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孝庄睿皇后钱氏:第一位由大明门入宫的皇后,无儿无女,晚景凄凉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2 08:18:06    

前言: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五月,北京皇城正南门:通常一直处于关闭状态的大明门中门缓缓打开。无数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东西走向相对而立,肃立在承天门(即今天安门)外。他们都在等,等皇后的彩舆前来。这是大明建国七十多年来,算上在南京的时间,第一次有皇后的彩舆经过大明门、承天门、午门、奉天门再到达皇后宫中。

这位皇后,便是今天本文的主角:孝庄睿皇后钱氏。钱氏是第一位从大明门中门入宫的皇后,也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位无嗣的皇后,她的一生,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惊心动魄。

北京紫禁城

明代第一位庶出的皇后?

钱氏,南直隶淮安府海州人(今江苏省连云港市),金吾右卫带俸都指挥佥事钱贵之女。钱贵的祖父钱整当年以燕山护卫副千户的身份跟着燕王朱棣造反,其父钱通再接再厉为子孙挣下来一份金吾右卫指挥使的世袭差使。至于钱贵也不简单,凭着自己的努力升任正三品的都指挥佥事。

庚申,升金吾右卫指挥使钱贵为都指挥佥事。—《明英宗实录卷六》

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正月十七日,当朝皇帝朱祁镇的祖母太皇太后张氏向行在礼部尚书胡濙下旨,要求他们对全国官员庶民之家的适龄女子进行海选,务必要为皇帝选出一位天作之合的皇后。

务择其父母克修仁义,家法齐肃。女子年十三至十五,容貌端洁,性资纯美,言动恭和,咸中礼度者。有司以礼令其父母亲送赴京,吾将亲阅焉。—《明英宗实录卷七十五》

太皇太后张氏剧照

然而花了一年多时间海选,又经过太皇太后亲自面试的皇后,其身份却似乎是一位庶女。当皇室派太师、英国公张辅作为正使前往钱家“问名”之时,钱贵曾经明确指出女儿的外公是燕山前卫指挥佥事包谅。换句话说,钱贵的正妻是包氏。然而成化八年(1472年)的时候,钱贵的孙子钱雄请求加封祖母陈氏为太夫人,史书中又明确记载钱氏的生母就是这位陈氏。

丁卯,加封慈懿皇太后生母陈氏为太夫人,以其孙都督同知钱雄奏请也。—《明宪宗实录卷一百五》

这就奇怪了,钱氏到底是谁的女儿?陈氏还是包氏?如果她是陈氏所生,岂非只是一个庶女?太皇太后千挑万选之后,为大明皇帝选了一位庶出的皇后,岂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由于史料上语焉不详,我们来做一个大胆的推测:

陈氏是钱贵的原配,钱氏确实是她的女儿。但不知何种原因,陈氏成为了“下堂妻”,即她和钱贵已经合法离婚。也就是说虽然包氏成为了钱贵的继室,但钱氏的身份仍然可以认定为嫡女。但是为了避免产生歧义,钱贵在回复英国公张辅之时,才要把包家也向朝廷报备一下。

正统七年五月十九日,钱氏被正式册封为皇后。皇帝大婚之后,操劳了一辈子的太皇太后在当年十月去世。明初奉行妃嫔殉葬制度,太皇太后去世后还剩下的长辈妃嫔就这么几位:皇太后孙氏(皇帝朱祁镇生母),宣庙贤妃吴氏(宣宗次子郕王朱祁钰生母),仁庙贤妃李氏(郑王朱瞻埈、淮王朱瞻墺生母,和太皇太后平辈)。

钱皇后剧照

总体来说,宫中长辈不多,皇后负担不重。帝后之间也称得上琴瑟和谐,除了没有子嗣,一切都很完美。因为皇后的肚子始终没有动静,朱祁镇不得不临幸其他妃嫔,以求皇位后继有人。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周氏生下皇长女重庆公主,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又生下皇长子朱见深。此后皇次女嘉善公主、皇次子朱见潾接连降生,然而生母均非钱皇后。

