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1加到365等于多少(一代秦相范雎怎么死的)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29 16:17:23    

范雎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人,因为封地在应城,又被人们称作“应侯”。在秦昭襄王时期,范雎来到秦国,并且受到了秦昭襄王的重用。

范雎是一位极其出色的谋略家、政治家和外交家,在他的辅佐下,秦昭襄王收回了属于君王的权力,并且使秦国步入了新的阶段。秦朝丞相李斯对范雎的评价极高,他曾坦言:“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就是这样一位深受器重,劳苦功高的大臣最后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范雎本是魏国人,因为秦昭王很赏识他的才能,所以封他为宰相。范雎当上宰相之后,也确实靠着一张利嘴为秦国立下不少功劳。白起是秦国人,武将出身,擅长攻坚战,后世对他的军事评价很高,是战国四位著名将领之一。范雎与白起的关系,就是文臣与武将的关系。


他们二人关系可以比对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秦昭王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然要有所取舍,可是范雎什么方法不用,竟然提出了让秦国太子质于魏的想法。既然他提出了这个方法,那就应该料想到赵国必然会破坏秦国和魏国的结盟,而赵国破坏结盟的办法就是伤害秦国太子。他自私的性格根本没有让他真心为秦昭王考虑。秦昭王痛失爱子,之后又因为范雎的收回王权之策,逼得自己母亲绝食而死,秦昭王连番遭受亲人离世的打击,全都是因为范雎。


范雎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善妒,这个人受不了被人忽视,受不了别人抢走他的风头,希望所有人都围着自己转。就是因为这一点,他不顾前方战事的具体情形,蛊惑秦昭王将白起召回,给了赵国反扑的机会,还诬陷白起,逼得白起自杀。

秦昭王因为范雎失去了儿子、母亲和白起,更因为范雎让前线无数的秦国将士们丧命。范雎推荐的两个人都背叛了秦国,秦昭王自然会怀疑范雎的居心。


在这些秦简中,有一部《编年纪》就记载了范雎的结局。

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

《史记》记载,“五十二年,王稽弃市”。显然,范雎命运和王稽一样,没能逃脱秦法制裁,颠覆了史书记载。

一代秦相范雎,他学富五车,睚眦必报,更受到秦昭王的无限的宠信。最后却作死自己手中,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代军神没有死于沙场,死于敌人之手,却如此憋屈的自杀而亡,让人不胜嘘唏。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