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花灯,京城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群摩肩接踵穿梭欢笑。宋太宗在城楼大宴群臣,俯视万家灯火国泰民安盛景,志得意满对群臣道:“五代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百姓民不聊生。上天灾星频现,地下水火频发,天下人都认为不可能出现太平盛世。但是,朕即位后夙兴夜寐,勤政为民,才使风调雨顺,出现如此繁盛的太平景象。可见,国家兴盛还是混乱,全在人为啊!”
群臣大拍马屁,歌功颂德。唯有一人表情严肃,起身走到宋太宗面前直言不讳:“官家所在之地,自然是‘朱门酒肉臭’,繁盛如斯!可是,臣亲眼见京郊‘饥寒而死者甚众’,一片‘路有冻死骨’惨状!因此,官家如能让京郊乃至远方也享受到眼前这样的幸福,那才真正是‘苍生之幸也!’”
此人用这盆冷水泼得宋太宗“变色不言”后,在同僚们敬佩的目光注视下,坦然坐回原位。这个敢当面给皇帝添堵之人,便是宋太宗与宋真宗时期三次拜相的吕蒙正。
“不能为天子谋事者不奇,奇者乃为能天下人谋事者,天子如不能谋,则需能谋者而助天子也!”殿试时,吕蒙正凭借这段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文字,得以被宋太宗钦点为状元。入仕后,他经多年政坛历练,以优异表现被授予副宰相官位并“赐第丽景门。”有人嫉妒他青云直上,散朝时故意指着他背影大声讥讽:“这小子也配当副宰相?”吕蒙正置若罔闻,同僚打抱不平拽住讥讽者追问姓名。吕蒙正急忙拉走同僚:“别问了!如果得知其姓名,就会终身难忘。不知姓名,岂不更好!”
前任宰相卢多逊以权谋私,授予刚入仕的儿子水部员外郎虚职,堂而皇之领取六品官俸禄。从此,历任宰相遵此惯例,光明正大为儿子谋福利。吕蒙正奏请朝廷废除这官场潜规则:“臣忝为状元,入仕时仅授九品官。天下德才兼备却老死林泉无福享受皇恩者比比皆是!臣的儿子年纪轻轻便获此殊荣,不劳而获,恐遭天谴,臣恳求宰相之子授予九品官足矣!”宋太宗准奏,从此将“宰相子止授九品京官”定为制度。
宋太宗发动旨在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北伐大败而归后,一直不间断对辽国发动袭扰战。吕蒙正在与宋太宗谈论此事时,建议皇上取消这类隔靴搔痒的军事行动。宋太宗不甘心:“朕不断袭扰外敌,是为百姓剪除凶暴,营造安居乐业环境。朕如果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天下百姓早就灭绝了!”吕蒙正语重心长劝谏:“隋唐短短数十年间,四次发动辽碣之战,致使百姓不堪重负。隋炀帝全军覆没。唐太宗御驾亲征,押运土木攻城,最终无功而返。臣认为,官家的治国重点,不是对外征伐,而是勤修国内政事。只有这样,才能招致远方之人归服,和平自然到来!”宋太宗深以为然,调整战略方向,勤修内功,使得边境安宁,异族归心。
吕蒙正在岗位上“遇事敢言”,每次遇到不公允之处,必定旗帜鲜明投反对票,被宋太宗点名表扬为正直无私的好官员。
直到告老还乡前,吕蒙正依然心忧国事,在儿子的搀扶下颤颤巍巍与宋真宗告别时,推心置腹叮嘱:“古往今来贤明君王的治国秘诀,便是与远方异族异邦和平相处,停止战争、节省财物!陛下是圣明君主,‘惟愿陛下以百姓为念。’”宋真宗对他人退心不退的精神大加赞赏,“嘉纳之。”
吕蒙正奉诏精心挑选一个足以代表大宋形象的官员,担任出使辽国的特使。吕蒙正反复比较,选出候选人上报。宋太宗对候选人有成见,让吕蒙正重新找人。次日早朝时,宋太宗三次询问新的候选人是谁,吕蒙正三次回答就是原先上报的候选人。宋太宗愀然不乐:“您为何如此固执?”吕蒙正面不改色道:“并非臣固执,是陛下不能体谅臣的心意。此人是最佳人选,‘余人不及!’臣如果曲意奉承迎合陛下心意,只怕会耽误军国大事!”他当众公开顶撞皇帝,令“同列悚息不敢动。”宋太宗怒气冲冲宣布退朝,情绪平复后对左右称赞:“蒙正气量,我不如!”次日,他批准吕蒙正推荐的候选人为特使。特使不负厚望,出使“果称职。”
有个名叫富言的宾客恳求吕蒙正:“在下有个十来岁的儿子,能否让他进入书院见见世面、做点儿力所能及的辅助性工作?”吕蒙正见到小富,经过短暂交谈,断言其前途不可限量:“这孩子将来名位必定与我相似,但功勋事业会远远超过我!”他给予小富优厚待遇,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们同窗共读。小富果然后来居上,在宋仁宗时期两度拜相,成为北宋名相。
吕蒙正辞官归隐洛阳后,曾两次接待登门拜访的宋真宗。在宋真宗询问“您的儿子中谁堪当重任”时,吕蒙正中正无私答道:“犬子们都不堪重用!倒是现任颍州推官的侄子吕夷简,那真是‘宰相才也!"吕夷简从此进入宋真宗视野,后来成为宋仁宗时期的名相。
吕蒙正站稳脚跟后,把母亲刘氏恭迎至京城供养,又派人到老家迎接父亲进京与母亲破镜重圆,遭到刘氏激烈反对。原来,父亲当年讨了几房年轻貌美的小妾后,竟然把黄脸婆正妻刘氏和幼儿吕蒙正赶出家门。刘氏带着幼子艰难度日,备尝人间悲苦。为不让儿子受气,刘氏发誓不再改嫁,吃尽苦头终于把儿子抚养成人。吕蒙正最终以孝义之道说服母亲,让他们同屋不同房接受自己的周到伺候,直到父亲去世,被世人视为孝子典范。
有个朝臣是古镜收藏家,想通过进献一面“能照二百里”的古镜来谋取更高官位。吕蒙正幽默拒绝:“我这脸也就碟子大,哪儿用得着照二百里的镜子!”无独有偶,有个古砚收藏家向他进献一方古砚,把古砚吹得天花乱坠:“此砚妙在使用时,只需用力对着它哈口气,它便自然润湿,根本无需注水!”吕蒙正把玩着古砚,笑道:“的确是宝物!不过,我就是呵出一担水,也只值十文钱!您还是自己留着欣赏吧!”
