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被赵高做掉之后,自己想登基称帝,奈何群臣不拥,只好顺水推舟立公子子婴为秦王,去除帝号,也向天下诸侯传达一个秦朝只是秦国,不图天下的意思。但最终也没能阻止刘邦大军打进咸阳。不过,这位子婴到底是谁?好像史书上没有交代清楚。因为他只做了46天的秦王,后人没有再去关注和考证,成为了千古之谜。
第一,《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记载,“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 。“从这里看,这位子婴应该是秦始皇的弟弟。不过,史料记载秦始皇嬴政只有一个弟弟,也就是成蛟,因为他的父亲秦庄襄王只生了两个儿子。另外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也就是嫪毐和赵姬所生的孩子可以忽略,因为早就在嫪毐之乱的时候被杀了。难道子婴就是成蛟,也不可能,因为成蛟早就逃亡赵国,也早在始皇帝统一天下前就死了。
第二,《六国年表》的有关章句:“高立二世兄子婴” ,也就是说秦二世胡亥的兄长。很明显这应该是个错误的记载。因为胡亥登基的时候,他的哥哥们基本都已经去世了。即便还有个别的没有去世,胡亥清洗宗室子弟的时候也都被干掉了,他连自己同母兄弟都没有放过,怎么可能还会留一个?
第三、除了这两种史书记载之外,还有一种部分学者的说法:认为子婴是成蛟出逃赵国之前留在咸阳的长子。依据是史书上说的:“乃召始皇弟子婴”,把这句话理解成始皇帝的弟弟的儿子,名叫“婴”。虽然这种猜测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如果认真了解一下成蛟叛变的原因和秦国的法律,就知道这根本不可能。因为成蛟之乱的起因是因为当时成蛟受人蛊惑,想取代嬴政的地位。况且叛国降赵这样的罪已经大到要夷灭三族了。即便真的有儿子留在咸阳,嬴政也想留个仁君之美名而没有杀,那这个儿子也只能是活着而已,不可能有王族身份。更不能出现在殿上劝说胡亥不杀蒙恬兄弟。成蛟降赵发生在公元前239年,而嫪毐之乱中,嬴政诛杀同母异父的两个弟弟发生生在公元前238年,基本属于同一时期,我们找不到秦王嬴政杀弟弟,留侄子的理由。
由此可见,这两种说法都很不靠谱。我们要弄清他的身份,要先推测一下他的年龄,以便于知道他大概什么时间出生的。子婴诛杀赵高时,是找了几个帮手的,其中就有他的儿子。子婴的儿子都可以参与政变了,那么这个孩子一定是成年或者接近成年。子婴大概在18岁生下这个儿子的话,子婴应该也已经35岁以上的年龄了。子婴登基那年是公元前207年,秦二世胡亥刚死,死的时候23岁,也就是说,子婴至少比他大十几岁。由此推断,子婴出生于公元前240年左右。秦始皇出生在公元前259年,两人正好差了一辈人。说子婴是秦始皇弟弟的纯属给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戴绿帽,因为那个时候秦庄襄王已经死了至少七八年了。
反过来说,秦二世清洗兄弟姐妹,为何就没有把这个子婴给干掉呢?至少说明了,子婴不可能对他的皇位构成威胁。什么才叫不构成威胁呢?其实就是因为子婴不是秦始皇的直系血亲,也就是不是秦始皇生的。早在秦二世刚刚登基时,子婴已经在史书上第一次出场,那就是劝谏胡亥不要乱来,不要杀公子扶苏的死党蒙家兄弟。可是胡亥没听。子婴可以劝皇帝,说明这个人在朝中应该是有一定名望的人。胡亥不杀他,是因为鬼都不信他能成为皇位的竞争者。由此我们可以断定:他一定不是秦始皇的儿子。
那问题就来了,他既然不是秦始皇的儿子,也不是秦始皇的弟弟,年龄的缘故更不可能是秦始皇的孙子。那他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秦始皇更上一代的王族子弟。秦始皇的爷爷秦孝文王,也就是那位安国君,共有二十几个儿子。当年正是因为吕不韦奇货可居的策略,让华阳夫人收了异人(后来改名子楚,也就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为子,嬴政才成为大秦的合法继承人的。那么,秦始皇的爷爷秦孝文王有很多儿子,也可能有很多孙子,至于那个儿子后来生了个“子婴”,我们大可不必再去细究了。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