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吴道子 《五圣朝元图》(局部)
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吴道子是一个孤儿,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他的出生据说也相当戏剧性,他的母亲走在路上,突然腹痛难忍,慌慌张张地生了他,所以给他取名“吴道子”。
大文学家苏轼曾对唐代的诗、文、书、画的佼佼者作了一个总结,认为写诗杜甫第一,作文韩愈第一,书法颜真卿第一,绘画则是吴道子第一。
这几个人当中,吴道子属于“半路出家”型,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吴道子开始是学书法的,曾经拜张旭、贺知章为老师,因学书不成,后发奋改攻绘画,渐渐掌握了绘画的妙法。由于他的刻苦好学,未及弱冠之时,已“穷丹青之妙”。
▲ 唐朝壁画 《维摩诘经变图》
绘画天才传说多
吴道子确实是个绘画天才,《太平广记》及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
1、画地狱图改善社会风气
吴道子在寺院画了一幅《地狱图》,所描画的地狱阴惨恐怖。恶人死后,得到恶报,在阴司受到各种极刑,或沸水煎煮,或挖眼锯杀,或铁床灼身。
吴道子《明皇观马图》(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画中还有一名屠户,在阎王面前受审时,在他眼前放置一面“前相”镜,镜中出现的是屠户以前宰牛的情景。
京都里的人都来观看,之后深受震撼,害怕自己死后堕入地狱受到惩罚,纷纷开始修德行善,连集市上的屠夫商贩也不敢再卖鱼肉了,因为怕杀生获罪,而改行做别的生意。
吴道子的画使当时的社会风气有了明显的好转。
吴道子《明皇观马图》(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2、桥上画老虎无人敢过
还有一座叫“卧虎桥”的石桥,因为吴道子曾在桥上画过一只老虎得名。
传说吴道子随手在桥上画了一只老虎,结果,很长时间也无人敢从桥上经过,连胆大的差人也不例外。直到后来吴道子将画擦掉,人们才敢从桥上过了。
吴道子《明皇观马图》(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3、画钟馗像传告天下
吴道子画技的神奇,传到了唐玄宗的耳朵里。唐玄宗召吴道子进宫,聘为宫廷画家,授以“内教博士”,并为吴道子改了个名字,叫“吴道玄”。
有一次,唐玄宗从骊山回宫,身患疟疾,御医治了一个多月,也不见好转。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小一大两个鬼进了寝宫。小鬼满屋子乱窜。大鬼相貌奇异,手执宝剑,将小鬼捉住。挖了小鬼的眼珠,一口吞下,又将小鬼的身体撕开吃了。
吴道子《明皇观马图》(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玄宗大惊,问大鬼:“你是何人。”大鬼说:“我就是多次考不中的钟馗,因貌异不被录取,触阶而死,感谢皇上用蓝袍为我殓葬,现虽在九泉之下,仍发誓要为皇上除尽天下妖孽!”说完,化红光遁去。
玄宗醒后,惊出一身虚汗,顿觉神清气爽,病也好了。
(唐)吴道子 钟馗抉目图
吴道子所作有关钟馗捉鬼的绘画已无真迹传世,图为后世流传
玄宗找来吴道子,把梦告诉他,要他把钟馗画出来,吴道子按玄宗所述,画了一幅《钟馗像》,画中人虽面目丑陋,但正气凛然,极具威慑之态,玄宗大为叹服:“怎么画得这样像?难道你和我都梦到了此鬼不成?”不由龙颜大悦,给了吴道子一大笔钱,命令画工以《钟馗像》为模板,大量刻制,传告天下。
此后,一到岁末,家家都在门上张贴此画,驱鬼避邪。
曾间接“杀人”?
