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春秋狠人石碏:他弑君又斩子,何以被左丘明誉为“纯臣”?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21 08:31:27    


国君的家务事

此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卫国,咱就先聊聊卫国国君的家务事吧。

当时卫国的当家人,是第30任国君卫庄公,卫庄公娶了一群老婆,生了一群儿子。

别说是国君,就是普通大户人家,面对一大群儿子,让谁继承家业的问题,也是一件麻烦事。

为了解决这个麻烦,我们聪明的祖先们,发明了一套“嫡长子继承制”。

首先,一个男人老婆再多,必须以老婆娘家的地位为依据,确立一个嫡妻,剩下的就是庶妻或小妾了。

然后,这个老婆所生的一群儿子中,第一个有权继承家业的,便是嫡妻所生的长子,即嫡长子。

第三,如果嫡子因某种原因不能继承家业,才可考虑庶妻所生的庶子,但也要根据其母亲身份的贵贱来排序。

卫庄公的多个老婆和一群儿子中,有幸被载入史册的,只有四位老婆和三个儿子。

嫡妻庄姜:齐国公主;庶妻厉姽,陈国公主;庶妻戴姽,厉姽的妹妹,也是陈国公主。

除了以上三位来自诸侯国的公主,卫庄公还有一位名姓不详的老婆,因出身卑贱,被称为“嬖人”。

庄姜没有生育,戴姽诞下一子早夭,卫庄公在史书上留名的三个儿子,包括厉姽所生的完、晋和“嬖人”所生的州吁。

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卫庄公百年之后,继承君位的应该是公子完,而后是公子晋。

虽然这两位不是卫庄公的嫡妻所生,但他们的母亲是陈国公主,地位不低,而庄姜也很偏爱他们。

那个公子州吁,本来地位低贱,庄姜又讨厌他,所以与公子完和公子晋,根本无法相比。

这样一分析,卫国继承权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可是,卫庄公单单宠爱身份卑贱的“嬖人之子”州吁。

于是,那些多管闲事的大臣们,开始说三道四,硬是把卫庄公的家事变成了国事。

卫庄公画像

石碏的不安

在这些爱管闲事的大臣中,最多事的那个叫石碏,就是本故事的主人公。

据说这个人很没有草根精神,看到卫庄公独宠地位低下的公子州吁,心里非常不安。

他多次劝谏卫庄公:您若打算立州吁为接班人,那就赶紧定下来;若是没这想法,就停止溺爱他。

石碏的意思很明确,州吁地位低贱,就应该低调做人,现在被卫庄公当宝贝宠着,他自然变得心高气傲。

等卫庄公去世,继承君位的是公子完,让州吁拜倒在公子完的脚下,他肯定心里不平衡,不平衡就会出乱子。

石碏还拿出不久前郑国发生的事情,来说服卫庄公不要太宠州吁。

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独宠小儿子段,大儿子寤生(即郑庄公)继位后,段心理不平衡就反了,结果被亲哥哥剿灭。

石碏每天在耳边絮絮叨叨,卫庄公烦得不行,只能口头接受他的建议,但对州吁的宠爱却有增无减。

这让石碏更加惴惴不安,而令石碏不安的,不仅是卫庄公,还有他的儿子石厚。

石厚是个颇有心机的人,他发现州吁深受国君宠爱,便千方百计投靠到州吁的门下,并成为其死党。

公元前734年,卫庄公去世。按着之前的安排,公子完继承了君位,成了卫桓公。

卫庄公的葬礼一结束,石碏就找了个理由,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回家养老去了。

石碏之前的担心,很快就变成了血淋淋的现实。

州吁从小被卫庄公宠上了天,自己也把自己当成了一盘菜,突然在自己的兄弟脚下称臣,是万分的不习惯。

卫桓公继位的第二年,州吁因为胡作非为目无尊长,被卫桓公斥责,并罢免了职务。

州吁只好离开朝歌,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他的前途从此变得更加渺茫。

不能不说,州吁还是很有忍耐力的。他默默地在自己的地盘上积蓄着力量,一忍就是十几年。

公元前719年,他带人闯进宫中,刺杀了卫桓公,逼走了公子晋。然后自立为君,把一直追随他的石厚,封为上大夫。

石碏大义灭亲

有人统计,整个春秋乱世“弑君三十六”,而州吁却是第一个凭借“弑君”上位的公室公子。

州吁蛰伏十几年,千方百计地要弑君自立,却没有想到自立为君后,如何统治一个国家。

再说,一个“嬖人之子”靠着弑君成为国家的统治者,也很难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为了平息国内百姓的情绪,把国内矛盾转移到国外,州吁两次带兵伐郑。

然而,凭借暴力征伐他国不但没有平息国内的非议,还弄得国库亏空怨声载道。

眼看着,州吁的统治在滔滔民怨中摇摇欲坠。

这时候,石厚想起了他的老爹石碏。那个老头子唠唠叨叨,但肚子里的主意还是不少的。

石碏也不含糊,马上给他们献上一计:若是君主去朝觐周天子,由周天子接见正名,事情应会好起来吧。

可是,周天子怎么会接见一个弑君者,且承认其政权的合法性呢?

