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都会对一些有功之臣和将士给予一定的封赏。有的加官进爵,有的给一些物品如金银珠宝之类,还有的给美女。各位官员和将士的等级不同,给予的奖赏也就不同。一些大臣和将士们有了帝王给予的封赏,工作起来也是干劲十足。这也算帝王给臣子们的小恩小惠吧!因为他们知道东西虽然不多,但是帝王们得到的远比拿出去的要多不知道多少倍。
不过有一些好奇的人士对这些封赏颇有研究,他们很想知道在三国时期,魏国的曹操给有功的大臣和将士们什么样的封赏?对此大家都想知道,众所周知曹操在这个国家封赏是最多的,他封赏给那些有功劳的大臣和将士们的赏赐最多,哪怕是刚投靠他的将士都有。因此曹操所给出的封赏也是最多的。曹操有他的独到之处,因此他给予的封赏也很特别,他的封赏就是食邑。
很多人都想知道,食邑到底是什么?其实它就是封地。有了封地就等于有了财产和家业。食邑得到的越多也就说明他的资产也就越丰厚。曹操对于赏赐一点也不吝啬,因此才会有更多将士和大臣为他卖命。对于曹操来讲钱财乃身外之物,只要有人在就会有无数的财富。我想既然曹操能够一统三国可能也跟他的大肆封赏有关吧!不然谁又肯为他效力呢?
首先,让我们对"食邑制"有个简单的了解。
食邑制又称"食封制",即君主授予大臣封邑的制度。在"食邑"体制下,被授予称号的人被称为"封君",其主要收入来源是按封地户数征税。
建安时期,曹操阵营所推行的食邑制度,与当时的时代背景高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所谓相关联的时代背景高度,就是由于多年战乱而导致的。
百姓因为穷所以手里才没有钱。因此,曹操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封侯爵的数量,另一方面要收紧与爵位头衔相对应的食邑数量进行控制。
张鲁
215年,曹操接管汉中后,拜张鲁为镇南将军,封他为阆中侯爵,并有食邑万户。曹操对张鲁如此殷勤其原因是张鲁失守阳平关退守巴中时,他的部下曾建议张鲁烧掉仓库里所有的珍宝,而张鲁没有同意,他等待曹操拿走这些珍宝,曹操称赞张鲁的做法。张鲁食邑万户在曹魏建国后的并不多。
夏侯惇
夏侯惇是曹操最信任的部下,他很早就被封为侯爵。大约在196年汉献帝迁都许昌之前,他就任"复领陈流、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夏候惇的高安乡侯是曹操封的。当时的食邑只有700户,因为207年才到1800户后来又增加到2500户。"建安十二年,录惇前后功,又增加封邑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
张绣
张绣虽然杀了曹操的长子和侄子,但是因为他弃袁投曹,曹操对张绣的投降给予了很高的待遇。他先是跟张绣结成亲家并封张绣为杨武将军,官渡之战后封为破羌将军,205年南皮之战击败袁谭后,"复增邑凡二千户。张绣的食邑在曹操的麾下也是最高的,可见曹操对张绣的重视。
荀彧
尽管荀彧一生以吃汉禄为生,但无论是汉献帝赐给荀彧的"食邑"还是曹操授予的"食邑"两者之间都没有太大的区别。203年,太祖对荀彧前后的成就,进行了嘉奖,并封他为万岁阁侯。207年,曹操在荀彧的食邑又增加了2000户。
曹仁
除夏侯惇外,曹仁在曹魏第一代宗族中享有最高的待遇和地位。公元205年前后,曹仁"被录任后,成为亭侯的都城"。南军战争后210年,"台州亦庄,迁至安平汀州"。食城的数量应该是1500个,因为曹丕登基后,"他当上了国王,曹仁被封为车骑将军,都督从荆州、扬州、宜州升级到陈侯,曹仁的食邑从2000户增加到3500户。"
于禁和乐进
两人是曹操的元从旧部,曹操在爵位和食邑上对于禁和乐进一点都不吝啬,乐进在196年就是广昌亭侯了,于禁197年受封为益寿亭侯,原本于禁的益寿亭侯食邑要比乐进的广昌亭侯多一点,但是在215年逍遥津之战后于禁升为左将军,乐进升为右将军,两人的食邑一样是1200户。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