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铅山,32米辛弃疾雕像手持10米长剑
辛弃疾的仕途于他23岁那年。辛弃疾率领50多名起义军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健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辛弃疾名重一时,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途生涯。由于辛弃疾善于用兵,所以他自己也特别相信,像他这样的人,虽然不说比上当年的岳飞,但是如果给他一些兵,他肯定能帮大宋收复山河。当然,我们知道岳飞的下场不怎么样,而辛弃疾最后的结局也不怎么样,我们只能说宋朝配不上岳飞和辛弃疾这样的大英雄。
江苏南京,夫子庙秦淮河风景区,辛弃疾像
说到辛弃疾的仕途,那是非常的坎坷。辛弃疾刚一上任,便满怀热情的想为祖国收复失地,于是他热情洋溢的写了一篇又一篇关于北伐的建议递给皇帝,但是都石沉大海。在皇宫贵族的运作下,辛弃疾被调到地方做父母官,但文武双全的辛弃疾照样完成的很出色。可能是当朝官员想为难辛弃疾,又再次把他调到了战火涂炭的滁州去当领导,在穷得响叮当的滁州,辛弃疾仅用半年时间就盘活了当地的经济,使整个滁州的经济蒸蒸日上。一看为难不了他,又把他调到江西剿匪,在好多人都搞不定的情况下,辛弃疾又做到了,他三个月的时间就把这件事情完成了。之后又被调到湖南,在湖南,他创立了飞虎军,史书上记载,雄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在长江边境最勇猛的一支军队,连金军来了都要退避三舍,更别说什么土匪了,很好的保护了当地的居民,也为了梦想的北伐做准备。在飞虎军创立起来后,不出意料,辛弃疾又被调走了,去做地方官。辛弃疾这个时候真是太难了,他的心里感觉在滴血,自己一步一步经营起来的部队,为了北伐而经营起来的部队,自己的北伐大计就这样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但是不得不说辛弃疾真是个全能型人才,在哪里都能发光发热。据统计,辛弃疾被频繁调任了将近40次,每一次官职最短几个月,最长也不过两年,概括辛弃疾的一生,大概就是不是被调任就是在被调任的路上。岁月一点点的流逝,辛弃疾也在逐渐变老,即便自己不断的在调任,做着和行军打仗完全没有关系的工作,辛弃疾也从来没有停止表达自己愿意为国上阵杀敌,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但是却没有人理他,他上呈皇上的书信,甚至都到不了皇上的手上,被那些贪官污吏直接从中间给他截断了。他气啊,他气这个诺大的大宋竟然没有一个血性男儿,国土沦丧竟然整天吃喝玩乐;他恨啊,他恨皇帝身边全是一群奸臣,竟然蛊惑皇帝继续求和,如果求和有用,那还有今天?悲愤交加之下,他写下了一首又一首恨铁不成钢的诗。他在水龙吟中写到,“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真的好想带兵出征啊,看着远方的金人,真是心里越看越急,急得把所有的栏杆都拍了一遍,但是又有什么用呢,没有人懂他。辛弃疾总是想起年少时抗击金人的激情岁月......
山东济南大明湖公园,辛稼轩纪念祠
辛弃疾讽刺朝廷苟活一方的写多了,自然而然的成了更多人的眼中钉,1184年,41岁的辛弃疾被弹劾罢官了,这一罢就是整整十年,虽然后来又任命了几回,但是都逃不过被弹劾的命运。在官场沉浮这么多年,辛弃疾早就明白了自己的作风,自己的思想绝对不能被那些人接受的,也做好了归隐的准备,于是就盖了个房子隐居了起来,给自己去了个名字叫稼轩居士,过上了安逸的生活。但是这样的生活对于辛弃疾来说的确太无聊了,于是他就开始写诗,反正闲着无聊就随便写两首,但是不写不知道,一写吓一跳,原来自己的诗写得这么好。除了开始写热血豪放,忧国忧民的诗意外,也开始尝试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日常生活和读书感受的诗,什么题材都写。你们能想象得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种婉丽清奇婉约到了像是小姑娘写的诗竟然出自猛男辛弃疾的手。但是就算是归隐田园,他也始终放不下对家国的牵挂。“好像打仗啊,我好想帮大宋收复失地啊,好想好想......”想到自己做梦都是梦到自己带兵在外遇敌的样子。可惜一觉醒来发现多年已经过去,而自己已经是白发人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诗也是出自这个时候,“梦回吹角连营,八百利息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了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今年的辛弃疾已经47岁了,从20岁那年归国以后除了剿匪,没有再让辛弃疾掌过兵,整整二十年,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辛弃疾这个时候心里是郁闷的不行,我不要太多的士卒,给我十万,哪怕是一万都可以,我想要收复山河,我想要为大宋尽忠,我想让自己整整沸腾了二十多年的一腔热血洒在我大宋山河之上。但是没有机会,没有人给他这个机会,大家都想要苟安一生,好好想乐,像辛弃疾这样想收复山河的将领是被人认为脑子有问题的,于是现在家里无聊的辛弃疾只能过上了诗人的生活。辛弃疾的诗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描述自己的生活,另一种便是沙场之间的事,他好像爱上了这种感觉,好像是如果在纸上写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自己就好像真的回到了当年带军抗击金军的那个时候一样,一番热血只能挥洒于纸上,可怜,可惜,如果是真的那就好了,辛弃疾这样想到;好像是上天听到了他的倾诉一般。公元1203年,63岁的辛弃疾突然接到朝廷的任命让他带兵北伐,来了,终于来了,他等了一辈子的北伐调令,这一次听到消息的辛弃疾真是怒目圆睁,容光焕发,把自己已经早就从年轻准备到现在的铠甲和宝剑拿了出来,终于可以圆梦了。辛弃疾这个时候开始疯狂的准备北伐。他先是几次上奏皇上说明了他的北伐路线和北伐方针,并且这个时候他还将自己小的时候所见到的金军和金军的习惯都编载成册传阅各军,并且还派了探子去金国摸底。此时的辛弃疾发现一件事情,金国在蒙古的进攻下,已经是个外强中干的空壳了,只要南宋好好准备,就可以一举收复山河。太好了,毕生的梦想就要实现于眼前了。他开始筹措粮草,准备训练士兵,整治军备,然后一举北伐。但这个时候他发现了一件致命的事情,他的命令一点用都没有,根本调不动一兵一卒。辛弃疾是万万没想到,这一次的任命自己竟然是个摆设,朝廷只是想用他的名声来吓唬敌人,所以他的建议全部被否决了。太难了,辛弃疾真的是太难了,他在北伐开始之前上书说南宋几十年都没有为北伐做准备,如今贸然出兵就是找死,应该先花个几件扩充军备。但是没人听他的,对于辛弃疾这样一个为了北伐谋划了大半辈子人的建议,竟然没有人听,执意非要出兵,结果出去就送了人头落了个惨败。真的是找不到话说,他心里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辛弃疾文化公园