▲ 永乐宫壁画 《朝元图》
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段成式在《京洛寺塔记》一书里,记载了吴道子的一次间接“杀人”事件。
吴道子有个学生叫卢楞伽,画风细致,“咫尺间山水寥廓,形象精备”,也是当时有名的画家,他的画与颜真卿的书法被称为“双绝”。
▲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仙女静立,但衣带似有风动,盈盈若舞
据段成式记载,卢椤枷常常模仿老师画画,吴道子也不保守,“授以手诀”,手把手地教他。卢椤枷在寺庙的三门上画神像,画了一半,还未完工的时候,吴道子就大为赞赏。但又对人说他虽画得好,却“不得心诀”,用思太苦,恐怕坚持不了多久。果然,卢楞枷将神像一画完,就死了。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这段文字,有点像武侠小说的写法。在武侠小说中,窃取武功秘笈却人品低劣的家伙,总会有一个走火入魔的可悲下场。画家卢楞伽“不得心诀”,就颇有点走火入魔的味道,既然吴道子知道他这样殚精竭虑画下去,命不长久,为何不授他正确的“心诀”呢?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关于这一点,宋代《宣和画谱》所记载的故事和上述稍有不同。卢楞伽看到吴道子在长安总持寺三门上画了一幅神像,观者如潮。既佩服又羡慕,仔细揣摩了老师的作品之后,在庄严寺的三门上画了一幅神像,吴道子看后,非常惊奇:“我这个弟子的笔力,平时并不如我,现在画得居然跟我一模一样,看来他为了画这幅画,把精神魂魄全都耗尽了!”果然,过了一个月,卢楞伽病死了。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卢楞枷为艺术献身,他的死,当然不需要吴道子负责,但如果真有所谓“心诀”未传,吴道子可不可以算得上是间接的“凶手”呢?再说吴道子说那番话,也有点自我标榜技高一筹的意思:你卢楞伽画画靠的是死拼力气的勤奋,我吴道子画画可不像你那样苦,因为我的天份比你高多了。
做过一次真正的“凶手”?
河北曲阳北岳庙德宁之殿壁画
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还透露,吴道子其实做过一次真正的“凶手”,被杀者就是当时的画坛新秀皇甫轸。
话说在长安平康坊有座菩萨寺,寺内新起了一座大殿,东壁和南壁都空着,宁王(唐玄宗的哥哥)让吴道子画东壁,让皇甫轸画南壁。
这不是明摆着让两人互掐,唱对台戏吗?
河北曲阳北岳庙德宁之殿壁画
吴道子是画界的元老,业务繁忙,正在其他寺庙里画壁画。但皇甫轸是新人,很敬业,早就开始画了,适逢玄宗来视察,看到吴道子没来,很不高兴,临走扔下一句话:限定三日,完成画稿,否则……
吴道子急忙赶到菩萨寺,经过南壁时,他故作漫不经心看了一眼皇甫轸的画,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皇甫轸画的大雕活灵活现,几乎要从壁上飞落下来。吴道子看出了其中的门道,也看出了对手的强大,他觉得皇甫轸的绘画潜能非同一般,他日一旦厚积薄发,画技一定会超过自己。
《送子天王图》(局部) 纵35.5厘米,横338.1厘米 现珍藏于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
想到这里,吴道子成日心神不宁,睡觉也不安稳,脑子里尽是皇甫轸的那张脸,还有他的画。于是,强烈的好胜心和虚荣心促使他起了杀心,花钱雇人杀掉皇甫轸。
于是,接下来的某一天,皇甫轸被不明人士刺杀于某夜宴之上。
《送子天王图》(局部) 纵35.5厘米,横338.1厘米 现珍藏于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
吴道子到底有没有买凶杀人,已经不可考。只是怀疑,吴道子作为当时的画坛泰斗,有必要做此决定吗?
