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熙北伐是北宋最后一次大规模对燕云十六州的军事行动,其初期的连战连捷给了人们巨大的希望,最后的功亏一篑也让人无限惋惜,似乎这次北伐距离成功只差一点。然而如果全面分析雍熙北伐就会发现,北宋的这一次北伐,根本就没有胜算。
一、北伐原因
雍熙北伐并不是宋太宗所进行的第一次北伐,自从儿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拱手相让给辽人以后,中原王朝莫不如鲠在喉,以收复燕云为平生之志。继承兄长皇位的宋太宗对于收复燕云十六州尤为渴望,他迫切的需要一个可以证明自己能力的千古伟业。
所以以巨大的代价消灭北汉后,宋太宗不顾群臣反对,在全军疲敝的情况下,发动了北宋的第一次北伐。由于辽国并没有预料到北宋竟然会乘胜北伐,应对不足,所以宋军前期取得了巨大的战果。然而宋太宗急于攻城,未设兵力阻击敌人援兵,导致全军腹背受敌,最后于高梁河之战败北,不仅没能实现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目标,还丢失了一大批城池。
不过,辽景宗也犯了同样的错误,高梁河之战结束后,刚刚即位的他为了立威,连续发动了满城之战、雁门之战和瓦桥关之战。辽宋的数次交锋中,双方互有胜负。
982年,辽景宗在巡猎途中暴毙,辽景宗年仅十二岁的长子被迫即位,由于少主年幼,所以辽国大权交由萧太后和韩德让、耶律斜轸三人共同掌管。辽景宗死后,辽国暂时停止了对北宋的南侵,宋朝终于得以喘息。
第一次北伐的惨败让宋太宗引为耻辱,因为这一次北伐几乎是他一个人固执的决定,大部分将领和官员都持反对意见,最后战败,他的脸上很挂不住。所以,宋太宗一直想再来一次北伐,洗刷此前的耻辱。就在这个时候,宋知雄州贺令图等上言,说辽国少主年幼,太后专权,权臣祸国,上下怨声载道,建议趁机北伐收复燕云。
其实辽国这个时候并无内乱,正相反,萧太后等人有雄才大略,在他们的辅佐下,辽国欣欣向荣,国力正处于上升期。北宋朝廷中有不少官员对贺令图的言论提出批驳,认为北宋和辽国连年开战,国力消耗巨大,防守尚有余力,但北伐力不从心。可是群臣的建议抵不过宋太宗心中的欲望,他需要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来彪炳自己的武功。
所以,宋太宗再一次像第一次北伐一样,在兵器不足、粮草短缺的不利情况下,决定调集二十万大军,兵分三路,直取燕云。由于参知政事等人的反对,宋太宗甚至绕过了他们,不与宰相商议,直接采取了这一次军事行动。
二、北伐过程
雍熙北伐开始于986年(雍熙三年)春天,宋太宗将二十万大军兵分三路,曹彬率东路军10万向雄州、霸州方面推进;潘美、杨业率西路军数万出雁门;田重进率中路军数万自定州攻取蔚州。
宋太宗兵分三路的目的是迷惑辽军,隐藏自己的战略意图。东路军人数最多,看上去是主力,但其实它是佯攻幽州,吸引辽军的主力集中到幽州以南,减少西边的防御。这样西路军和中路军就可以拿下山后诸州,等三军会合后,再集中攻打幽州。
这个战略部署中最重要的就是东路军,因为它不仅有10大军,兵力最多,而且肩负着吸引辽军主力的重任。东路军不容有失,所以宋太宗才选定打仗向来持重的老将曹彬作为东路军的主帅。
宋太宗吸取上一次失败的教训,嘱咐各军持重缓行,稳步推进。雍熙北伐一开始,宋军诸路皆传来捷报,可是听到不断传来的战报,宋太宗却不喜反忧,因为他惧怕重蹈覆辙。
事情如宋太宗预料的那样,就在宋军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战场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变数。经验丰富的老将曹彬竟然被耶律休哥断了粮道,所以他的十万大军刚攻占涿州十几天,就因为粮草耗尽被迫撤回了雄州,等待后续的粮草。其实这个举动对于东路军来说是一个稳妥之举,但对于全局来说,东路军承担着吸引敌人主力的任务,所以宋太宗勒令曹彬不得退回,与此同时他也没有让曹彬一味向前,而是让他率军和米信会兵。
曹彬资历很深,但东路军几乎囊括了当时大部分的名将,所以曹彬也不能完全掌控这支军队。由于其余两路大军屡立战功,东路军将领急于立功,在他们的催促下,曹彬被迫“裹五日粮,再往攻涿州。”
耶律休哥率兵袭扰宋军,宋军只能一边急行军一边战斗,结果抵达涿州就用了四日,“时方炎暑,军士疾乏,所赉粮不继。”没有粮草,又没有补给的地方,东路军只能再一次撤退。可是这一次撤退不同于上一次,辽军已经重兵云集,宋军连日作战,粮草耗尽,战斗力损失大半。结果辽军杀来,东路军大败,“为辽师冲击死者数万人,沙河为之不流,弃戈甲若丘陵”。
