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89年,孟浩然出生在襄阳城中一个书香门第的富贵家庭,少时便有凌云之志。祖上还留下了一座名为涧南园的庄园,北临溪涧,南傍山林。孟浩然闲来就在此泛舟垂钓、竹林逸歌,好不悠哉,他的日常生活是这样的:“向夕开帘坐,庭阴叶落微。鸟从烟树宿,萤傍水轩飞。”
每个人都向往诗和远方,而孟浩然生来就徜徉其中。渐渐的,不到二十岁的孟浩然便成了襄阳城的明日之星,以至于当时人称他“孟襄阳”。公元706年,孟浩然准备走科举这条路,去参加襄阳县试。
诗赋、试策、帖经三场下来,孟浩然一路所向披靡毫无对手。在十七岁的年纪,就荣膺襄阳全县高考状元。眼瞅着下一步就是襄州府试,一家老小都备好了题名宴,孟浩然却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拒绝参加府试。原因很简单:我突然想出去旅行了
弱冠之年,孟浩然便拉着同乡好友张子容,隐居到了风光秀丽的鹿门山,过着悠然的山居生活。他的日常生活是这样的:“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在隐居的日子里,孟浩然隔三差五也会出山会友,或是呼朋引伴,探寻古迹名胜。当春日的清晨睡起来后,诗意继续流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可是不久,与自己隐居山林的张子容过完了隐居的“瘾”,人家要去科举了,只留下孟浩然一人......
史书记载:“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所以孟浩然始终在隐居,直到三十八岁时才去往长安科举,无奈考试三次均未中第。但这从来不影响孟浩然在唐代诗坛的影响力,他那些田园诗歌的创作与超凡脱俗的性格,让小自己12岁的李白成为了他的头号粉丝。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来到湖北安陆时。孟浩然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风采绝世,而且才气过人风流倜傥。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试问还有比这更热烈、更直白的粉丝向偶像致敬的告白诗吗?
一次次的失败,孟浩然知道自己此生与仕途再无缘分。自此之后,他远离繁华,在山水之间游走,只为遵从内心而生活。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三月,当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游玩(今江苏扬州),便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也许只有李白懂他的风流,懂他的志向,也懂他的无奈。
自从孟浩然在三月去了扬州,就此也拉开了文人墨客下扬州轻舞飞扬的序幕。“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等等诗句让扬州成为了唐朝的时尚之都。
扬州,从吴王夫差开掘邗沟,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这些动作都令扬州在交通便利上获利甚丰,经济开始得到迅猛发展。隋炀帝还在运河两岸遍植柳树,到了唐朝,运河两岸“夹岸分堤万树余”,大面积的绿化除了形成了美丽的景观外,还增加了扬州的空气湿度,温暖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扬州宜人的居住环境。
更重要的是长安、洛阳会宵禁,只有扬州没有宵禁,不受大唐法律制约,是个非常开放城市。安史之乱后,扬州成了全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一度超越首都长安,为天下之冠。“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时扬州城的繁华或许只能留在历史的诗篇里了
前言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剑拔弩张、兵戈四起的时代。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品德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魏国公子魏无忌就是备受尊敬的一位。而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如此敬佩魏无忌,正是因为他在战国时期所展现出的卓越品质和出色才华。那么魏无忌究竟是一个怎么
2025-05-09 09:47:42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之所以叫战国,原因只在于一个“战”字。从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七雄”之间的争战长达250多年。战国后期,赵国委任赵奢和廉颇为大将,蔺相如为相国,在三位的共同努力下,赵的国势稍微地强盛了一些。后来赵奢去世,便由廉颇一人担当大将。直到公元前260年,秦王派遣王龁攻
2025-05-09 08:42:04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作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他的品德得到了世人的认可。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他的地位和身份无从质疑。信陵君魏无忌,出生年月不详。他是魏昭王最小的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著名的军
2025-05-08 01:23:00李世民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堪称“千古一帝”。其陵墓
2025-05-08 01:17:59所谓以强当弱,就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以五六倍于敌一路之兵 力,四面包围,聚而歼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在中国历史上,像李世民这样武功与文
2025-05-07 01:05:47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