小的时候祖父曾经教导辛弃疾要收复山河,他记住了,他还记得年少从军,五十人于大军之中,生擒叛徒风头一时无二;仕途坎坷,但他总能用自己的才能屡次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文韬武略,天纵英才,是开创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他横刀立马,骁勇善战,是一位保家卫国的名族英雄;他赤子丹心,爱民如子,深得百姓拥护。辛弃疾,他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曾经做梦都想收复中原,但最后壮志难酬;他一生做梦都想戎马建功收复河山,到了最后,我们问起身边的中学生,问他们辛弃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会告诉你,辛弃疾是一个大诗人,大词人;所有人都记住了辛弃疾的词写得好,都觉得他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豪放书生,但又有谁知道辛弃疾他心里有多苦呢,他想留在历史上的绝不止是这个名号。
1207年,金军势如破竹,兵临城下之际,皇帝终于急了,想到了辛弃疾,马上叫他回朝出兵,但是已经已经67岁的辛弃疾早已经积郁成疾,病重在床;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听到了朝廷要让他北伐这件事,他甚至挣扎着想要从病床上起来,但是他的身体已经顶不住了,他只能用自己最后的一口气在床上喊道:”杀贼,杀贼,杀贼”,他已经完全举不起来的手还全力伸向了自己常年挂在床边的铠甲和宝剑,但此时的他已经握不住这一切了,1207年10月3号,在最后的悲愤和痛苦当中,这个几乎一生都在醉里挑灯看剑的男人,丢下他的宝剑走了。辛弃疾这个人不用我多说什么,我觉得英雄二字足以形容他的一生。之前疫情爆发的时候,我看过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中国人,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岳飞是这样的人,辛弃疾是这样的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才有了我们今天名族的延续,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这就是关于一个一辈子都在遗憾当中度过的男人的故事。希望大家以后能在听到辛弃疾这个名字的时候,不止知道他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一个词人,还能由衷的说上一句:辛弃疾——南宋著名爱国将领。
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真是糊涂蛋一枚,自己无德行,也没本事,单凭关系上位博得“平原君”之荣号,还大摇大摆地显耀楚国,真是不知羞!司马迁评价他“利令智昏”,一点不假。就是为了贪图上党那点蝇头小利,竟信了冯亭的邪说,给赵国带来几近灭国祸患,这是罪,而因为他是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不但没获罪,还
2025-09-10 04:21:25霍去病这个青年名将在历史上一直拥有极高的人气,一是因为少年天才的人设本就讨人喜欢;二是因为他鬼斧神工的军事表现确实让人叹为观止;三是因为他英年早逝留给了世人无限的惆怅和遐想。但是,也有很多人对霍去病表示不服,同样是几年义务教育出来的,凭什么他就这么优秀呢?不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姨丈、好舅舅、好姨妈吗?
2025-09-10 03:16:13导读讲述了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之间的友情和背叛,以及孙膑的反击故事。两位昔日知己好友最终变成宿敌,孙膑在友情破裂后选择了反击,最终击败了庞涓。想知道他们之间友情的起起落落以及最终的结局?继续往下看!战国时期的友谊孙膑和庞涓是战国时期的两位杰出军事家,他们之间还有着师兄弟的关系,是彼时彼刻最为杰出的军事
2025-09-09 00:51:07“太后母临天下,当示至公,不可私于所亲……独不见吕氏之败乎?”原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朝会的太后武则天没想到自己平时颇为信任的宰相裴炎竟然站出来向自己发出了如此激烈的言论。而对于站在台下的裴炎来说,面对权势日益上升的太后自己这一步迈出就没有回头路了,虽千万人吾往矣!河东裴氏,当世望族裴炎出生于河东裴氏中
2025-09-09 00:31:06吕不韦短短几十年的人生过得是相当的精彩,他最初是个商人却没有想到自己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成为一名相当有名气的成功企业家; 他后来赌注似的试水政治,又没想到这次高风险的投资换来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和地位。不管在政坛还是在商圈,吕不韦都能够如鱼得水,胆识、精明、伶俐他具备了成功的政治家和商人所
2025-09-08 00:42:55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