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意思就是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幼习兵法,谈论兵书战策常常口若悬河,就连其父也难不倒他。
但后来在长平之战中由于只按兵书办事,不懂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赵奢是赵国的名将,其子赵括年轻时受父亲影响,熟读兵书,每每父亲提问,都能对答入流。但赵奢并不夸奖他,赵奢妻就问其中的缘故。赵奢说:“他虽然兵书战策读得很熟,但却不会灵活运用。我死以后如果赵国不用他为将也就罢了,用他必然导致大败。”
赵孝成王七年,秦赵两国对峙于长平。是时廉颇虽老,但仍可将兵。秦军多次挑衅,廉颇只是深沟高垒,避而不战。后来白起使出反间计,到赵国首都邯郸散布流言说:“秦国除了赵括谁都不怕。”于是赵王决定任用赵括为将。赵括的母亲知道后,劝赵王收回成命,并讲了赵奢对于赵括的评价,但赵王听不进去。赵母只能请求日后出事全家能够幸免,赵王应允。
赵括就这样来到前线,白起诈败,诱敌深入。接着从侧翼迂回,阻断赵军退路。赵军军心涣散,在长平被重重围困。赵括数次突围均未成功,在战斗中被杀,赵国40万降秦士卒全部被活埋。这一战后,赵国元气大伤,没过多久就灭亡了。
人们就用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只会空谈理论而没有实干才能,只知道夸夸其谈的人。
在信陵君魏无忌近乎传奇一般的事迹中,魏安釐王对其的猜忌几乎可以说是从始至终。在《魏公子列传》中,史家开篇就记有魏王因信陵君在赵廷的信息源而产生猜忌的情况,这种猜忌一直延续到了魏安釐王晚期,魏王在秦国散播的谣言下持续对信陵君持猜忌态度,一直到两人于同年逝世。这种说法甚至延续到了西汉初年,在魏国遗民口中
2025-05-04 02:10:04战国末期,齐国孟尝君田文,楚国春申君黄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中,为何魏国魏无忌信陵君影响力最大?首先,信陵君,礼贤下士,广收天下人才,名声显达于诸侯,天下人才归附者多。其次,信陵君魏无忌才能出众。信陵君魏无忌派出门客,收集各国情报,对秦国一统天下,灭六国,深刻了解。所以,主张联纵抗秦,
2025-05-04 01:46:39李世民,生于公元五九八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十二月,卒于六四九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他的父亲李渊,隋朝末年官居太原留守。李世民少有大志,才智过人。他看到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反隋的烈火四处燃起,多次劝说父亲起兵夺取隋朝的江山。李世民对李渊说:“现在主上无道,百姓困穷,天下大乱。大人如果拘守小节
2025-05-03 01:23:28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信陵君,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公子,本名魏无忌,是魏召王的小儿子。魏召王去世后,魏安釐王即位,他封魏无忌为信陵君。信陵君和魏安釐王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话说有一天,信陵君和魏安釐王在下棋。突然传来警报:赵国军队入侵边界。魏王赶紧放下棋子,打算找大臣来商议。信陵君却告诉魏王是赵王在边境打猎,
2025-05-03 00:43:12在历史的长河中,武则天无疑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她是心狠手辣的“坏人”,有人则认为她是充满智慧和谋略的杰出女性。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位传奇女性,看看她到底是“坏人”还是智者。先来说说很多人认为武则天是“坏人”的理由。在那些反对她的人眼中,武则天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孩子。比如
2025-05-02 01:05:12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