吕蒙正与温仲舒是发小,且同年科考及第。他在仕途上高歌猛进时,温仲舒却老走背字屡遭贬斥。吕蒙正调动人脉不余遗力举荐温仲舒,才使他重获朝廷任用。温仲舒却过河拆桥,“及被任用,反攻蒙正”,遭到朝臣们鄙视。吕蒙正却不以为然,云淡风轻。
吕蒙正初次担任宰相时,蔡州知府张绅因贪赃枉法遭御史弹劾,吕蒙正按程序批复同意将其免职。有人别有用心为张绅在宋太宗面前为他鸣冤叫屈:“官家,张绅家境富裕,绝对不至于贪赃枉法!倒是那吕蒙正,年轻时穷得叮当响,必定是当上宰相后向张绅索取贿赂遭到拒绝,才公报私仇!”宋太宗偏听偏信,居然诏令张绅官复原职,且将吕蒙正罢相。吕蒙正冷眼旁观,不辩一词。其后,朝廷纪检部门核查出张绅贪腐事实,张绅被降职。“及蒙正再入相”,宋太宗无话找话道:“张绅果有赃!”吕蒙正微微一笑,“不辨亦不謝。”如此超然态度,使“时人重焉。”
宋朝开国“以来三入相者,惟赵普与蒙正焉。”他“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鞠躬尽瘁辅助两任皇帝,成为名垂千古的“贤宰辅”。他最为人称道的,不是治国理政能力,而是敢于坚持原则直言犯上的硬骨头精神。而这种良好行为的养成,正来自宋朝皇帝们的进取开明与宽广胸襟。吕蒙正耳边时时回响着宋太宗在他状元及第时的谆谆教导:“朕深知,读书人入仕前,常常能妥善解决所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为国家和君王分忧。因此,朕期望您入仕后,以尽心朝政为己任,百无禁忌,知无不言。即便您说得不够正确或全面,也会对朝廷调整政策措施大有裨益。因此,您只管大胆发言,朕从谏如流,绝不会高高在上自以为是,‘使人不敢言也!’”
因此,宋太宗的激励,才是吕蒙正敢于经常与皇帝唱反调的动力。可见,如果遇到开明睿智的上司提供的广阔舞台,许多人便能演绎出精彩纷呈的人生!
在历史的长河中,武则天无疑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她是心狠手辣的“坏人”,有人则认为她是充满智慧和谋略的杰出女性。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位传奇女性,看看她到底是“坏人”还是智者。先来说说很多人认为武则天是“坏人”的理由。在那些反对她的人眼中,武则天为了权力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孩子。比如
2025-05-02 01:05:12历史上的李世民是个很复杂的人物,他有雄才大略,武统天下,却也有抹不去的黑点,比如他昏庸无道,上娶六手老太萧美娘,下玩纯情少女武则天,那李世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李世民出生以后,隋朝就开始了风雨飘摇,因此可以说李世民是一个乱世将星,当年很多军阀都在造反,而李渊身为山西地区的一把手,最大的任务就是镇守山
2025-05-02 00:10:00魏无忌(约公元271年-349年),字少卿,是中国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化名流,他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魏无忌在晋朝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誉为“魏晋之际,一时之杰”。魏无忌在军事、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他早年在军事方面表现出色,曾多次参与平定叛乱、剿灭盗贼等战事,屡次立下战功
2025-05-01 02:29:43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无忌,因礼贤下士大量招收人才,门客可达三千人,同时他也有打仗的经验。他曾多次帮助赵国打败秦国,并主张合纵抗秦,这样一个人才为何会到晚年抑郁而终呢?不受待见魏无忌又被称作为信陵君,他和田文、赵胜和黄歇并称为“四君子”,他出身魏国贵族。同时他也是魏安厘王的弟弟,等到安厘王即位以后才
2025-05-01 01:14:59公元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安釐王封魏无忌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他因而被称为信陵君。魏无忌出身贵族,礼贤下士,招养门客。曾派门客刺探邻国动静,对秦军东进意图思虑甚深,认为秦必以吞韩并魏为先,故反对亲秦伐韩之策,力劝魏王存韩以保魏
2025-04-30 03:42:53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