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初唐四杰集是谁(初唐四杰:唐朝第一诗歌男团)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13 13:30:47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的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是初唐诗坛的第一集团。

关于他们,后人概括出了几个共同点:

比如“四杰”都是天生早慧,少从名师,苦学经史子集,年纪轻轻都中了进士,都做过王府的文学属官,但因为成名太早,狂妄、自负,潦倒、天真这几个特质,让他们的开始很精彩,结局却潦倒。

01 王勃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他的代表作《滕王阁序》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久为众口传诵。

他的诗清新自然,一篇之中常有警句,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被人们传颂了几百年,诗词水平,相当厉害。

在求取功名的道路上,王勃年纪轻轻就得到了一份不错的职业,在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二儿子李贤的府上做事。

但是,少年得志的王勃,后来因为斗鸡一事,写了一篇助兴文,却惹怒了唐高宗,被逐出了长安。

不过,王勃最惨的时候,还是脑子一热,收留了犯事的朋友。自此王勃再也没能睡上一宿踏实的觉,因为他只要一做梦,就梦到官差上门抓人,把自己也给抓走了,他常常半夜被吓醒,后来神经衰弱的他,竟然把这人给杀了!事情败露后,王勃也身陷牢狱。

出狱之后,王勃觉得人生凄苦,就去家里寻去温暖。结果王勃在看望完父亲折返途中,失足落水,连惊带吓,就这么一命呜呼了,终年连三十岁都不到。

02 杨炯

杨炯天生聪颖,十岁左右即被举为神童,具备了参加科举的资格后,他很快参加了“制举”。随即一举登第,入朝为官。

年轻气盛,才华出众,出身却寻常,这样的人往往心比天高,一心要比别人更成功才甘心。

而杨炯,就是这样的人,有才气,但更有野心。从他的作品里,便可以得出。

从《从军行》《出塞》和《紫骝马》这些作品中,看到的只有他的不安分,却读不到作者对战争的反思、对黎民的怜悯、对人生的思考。

后来他在浙江衢州当官的时候,有一年大旱,好长时间不下雨。他在地上跪了三天三夜,祈求老天爷下雨,令人没想到的是,最后没办法他竟然选择跳井求雨,结果可想而知。神奇的是他死后,就下了一场特别大的暴雨。

03 卢照邻

卢家是河北的世家大族,卢照邻被寄予厚望,饱读诗书,十八岁就中了进士,进入太宗之弟邓王的王府担任文学属官。

邓王看重他的才华,将他比作司马相如,任他在府中遍阅诗书。卢照邻的成名作《长安古意》就写于这个时候。

现在的人即使不太熟悉这首长诗,但对当中那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一定不会陌生。这两句,成为了赞美爱情的千古名句。

但是,这首成就了他名声的诗作,在后来,却让他因文生祸。

据说武后的侄儿武三思,因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中有“梁家画阁天中起”之语,后面又有“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等点评时事、讥讽权贵的话语。

当时武三思读了之后觉得这是讽刺自己的,下令将卢照邻投入大牢。虽然后来经过审讯,虽然侥幸脱身,却从此厄运缠身。

出狱后不久,卢照邻就患上了风疾,先是一臂废掉,后来一条腿也瘫痪。

被疾病缠身的他,在45岁那年,终于坚持不住,跳水自杀,结局确实也是挺惨的。

04 骆宾王

最开始认识骆宾王这个名字,还是源于那首儿歌一样的诗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朗朗上口的诗句,既喜欢,又佩服古人的才情。后来了解到此诗是骆宾王七岁时创作出来时,顿心里的敬佩之情更加高涨,因为我7岁的时候,连汉语拼音都没有学透,更别说汉字的博大精深了。

除了这首有名的诗词,骆宾王还有一篇流传千古的作品《讨武曌檄》。

当时,武则天的势力雄厚,朝堂上大多数人,包括李唐宗室的人,虽然反对武则天当皇帝,但迫于现状,也只是暗地里发发牢骚,不敢公然反抗。

只有骆宾王,他参加了反抗武则天的斗争,公然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后来起兵失败之后,卢照邻迫于无奈,纵身一跃,投入茫茫颍水,一死解千悲。

这一去,虽说是壮志未酬,亦算是求仁得仁。


相关文章

战国四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元前258年,长平之战后,秦国再次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胜)向魏国的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公子无忌)求救。心细的人会有疑问,这应该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怎么成为了两位公子之间的私人交往故事了。原来,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的求救使者络绎不绝。平原君责备信陵君,

2025-05-12 01:25:58

刘邦的偶像、四大公子之首的信陵君为何酗酒而亡?报国无门

信陵君是战国末期一个特别有名且特殊的人物。当年站在乱世舞台上的有这样一个群体,就像以前的F4,号称“战国四大公子”。他们全都是在当时战国诸雄当中有一定名气,担当一定的爵位,左右了一定的国政的封侯。不是诸侯王的子侄兄弟,就是诸侯王的丞相大臣。分别是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

2025-05-12 01:18:55

唐太宗李世民才是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战神?

(一)23岁得封天策上将23岁的你,在做什么?23岁的李世民,以3500玄甲军打头阵,以少胜多击溃了王世充、窦建德联军数十万,并且生擒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强敌。战功累累的李世民,被父亲李渊赐天策上将的封号,设置天策府,统领文臣武将,权力达到顶峰。天策上将,位列于王公之上,是仅次于皇帝和太子的第三号人物

2025-05-11 01:26:51

战国时期,魏国公子信陵君有大功于国家,为何最后却落寞而终?

战国时期,信陵君以一己之力压制住了秦国东侵的脚步,挽救了赵国,为魏国,甚至为所有的中原国家争取了十年时间,但却仅仅因为魏安釐王的不信任导致信陵君落了个悲剧的结局。身为魏国的君主,魏安釐王并没有太多本事,但他的弟弟魏无忌,也就是信陵君可不一样,信陵君为人谦逊和善,十分会任用贤能,有几分魏文侯的味道。魏

2025-05-11 00:16:22

杀晋鄙,救邯郸,招贤纳士大败秦军,信陵君之死!

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