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是《三国演义》中很精彩的桥段;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
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起兵反叛袭击蜀军;当然,孟获遇到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自然是吃力不讨好,被捉住七次,放了七次,最后心悦诚服,而这故事也被广为流传,并引起热烈讨论。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得故事被广为流传。(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据《汉晋春秋》记载,蜀汉刘备死后,孟获追随益州郡大姓雍闿起兵反蜀汉,并诱煽夷人同叛。汉丞相诸葛亮到南中亲征,百战百捷;后来孟获袭击蜀军,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而接下来发生什么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
诸葛亮用兵如神,对于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计策,他心中早有盘算,要收服孟获这样的人,不能光靠武力,一定要让他打从心底服你;所以诸葛亮用计捉住孟获七次,却又放走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后来南中平定,孟获随诸葛亮回到成都,担任御史中丞;此后直到诸葛亮死前,蜀汉南方都没有人敢再次叛乱。
▲诸葛亮用兵如神,智擒孟获。(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除了《汉晋春秋》,《滇元纪略》也记载了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七擒孟获:一擒于白崖,今赵州定西岭。一擒于邓赊豪猪洞,今邓川州。一擒于佛光寨,今浪穹县巡检司东二里。一擒于治渠山。一擒于爱甸,今顺宁府地。一擒于怒江边,今保山县腾越州之间。一以火攻,擒于山谷,即怒江之蹯蛇谷。”
然而这故事将诸葛亮描写得有如神人一般,后世有诸多史学家却不认同,毕竟《汉晋春秋》,《滇元纪略》都算不得正史,只是后人笔记,总归带有一定的夸张、演绎色彩。
1983年4月,著名历史学家、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缪钺先生在全国首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上指出,诸葛亮哪有那样大的本事,把孟获当小孩一样 随便放了又捉?
已故著名滇史专家、西南历史地理专家、原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方国瑜先生在《诸葛亮南征路线考记》一文中说,七擒七纵孟获之事不过是民间传说,不值得辩论;当代著名三国史研究专家、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长谭良啸先生也指出,七擒一事,实在近乎离奇,诸葛亮俘孟获不杀当是有的,但“七擒七纵”则令人难以置信。因此,很多三国迷打趣地说,关于七擒七纵孟获的传说,如果诸葛亮知道,一定会说:我才没那么傻呢!
公元前257年,11月。武安君白起死了,而且是被秦昭襄王赐死的。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四方,秦国人听到后叹息不已,东方六国却闻之大喜,拍手称快。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白起太能打了。白起从正式领兵以来,就带着一伙嗷嗷叫的老秦人到处攻城略地,前后三十七年,斩首近百万,杀的是六国惶惶不安,闻之色变。现在秦国
2025-08-26 04:15:58王勃是唐朝初期著名的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他位列之首,唐高宗看过他的《滕王阁序》之后,对他做出这样的评价:“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在诗歌和骈文方面具有极高天赋的诗人,却在二十七岁的年纪英年早逝,无疑是唐代文坛史上的一大损失!有人曾经说过,若是王勃没有早早
2025-08-26 02:08:58隋唐演义第二个时期和三国中后期的情况差不多,名将凋零,但是没有涌现出相应的猛将补缺,因此给人的感觉是人才断层。在隋唐演义第二个时期,尉迟恭是一颗耀眼的将星,撑起了隋唐后期的半边天。如果把尉迟恭放在隋唐第一个时期,他的战力大概相当于哪些人的水平?尉迟恭的武功单田芳评书中,自成系列,是四猛、四绝、十三杰
2025-08-25 04:04:24法家鼻祖——李悝李悝的老师是子夏,而子夏的老师就是孔子。那作为法家代表人物的李悝,变法内容究竟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呢?答案是儒法结合。子夏原本跟着老师孔子学习儒学,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子夏对老师教的内容提出了质疑——要想恢复“礼”和“仁",国家必须富强。对待外来入侵,只有国富民强,国家和社会才能恢
2025-08-25 02:44:58伴君如伴虎:从李建成八大心腹的命运,看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复杂“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这句流传千古的警句,道尽了历史上功臣宿命的悲凉。而当我们翻开唐朝初年的史册,聚焦于李建成麾下的八位心腹,他们的结局,则更为我们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复杂。李建成,唐高祖李渊的长子,本应
2025-08-24 02:10:4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