石碏又是一计:陈国的陈桓公正得天子宠幸,若是请他从中说和,天子应该接见国君吧?

石厚把老爹的话转告给了州吁,州吁非常高兴,两人立马带上几车金银财宝,向着陈国出发了。

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位来自卫国的信使,先他们一步抵达了陈国。

信使交给陈桓公一封密信,是石碏亲笔所写,其中的内容是:今日去拜见您的那两个人,是卫国的弑君之贼,请您把他们杀了吧。

这里有个问题,当时卫国与陈国是盟友,石碏怎么确定陈国会杀掉卫国的国君呢?这就是石碏的智慧了。

前面说过,卫庄公除了嫡妻庄姜之外,还娶了两位陈国公主,而继承卫庄公君位的卫桓公,正是陈国公主戴姽所生。

这样说来,卫桓公是陈国公室的外甥,自己的外甥被州吁所杀,他们正一肚子愤怒没处发泄呢。

所以,接到石碏的密函,陈桓公第一时间囚禁了前来送礼求助的州吁和石厚。

然后,卫国派人先杀了州吁。至于石厚,本想看在石碏的面上留他一命,石碏却派自己的家臣前去清理了门户。

写在最后

上面所讲的,就是春秋初年发生在卫国的那个“大义灭亲”的故事。

这个故事流传了三千年,早已在中国人民的文化和感情中,根深蒂固。

因为石碏一心为国家着想,忍痛除掉了自己的儿子石厚,被史官左丘明誉为“纯臣”。

石碏大义灭亲之后,把流亡在外的公子晋迎接回国,接任了卫国的君位,也就是卫宣公。

然而,这位卫宣公的表现,也实在对不起石碏老爷子的大义灭亲。

当然,这是后话。

#秋日生活打卡季#

相关文章

项羽、吕布、李元霸、李存孝、高宠,五大天下第一谁是真无敌?

演义小说中的五个战力天花板1、《西汉演义》项羽秦二世时,陈胜吴广在大泽山起义,天下纷纷响应。项梁和侄子项羽在吴地起义,项羽拔剑斩杀会稽郡守殷通,慑服季布、钟离昧,一时间各郡县望风而降。项羽起义后,得精兵数万。当时,季布、钟离昧进言,会稽涂山之中有桓楚、于英两人,统率八千精兵,啸聚山林,更兼两人都有万

2025-08-17 03:58:59

三国名声很好的四位降将,魏投蜀、蜀投魏各有两人,他们都是谁?

从魏国投奔蜀国:姜维、夏侯霸姜维姜维原本是曹魏天水郡参军,在诸葛亮蜀军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被天水太守马遵抛弃,不得已而归顺诸葛亮。姜维在归顺诸葛亮后,一心一意为复兴汉室江山而努力。他不但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跟随大军北伐,即使在诸葛亮死后,姜维也进行了多次北伐。即使在后主刘禅向邓艾投降后,姜维不改初心,于

2025-08-17 00:09:11

聂政:我杀别人利索,杀自己更狠

同样都是刺客聂政有多勇?一套动作下来如同行云流水,杀人于无形,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这大概是最猛的一个刺客了吧。根据《史记•刺客列传》还有《资治通鉴》的记载,在战国时期,濮阳的严仲子跟韩国的宰相侠累有仇,至于是啥仇具体没有说,但是用了“交恶”两个字,想必也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然严仲子也不会四处找人

2025-08-16 01:56:11

扁鹊:从客栈伙计变神医的传奇人生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他的名字传唱千古。俗话说得好,名师出高徒。那么他的师父又是谁呢?根据现存的记载,我们得知扁鹊的老师是长桑君。他还有另一个名字,长桑子。长桑子,襄阳人,据说是智皇知生氏和辰放氏之子(《庄子》中尊知生氏为上古的三皇之一)。机遇巧合之下,跟随赤松子修行。(根据《淮南子·齐俗》记载

2025-08-16 01:02:30

解码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之屈原投江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中国的屈原,波兰的哥白尼,法国的拉伯雷,古巴的何塞马蒂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以纪念他们对人类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直到今天,屈原的很多诗句仍熠熠生辉,激励我们前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

2025-08-15 00:39:22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