由于东路军的失败,宋军合围幽州的目的难以实现,自身反而陷入敌人的包围。没有东路军的威胁,辽军得以调集重兵分别对西路军和中路军进行打击。最后三路宋军全部失败,被迫放弃了一大批城池,退守到北宋境内。
三、战役影响
雍熙北伐的失败,对于北宋的打击是巨大的。数万宋军殒命北地,被耶律休哥筑成京观,严重挫伤了北宋进取燕云的勇气。不仅是宋太宗,自此以后的所有北宋皇帝都再没有心思发起对辽国的大规模主动进攻,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希望也化为泡影。
北宋朝堂上主战派的声音也越来越小,主和派逐渐占据了主导权,北宋由战略进攻变为战略防御,再到后几代皇帝,成为了“战略求和”。可以说,这一次失败,打碎了北宋的脊梁,击碎了北宋收复燕云,再造汉唐的梦想。
曹彬成为雍熙北伐失败的最大罪人,毕竟是他率领的东路军掉了链子,致使满盘皆输。其实曹彬难辞其咎,但雍熙北伐的失败并不只是曹彬一人的过失。北伐看似距离成功收复燕云十六州只差一线,但这一线如同天堑。从战前宋太宗对辽国的政治形势估计错误,绕过宰相直接采取军事行动引发了君臣嫌隙,到北伐没有进行充足的战前动员和准备,再到对高丽和渤海的联合通通以失败而告终。这一切都在说明,雍熙北伐的失败并不是偶然。而且,宋太宗不去努力建造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妄图通过步兵战胜骑兵,只能是饮恨而还。
在历史的长河中,武则天无疑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她是心狠手辣的“坏人”,有人则认为她是充满智慧和谋略的杰出女性。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位传奇女性,看看她到底是“坏人”还是智者。先来说说很多人认为武则天是“坏人”的理由。在那些反对她的人眼中,武则天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孩子。比如
2025-05-02 01:05:12历史上的李世民是个很复杂的人物,他有雄才大略,武统天下,却也有抹不去的黑点,比如他昏庸无道,上娶六手老太萧美娘,下玩纯情少女武则天,那李世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李世民出生以后,隋朝就开始了风雨飘摇,因此可以说李世民是一个乱世将星,当年很多军阀都在造反,而李渊身为山西地区的一把手,最大的任务就是镇守山
2025-05-02 00:10:00魏无忌(约公元271年-349年),字少卿,是中国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化名流,他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魏无忌在晋朝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誉为“魏晋之际,一时之杰”。魏无忌在军事、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他早年在军事方面表现出色,曾多次参与平定叛乱、剿灭盗贼等战事,屡次立下战功
2025-05-01 02:29:43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无忌,因礼贤下士大量招收人才,门客可达三千人,同时他也有打仗的经验。他曾多次帮助赵国打败秦国,并主张合纵抗秦,这样一个人才为何会到晚年抑郁而终呢?不受待见魏无忌又被称作为信陵君,他和田文、赵胜和黄歇并称为“四君子”,他出身魏国贵族。同时他也是魏安厘王的弟弟,等到安厘王即位以后才
2025-05-01 01:14:59公元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安釐王封魏无忌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他因而被称为信陵君。魏无忌出身贵族,礼贤下士,招养门客。曾派门客刺探邻国动静,对秦军东进意图思虑甚深,认为秦必以吞韩并魏为先,故反对亲秦伐韩之策,力劝魏王存韩以保魏
2025-04-30 03:42:53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