准备写文记录钱塘的风景、轶事,但在阅罢《七述》后,他不由得感慨道:“吾可以搁笔矣。”年少时便展现出惊人才气的晁补之堪称全才,他精于诗文,同时也擅长书画,其散文、诗词分别学自柳宗元、陶渊明,继承了前辈凝练、晓畅的风格,颇为时人称道。

秦观生于扬州高邮,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高邮市一带。年轻时,他便有一腔豪情,并将其付诸于诗文当中,形成了豪放洒脱的风格,而和当时许多文人一样的是,他也十分仰慕苏轼。等到苏轼出任徐州知州,他便前去拜谒,并在诗中表示:“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当时,苏轼在徐州修了一座黄楼,秦观登楼后作《黄楼赋》,苏轼看后称赞其有战国时期屈原、宋玉之才。

尽管文采斐然,但秦观却屡试不中,苏轼在劝勉他的同时,也借着路过江宁的机会将他推荐给了王安石。在看罢其诗文后,王安石也非常欣赏,认为其风格清新,可以与南朝的谢灵运、鲍照相比。在诗、词、赋等领域,秦观都有一定造诣,正如上文所说,其赋浪漫、其文清新,其词则在婉约派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最后说张耒,他生于亳州谯县,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亳州市一带。长大后,他游学于陈州,并在这里得到了苏轼之弟苏辙的赏识。在苏辙的引见下,张耒得以跟随苏轼学习,苏轼十分欣赏他的才华,曾称赞其文章如“汪洋冲澹,有一倡三叹之声”。等到苏轼、黄庭坚、秦观陆续去世后,当时的文人便纷纷追随张耒,可以说,在那个社会动荡的年代,他艰难地支撑起了北宋晚期的文坛。

综上所述,被并称为“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四人都拥有着过人的才华,且具备独特的个人风格,擅长的领域也不尽相同。如果从文学成就、文坛地位,以及生前身后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评价来看,黄庭坚应当是其中最突出、最接近苏轼的一个。由此观之,黄庭坚或许可以被认为是“苏门四学士”中最有才华者。

相关文章

如果把尉迟恭放在隋唐第一个时期,他的战力大概相当于谁的水平?

隋唐演义第二个时期和三国中后期的情况差不多,名将凋零,但是没有涌现出相应的猛将补缺,因此给人的感觉是人才断层。在隋唐演义第二个时期,尉迟恭是一颗耀眼的将星,撑起了隋唐后期的半边天。如果把尉迟恭放在隋唐第一个时期,他的战力大概相当于哪些人的水平?尉迟恭的武功单田芳评书中,自成系列,是四猛、四绝、十三杰

2025-08-25 04:04:24

同样是法家代表人物,为何李悝与商鞅,二人最后结局却不相同

法家鼻祖——李悝李悝的老师是子夏,而子夏的老师就是孔子。那作为法家代表人物的李悝,变法内容究竟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呢?答案是儒法结合。子夏原本跟着老师孔子学习儒学,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子夏对老师教的内容提出了质疑——要想恢复“礼”和“仁",国家必须富强。对待外来入侵,只有国富民强,国家和社会才能恢

2025-08-25 02:44:58

李建成被杀后,他的八位心腹部下,最终都是什么结局?

伴君如伴虎:从李建成八大心腹的命运,看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复杂“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这句流传千古的警句,道尽了历史上功臣宿命的悲凉。而当我们翻开唐朝初年的史册,聚焦于李建成麾下的八位心腹,他们的结局,则更为我们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复杂。李建成,唐高祖李渊的长子,本应

2025-08-24 02:10:41

14首诗纵览杜牧的一生,才华横溢、生不逢时、郁郁而终

登场前的背景简介杜牧出生的时候,已经是晚唐。当时的大唐,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作乱,朝廷所倚重的一帮大臣,整天忙着搞内部斗争,也就是著名的牛(牛僧儒)李(李德裕)党争。那叫一个乱啊。朝堂之上乱哄哄,诗坛也是热闹非凡。白居易靠挖掘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八卦再加工,写就一首长诗《长恨歌》,成为当时诗坛扛把子。

2025-08-24 00:09:07

长平之战蔺相如之死

这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赵惠文王在位的后期,赵国拥有了十几年的和平,没有内忧,没有外患,贤人在位,政治清明,换作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休养生息,重振霸业最好的条件。可惜好景不长。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孝成王即位。公元前259年,秦国的军队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对阵,秦国的主将是王龁,赵奢已死,蔺

2025-08-23 00:42:02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