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是我们都清楚的,《满江红》就是出自岳飞。但是同样我们很关心的就是秦桧的下场,我们都知道秦桧陷害岳飞的故事,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岳飞死后秦桧的下场吧。
1127年,北宋灭亡之时,秦桧随宋徽宗一起,被金兵俘虏北去。3年后秦桧突然携全家而归,十分神秘。秦桧回到朝廷后,正被金军追杀得四处逃窜的宋高宗,像捡到了一根救命草一样,立刻重用秦桧为礼部尚书,第二年任命他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旋即又任命他为宰相,在大臣们的反对下,虽然短暂罢相,但自1138年始,宋高宗任秦桧为宰相,而且大部分时间是独相,此后,秦桧专权近20年。
1141年,赵构与秦桧合谋,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杀害于大理寺狱中,取得向金和谈资格,与金签订了《绍兴和议》,规定:金把宋徽宗的棺材和宋高宗的母亲韦氏送还;宋向金称臣,金册封赵构为皇帝;宋每年向金纳贡银及绢各25万两匹。从此,赵构最终以做金人奴才的形式,保住了性命,也保住了荣华富贵。以上这些,就是赵构要重用秦桧为宰相和杀害岳飞的根本原因。那么,岳飞死后,秦桧的下场如何呢?
1155年,66岁的秦桧,在宰相任上因病去世,荣贵一生。秦桧生病期间,宋高宗多次到秦桧位于临安望仙桥附近的宰相府,亲自看望秦桧,嘘寒问暖,极度关心。秦桧去世后,宋高宗赠秦桧"申王",谥号"忠献"。《谥法》说:"危身奉上曰忠,知质有圣曰献",到秦桧去世的时候止,两宋两百年间谥号"忠献"的仅仅三人,分别是赵普、韩琦和张浚,也是极度宠幸。
宋高宗还亲自为秦桧坟墓题写神道碑额,题字:"决策元功,精忠全德",把秦桧当作大功臣、大忠臣表彰。对于秦桧这个在投降上为人所诅咒的人来说,真可谓生受宠幸,死备哀荣。同时,秦桧在南宋朝廷和皇帝宋高宗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和分量之重,由此可见一斑。
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病重,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加紧策划让其子秦熺继丞相位。秦熺凭借秦桧的权势,先成为科举榜眼,接着一路高升,6年之间就官至枢密院事,地位仅次于秦桧。高宗之所以容忍秦桧,是因为他还有利用的价值,如今秦桧将死,高宗当然不愿意看到另一个权相来威胁自己。十月,高宗亲临秦府探病,病榻旁的秦熺迫不及待地问:"由谁代任宰相之职?"高宗冷冷地答道:"这件事不是你应该问的!"这等于明确拒绝了秦熺继承相位的要求,秦桧父子的如意算盘落了空。次日,秦桧、其子秦熺、其孙秦埙和秦堪被一起免官。得知高宗的旨意,秦桧当夜一命呜呼。
官方给秦桧评价作定性更改,那是在秦桧去世后五十多年的事了。宋宁宗开禧年间,时为宰相的韩侂胄筹备北伐,为鼓舞全民抗金斗志,朝廷开始追封岳飞为"鄂王",为韩世忠建庙,并追夺秦桧王爵,改其谥号为"谬丑",所谓"名与实爽曰谬,怙威肆行曰丑",一时人心大快。
在秦桧死后的几十年间,虽然南宋朝野对秦桧生前的政策和作为,有过一些争议,不过,在南宋官方,却从未明文否定宋高宗对秦桧的评价,民间也没有一边倒形成甚嚣尘上的议论风潮。
不难看出,秦桧生前备受恩宠,荣贵至极。死后五十年,才有人公开对他批评,评价才作更改,而这时,他早已化作朽木一堆了。
登场前的背景简介杜牧出生的时候,已经是晚唐。当时的大唐,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作乱,朝廷所倚重的一帮大臣,整天忙着搞内部斗争,也就是著名的牛(牛僧儒)李(李德裕)党争。那叫一个乱啊。朝堂之上乱哄哄,诗坛也是热闹非凡。白居易靠挖掘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八卦再加工,写就一首长诗《长恨歌》,成为当时诗坛扛把子。
2025-08-24 00:09:07这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赵惠文王在位的后期,赵国拥有了十几年的和平,没有内忧,没有外患,贤人在位,政治清明,换作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休养生息,重振霸业最好的条件。可惜好景不长。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孝成王即位。公元前259年,秦国的军队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对阵,秦国的主将是王龁,赵奢已死,蔺
2025-08-23 00:42:02野史:李渊退位后日子有多难过?李世民:您宫女太多,回家嫁人吧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华夏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一个从平民起家,极终建立了一个大唐盛世的皇帝,李渊的经济生涯充满了权谋与智慧。然而,历史的洪流往往会将人推向不同的命运,李渊在退位后的生活也充满了戏剧性。尤其是李世民对他的态度,
2025-08-23 00:40:14秦国在商鞅的变法下,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却也在其他诸国面前,暴露出自己的野心。看着秦国日益强大,六国心中颇为忌惮。苏秦游说列国,提出来“六国协力抗秦的战略”,六国一体,便可阻止秦国东进中原,此计谋深得诸国心意。然而,有一个人的出现,让秦国摆脱了困境,最后更是助秦国东出函谷,挺进中原。他便是“连
2025-08-22 01:47:20三国一大特色是“主公+谋士+武将”三角组合,历朝历代都有主公和武将,唯有三国让谋士大放异彩。三国的谋士很多,早期最出名的几个大多依附袁绍或者曹操,比如袁绍的八大谋士,曹操的五大谋士。反观刘备,东奔西逃二十多年,居然没发觉谋士的重要性,直到遇上徐庶才明白过来,自己的队伍里原来一直缺了这么个角色。但是刘
2025-08-22 00:26:06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