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相传为孔子所作。记录了从鲁隐公开始到鲁哀公结束,共254年的历史事件,共三十五卷,一万六千多字,也可以说是鲁国的国史。
孔子
其实说他是一部史书有些失之偏颇,因为在《春秋》中,作者虽然没有大段论述对事件的看法,但微言大义,一字褒贬,将要表述的观点巧妙隐藏在文字之中,暗含褒贬之意,这种手法相当厉害,被称为“春秋笔法”。
比如:“元年春,王正月”一句,为什么用“元”而不用“一”?这二字都代表一年开始的意思,似乎用一还流畅一些。但“元”字还有天地之初,形成之始的意思,代表天命,只有受天命才能成为王,才能建国家,颁正朔。所以,这里更多包含了合法性的问题。
再如:“郑伯克段于鄢”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一个“克”字便将郑庄公的老谋深算刻画的淋漓尽致。共叔段虽然不义,但郑庄公的阴险狡诈更为人所不齿。直到两千多年后的我们,对郑庄公的小算盘也了然于胸。这就是《春秋》的作用,从乱臣贼子到国君都非常害怕。
所以,春秋除了是一部历史著作外,也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政治思想。历代大儒都非常重视,将他列为经,而不是历史的范畴。
郑伯克段于鄢
那么,此书为何叫“春秋”不叫“冬夏”呢?历史上有好多说法:
其一,古人对春耕、秋收特别重视,代表着一年能否有好的光景,春去秋来,一年中最重要的时节便过去,所以便称一年为一个春秋。但寒来暑往也是一年,叫冬夏也未尝不可。
其二,《春秋》第一句总是“春王正月”,第一个字做春季解,由于此书为编年体,便将春秋定位书名。
这两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总有些牵强,没有表现出《春秋》
一书的宗旨与本义,而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给出了比较有说服力的解释:
我国古代天文学极其发达,早在5000多年前就对星象、月亮、太阳的变化有详细的观察,归纳形成非常准确的《阴阳历》。西周时期,负责天文观察的官员便会用圭、表测量日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用来指导人民生产劳动。
一年四季,冬天冷,夏天热,只有春秋两季气候宜人;冬天夜长昼短,夏天夜短昼长,只有春秋两季昼夜长短相当。这是因为太阳在春秋两个季节接近于黄道中间,而在春分、秋分这两个节气正好走到黄道中间,昼夜长短恰好一样。
《春秋》这部书就是要将一个君王,或者一个历史事件,放在像春季与秋季这样一个昼夜长短相当,天气冷热相宜的平衡状态去衡量。就像天平一样,称一称这个君王够不够分量,这个事情是否对得起老百姓。所以,此书叫做《春秋》。
孔子
大师见解,果然与众不同,令人茅塞顿开。
中国有两个门神,一个是秦琼,一个是尉迟恭。相传泾河龙王犯了天条,玉帝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了活命向李世民求情,李世民便与魏征下棋拖延时间。结果魏征灵魂升天斩了泾河龙王,泾河龙王以为李世民言而无信,日夜哀嚎使其不能入睡,直到秦琼、尉迟恭守卫宫门李世民才得以入睡。李世民不忍二人日夜不眠,就画了他们画
2025-08-30 01:16:45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门神是家家户户都要贴的年画,象征着驱邪避鬼、保平安。而在这群威武的门神中,尉迟恭无疑是最具人气的一位。他不仅是唐朝名将,更是被誉为“门神”的传奇人物。然而,尉迟恭为何能从一个历史人物变身为家喻户晓的门神?这背后的故事可不是简单的民间传说,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尉迟恭的传奇经历尉
2025-08-30 00:19:45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传奇人物,他们的故事如星辰般璀璨,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位英雄,便是古代的“破坏王”——项羽。他的名字如雷贯耳,既让敌人闻风丧胆,又让自己人感到无奈,真可谓是历史舞台上的一位“霸主”。那个男人就是来自江东的项羽,这位出生于楚国的壮汉,初登场时便自带“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气场。小时候不
2025-08-29 02:19:56关羽之死:败走麦城背后的真相与人性博弈关羽败走麦城,身首异处,几乎是妇孺皆知的三国故事。但你真的了解这场悲剧背后的所有真相吗? 我们耳熟能详的是关羽的“大意失荆州”,是他的骄傲自负。但如果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会发现关羽的败亡,远非“性格缺陷”四个字可以概括。那是一个时代的风云际会,更是一场复杂的人性
2025-08-29 01:00:53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人,具体生卒年不详。他年少聪慧,恃才傲物,善饮酒。二十出头便进士及第,然此后仍饮酒为事。王翰的仕途并不顺利,主要在开元年间做官。他先后到张嘉贞、张说的礼遇和举荐,曾任昌乐县尉、秘书正字、通事舍人、驾部员外郎等职。后因张说罢相,王翰也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然而在仙州后,仍旧喜
2025-08-28 06:30:20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