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陆游的一生以及他临终留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3 08:17:38    

南宋时期,有个名叫陆游的诗人写了1万多首诗,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并且流传下来最多的诗人,他还是个主张抗击金军的人。


陆游字务观,他的故乡在山阴(现在的浙江绍兴)。陆游初出生的那一年,金军南侵,陆游的父亲陆宰带着全家逃跑,在过淮河的船上,陆游的母亲生下了他。

陆游开始懂事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教他识字、写诗,陆游很快就喜欢上了诗文。学习很认真,读了很多书,懂了很多事。陆宰还常常给陆游讲岳飞的抗金故事,陆游都听得入迷了。

陆游18岁开始写诗,没过多久就写得一手好诗。29岁那年,陆游到临安去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恰好秦桧的孙子秦涢也参加考试,本来,陆游考得最好,该得状元。可是,秦桧为了让他的孙子考上状元,就说陆游的文章里有抗金的字句,要查办他。陆游只好逃回他的老家山阴待了5年。期间他刻苦地练习武功剑术,还从他的朋友处借来《孙子兵法》认真地学习,他希望有一天能出征报效国家。

到陆游34岁的时候,朝廷才派他到福建宁德县当主簿,这是一个很小的官,可陆游高兴地去了。

过了1年,陆游来到临安当官,有机会接近皇上。他向皇上提了好几条建议,让他奋发图强。可是,皇帝赵构根本不听陆游的话,还把他免职了。

不久,金军又攻打南宋。宋高宗怕麻烦,就把皇位让给了宋孝宗。宋孝宗是个主张抗击金军的皇帝,他听说陆游很有才学,就把他召到朝廷,赐给他进士出身,让他在朝廷上担任起草重要文书的工作。可是后来抗金斗争失败了,投降派又在朝廷上占了优势,连宋孝宗也动摇了。抗击金军的锵军张浚被免官,陆游因为支持张浚抗金也被罢官。陆游只好回到老家山阴居住。

陆游在山阴居住了3年,生活非常贫困。乾道五年,陆游已经45岁了,朝廷才又派他到四川夔州去当通判的小官。这次长途的旅游,使陆游游览的很多名山河流、了解了很多民情。 从此陆游的写诗思路更加开阔,题材也更加丰富。

3年之后,虞允文推荐陆游去当四川宜抚使公署干办公事和检法官。四川宣抚使的行政办公地点在兴元府南郑县,这里是西北的抗金前哨。四川宣抚使王炎是位抗金的将领。从此,陆游就开始在军队中生活了。可是,南宋朝廷对抗金都不是很坚决,使抗金斗争总是遭到失败。这使陆游伤心极了。他写了一首诗,来抒发心中忧愤的感情:

平生嗜酒不为味,聊欲醉中遗万事。

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

诗的意思是说:我喝酒不是为了品尝酒的滋味,而是为了让酒给醉倒了,好忘记所有令人烦恼的事情。醒来的时候,看到客人都散走了,只留下自己一个人,却又感到很凄凉孤独,就在枕头上不断地挥洒忧思国家的泪水。

后来,陆游的朋友范成大回到临安去做官,他就把陆游的这首诗带给宋孝宗看,宋孝宗非常感动,就把陆游调到福建去做官。不久,陆游又到了江西抚州(现在的江西省临川县)去做官。

陆游不管在哪里做官,工作都非常认真,常常为老百姓做些好事。可是,因为他有抗金思想,投降派大官就一直罢免他。所以,陆游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他在家里自己种地,过着很清贫的田园生活。

陆游不管走到哪里,他都写了很多诗。他借写诗歌唱田园生活的古朴美妙,抒发他心中的爱国热情。陆游写的田园诗很清新朴素,人们很喜欢看。但是,他写的抒发爱国热情的诗更出名,喜欢看这方面诗的人也更多。有一首诗名叫《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非常有名。诗是这样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

诗的意思是说:在一个冬天的夜里,我躺在冰冷的床上,没有因为自已的寂寞感到悲哀,而是想去替国家守卫边疆。外面正吹着大风下着大雨,我在梦中骑着披有铁甲的战马,跨过已经结冰的江河去追击敌人。

游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68岁了,可他还想着为国家效劳出力。可是陆游一直没法实现他为国立功、收复失地的愿望、到他85岁的时侯,得了大病,当他快要去世的时候,他挣扎着写一首有名的诗,名叫《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意思是说,他在死之前惟一感到悲哀的是南宋还没有统一中国。他诉他儿子,等到南宋的军队收复了中原的那一天,千万不要忘记在祭祀时候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好让他在九泉之下不再感到悲哀。可惜他没有等到南宋收复失地,而是南宋的灭亡。

相关文章

战国四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元前258年,长平之战后,秦国再次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胜)向魏国的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公子无忌)求救。心细的人会有疑问,这应该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情,怎么成为了两位公子之间的私人交往故事了。原来,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的求救使者络绎不绝。平原君责备信陵君,

2025-05-12 01:25:58

刘邦的偶像、四大公子之首的信陵君为何酗酒而亡?报国无门

信陵君是战国末期一个特别有名且特殊的人物。当年站在乱世舞台上的有这样一个群体,就像以前的F4,号称“战国四大公子”。他们全都是在当时战国诸雄当中有一定名气,担当一定的爵位,左右了一定的国政的封侯。不是诸侯王的子侄兄弟,就是诸侯王的丞相大臣。分别是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

2025-05-12 01:18:55

唐太宗李世民才是历史上名副其实的战神?

(一)23岁得封天策上将23岁的你,在做什么?23岁的李世民,以3500玄甲军打头阵,以少胜多击溃了王世充、窦建德联军数十万,并且生擒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强敌。战功累累的李世民,被父亲李渊赐天策上将的封号,设置天策府,统领文臣武将,权力达到顶峰。天策上将,位列于王公之上,是仅次于皇帝和太子的第三号人物

2025-05-11 01:26:51

战国时期,魏国公子信陵君有大功于国家,为何最后却落寞而终?

战国时期,信陵君以一己之力压制住了秦国东侵的脚步,挽救了赵国,为魏国,甚至为所有的中原国家争取了十年时间,但却仅仅因为魏安釐王的不信任导致信陵君落了个悲剧的结局。身为魏国的君主,魏安釐王并没有太多本事,但他的弟弟魏无忌,也就是信陵君可不一样,信陵君为人谦逊和善,十分会任用贤能,有几分魏文侯的味道。魏

2025-05-11 00:16:22

杀晋鄙,救邯郸,招贤纳士大败秦军,信陵君之死!

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