上个世纪80年代,有人以此为素材创作了一出戏叫《丹青魂》,通过描写吴道子与皇甫轸东西壁竞画,创作千古名画《地狱变》的心路历程,生动地刻画了画圣吴道子面临年轻一代画家新的艺术观念的挑战而产生的复杂的内心活动和心理的历程。
《送子天王图》(局部) 纵35.5厘米,横338.1厘米 现珍藏于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
这里面带给了观众一个不一样的结局。戏剧里的吴道子面对皇甫轸时,感情复杂,他畏才、忌才,但又爱才,于是,他的内心上演了一番激烈的善与恶的搏杀,最终他战胜了自身的狭隘,没有杀皇甫轸。
这部戏剧体现在吴道子身上的,其实是一种学术权威的独特心态。艺术权威是对艺术造诣达到高峰并有重大影响的艺术家的美称,但“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真正的艺术家只有不断超越自己,同时欢迎别人超越自己,在竞争和比赛中锐意创新,努力攀登高峰,才能永葆艺术青春。
为人师表细心教学
吴道子的佛教绘画
以上描述吴道子的事迹多是出于志怪小说,历史上的吴道子却是为弘扬绘画艺术,悉心教授弟子,把自己高超的技艺传给下一代,使绘画艺术后继有人。
据《图绘宝鉴》记载,他的弟子很多,其中较知名的有卢棱伽、李生、张藏、韩虬、朱繇、翟琰等。吴道子对弟子言传身教,不是让他们背诵口诀、研色,就是临摹他的画稿,或者依照他的吩咐去填染色彩。
《送子天王图》(局部) 纵35.5厘米,横338.1厘米 现珍藏于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
《历代名画记》便有这样的记载:“吴生(道子)每画,落笔便去,多使琰(翟琰)与张藏布色。” 有时,吴道子作壁画时只描一个大概,其余便让弟子来完成,在洛阳敬爱寺中,吴道子所描的“日藏月藏经变”即由翟琰完成的。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他生于公元前232年,卒于公元前202年。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但由于家族衰落,他从小就跟随母亲四处流浪。后来,他成为了楚国的一名士兵,逐渐得到了王离的赏识,成为了他的幕僚。公元前209年,秦朝灭亡,项羽和刘邦等人共同反秦起义。反秦战争中,项羽以勇猛善战著
2025-08-18 00:49:53一、孙韶——鲜有负败孙韶字公礼,浙江杭州富阳人。“身长八尺,仪貌都雅”。本姓俞,为孙策钟爱,赐姓为孙。甚得孙权器重,历官偏将军、广陵太守。魏文帝曹丕南征至广陵,孙韶率死士五百人,突袭曹丕大军,得其副车车盖,以功迁镇北将军,封建德侯。孙韶为边将数十年,善于抚御士卒,得其死力。常以警戒、侦悉为务,先知动
2025-08-18 00:09:41演义小说中的五个战力天花板1、《西汉演义》项羽秦二世时,陈胜吴广在大泽山起义,天下纷纷响应。项梁和侄子项羽在吴地起义,项羽拔剑斩杀会稽郡守殷通,慑服季布、钟离昧,一时间各郡县望风而降。项羽起义后,得精兵数万。当时,季布、钟离昧进言,会稽涂山之中有桓楚、于英两人,统率八千精兵,啸聚山林,更兼两人都有万
2025-08-17 03:58:59从魏国投奔蜀国:姜维、夏侯霸姜维姜维原本是曹魏天水郡参军,在诸葛亮蜀军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被天水太守马遵抛弃,不得已而归顺诸葛亮。姜维在归顺诸葛亮后,一心一意为复兴汉室江山而努力。他不但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跟随大军北伐,即使在诸葛亮死后,姜维也进行了多次北伐。即使在后主刘禅向邓艾投降后,姜维不改初心,于
2025-08-17 00:09:11同样都是刺客聂政有多勇?一套动作下来如同行云流水,杀人于无形,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这大概是最猛的一个刺客了吧。根据《史记•刺客列传》还有《资治通鉴》的记载,在战国时期,濮阳的严仲子跟韩国的宰相侠累有仇,至于是啥仇具体没有说,但是用了“交恶”两个字,想必也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然严仲子也不会四处找人
2025-08-16 01:56:1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