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国历史影视剧的人对于汉献帝的结局大多耳熟能详。曾经一心匡扶汉室的刘备在曹丕称帝之后得到了所谓“山阳公(汉献帝)被沉于彰水”的消息,于是在一阵心痛之后自立为帝,宣布继承汉朝的正统地位,成为汉昭烈帝。
真实历史中的汉朝末帝真的被曹丕恶意斩草除根了么?答案是否定的。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王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此时的曹魏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期,而整个所谓的汉朝廷内曾经忠于汉朝的老臣(荀彧之属)大部分已经故去。
在曹操时代就与魏王一起南征北战见证汉室衰微的中间力量,早已对魏王自立门户开辟新朝无限期待。此时各种希望成为开国元勋的曹魏宗族与近臣力量都在推动曹丕采取行动,设想着分新朝一杯羹。于是,劝汉献帝效唐虞旧例,把帝位禅让给魏王的各种压力便扑面而来。
延康元年(220年)12月10日,曹丕逼迫刘协禅让帝位给他,刘协告祭祖庙,使张音奏玺绶诏册,禅位于曹丕。曹丕改元称帝之后,封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东汉火德服色为红),建汉宗庙以奉汉祀。曹丕还给了山阳公食邑一万户,在浊鹿(焦作市修武县)建立了自己的国都。
要说山阳公被沉于彰水那真的是胡说八道了。为了彰显自己的德运,魏国皇帝对于刘协可谓是仁至义尽。山阳公可以受诏不拜,可以使用天子依仗,行自己的正朔。
魏国皇帝在京城祭祀太庙时,要赐给刘协祭肉,封刘协的四个儿子为列侯,可以说让刘氏一家不失为前朝贵族的尊贵身份。由于刘协的皇后是曹丕的姊妹曹节,因此可以说刘协依旧算是曹丕的妹夫、曹叡的姑父,各方面的供养待遇总不会差到哪里。
图/山阳郡
(魏青龙二年)三月庚寅(即234年4月21日),山阳公薨,帝素服发哀,遣使持节典护丧事。当时的刘协在山阳县一直生活了十四年之久,把逼迫他禅位的曹丕本人都熬死了。
魏明帝曹睿在当年八月壬申,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为孝献皇帝。他对于山阳公的评价便是“深识天禄永终之运,禅位文皇帝以顺天命。”
刘协的子孙不仅得以继续延续汉朝的祭祀宗庙,而且向后延伸一直到了献帝的重孙子辈,乃至于后来篡魏自立的司马家也继续保持他们这一族的奉祀待遇不变,直到永嘉之乱才被废止。
作为中国的优秀政治传统,“三恪二王后”的宾礼法长期得到有效传承,大部分通过禅让得到帝王之位的皇室对于前朝皇室的待遇一般比较优渥。
主要原因在于古代王朝前期的禅让制,大部分是在后来政权对民心与权力有着充分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一种政治上的自信,即是新统治者有把握这些前朝皇室生活于人世并不会妨碍他们的统治,优待他们反而会彰显自己所谓的“德”与“道”,博得世人称赞。
伴君如伴虎:从李建成八大心腹的命运,看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复杂“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这句流传千古的警句,道尽了历史上功臣宿命的悲凉。而当我们翻开唐朝初年的史册,聚焦于李建成麾下的八位心腹,他们的结局,则更为我们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人性的复杂。李建成,唐高祖李渊的长子,本应
2025-08-24 02:10:41登场前的背景简介杜牧出生的时候,已经是晚唐。当时的大唐,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作乱,朝廷所倚重的一帮大臣,整天忙着搞内部斗争,也就是著名的牛(牛僧儒)李(李德裕)党争。那叫一个乱啊。朝堂之上乱哄哄,诗坛也是热闹非凡。白居易靠挖掘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八卦再加工,写就一首长诗《长恨歌》,成为当时诗坛扛把子。
2025-08-24 00:09:07这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赵惠文王在位的后期,赵国拥有了十几年的和平,没有内忧,没有外患,贤人在位,政治清明,换作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休养生息,重振霸业最好的条件。可惜好景不长。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孝成王即位。公元前259年,秦国的军队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对阵,秦国的主将是王龁,赵奢已死,蔺
2025-08-23 00:42:02野史:李渊退位后日子有多难过?李世民:您宫女太多,回家嫁人吧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华夏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一个从平民起家,极终建立了一个大唐盛世的皇帝,李渊的经济生涯充满了权谋与智慧。然而,历史的洪流往往会将人推向不同的命运,李渊在退位后的生活也充满了戏剧性。尤其是李世民对他的态度,
2025-08-23 00:40:14秦国在商鞅的变法下,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却也在其他诸国面前,暴露出自己的野心。看着秦国日益强大,六国心中颇为忌惮。苏秦游说列国,提出来“六国协力抗秦的战略”,六国一体,便可阻止秦国东进中原,此计谋深得诸国心意。然而,有一个人的出现,让秦国摆脱了困境,最后更是助秦国东出函谷,挺进中原。他便是“连
2025-08-22 01:47:20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