祸起土木堡

当年宣宗登基之时的皇后,并非如今的孙太后,而是原先的皇太子妃胡氏。然而当孙氏生下皇长子朱祁镇,宣宗又将其册封为皇太子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胡皇后被迫退位,孙贵妃母凭子贵晋封皇后。

不过钱皇后毕竟是朱祁镇的结发夫妻,为了维护她的地位,皇长子朱见深并没有被册封为皇太子,甚至其生母周氏也没有得到哪怕一个妃位,说明皇帝还是希望皇后能生一个嫡子出来。然而发生在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的“土木堡之变”,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

“土木堡之变”对于钱皇后来说可谓是晴天霹雳,不过八月十七日收到了锦衣卫校尉袁彬的口信:“我,朱祁镇,打钱”。具体来说,瓦剌人索要的赎金是九龙蟒龙叚匹及珍珠六托,金二百两,银四百两。凡是能用钱解决的事那都不叫事,钱皇后立刻打钱,只求夫君能平安归来。可惜瓦剌太师也先的胃口是整个大明天下,明廷决定强硬回击。

郕王妃汪氏与郕王朱祁钰剧照

八月二十日,皇长子朱见深被册封为皇太子。九月初六日,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朱祁镇被“尊”为太上皇帝。十月,明军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十二月,新皇帝册封原郕王妃汪氏为皇后,钱皇后则迁居太后居住的仁寿宫。另外太子生母周氏母凭子贵,被小叔子册封为贵妃(注意,她是太上皇帝的贵妃,不是郕王的贵妃)。

谨上尊圣母皇太后曰上圣皇太后,生母曰皇太后。勉遵辞让之旨,迁皇后居仁寿宫,以俟大兄銮舆之复。进皇太子母周氏为贵妃,示重天下之本。册朕妃汪氏为皇后,以厚大伦之原。—《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六·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四》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十五日,在瓦剌留学一年的太上皇帝朱祁镇终于回到了京师。按照原来的计划,太上皇帝应该住在仁寿宫。但是羽翼渐丰的景泰帝朱祁钰显然不想在宫中再见到这位大哥。于是乎朱祁镇被打发去了紫禁城外的南宫,也就是先帝宣宗做皇太孙之时的太孙宫,包括钱皇后、周贵妃在内的太上皇帝妃嫔也随同前往。不过已经成为上圣皇太后的孙太后多了个心眼,把几个孙儿都留在了自己身边。然而阔别一年,朱祁镇震惊地发现原本端庄美丽的皇后,竟然变成了一个瞎眼瘸腿的半老婆子。

英宗北狩,倾中宫赀佐迎驾。夜哀泣吁天,倦即卧地,损一股。以哭泣复损一目。—《明史卷一·列传第一》

朱祁镇剧照

感动吗?理论上应该很感动,但是笔者总感觉哪里不对。夫君被俘,婆婆年迈,庶子年幼,钱氏作为中宫皇后,难道不应该站出来承担更多的责任吗?就算前朝的事情说不上话,照顾好孙太后和皇太子总不难做到吧?可是钱皇后生生地用自残的方式弄坏了自己一条腿和一只眼睛。看到这样的媳妇,估计孙太后内心也很崩溃吧。

据神宗朝举人沈德符所著《万历野获编》记载,朱祁镇在南宫的生活非常艰苦,时常要靠钱皇后“手作女红”换钱来补贴家用。从太上皇帝在南宫几年时间里捣鼓出三个儿子、三个女儿来看,不至于需要皇后去卖艺换钱吧?何况钱氏又瞎又瘸,真能做得了女红么?

白莲花的反击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石亨、徐有贞等野心家趁着景泰帝病重,在孙太后的默许之下,和太上皇帝联手发动“夺门之变”,江山又重新回到了朱祁镇手中。二次登基的朱祁镇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复封此前被降封沂王的朱见深为皇太子。对于朱见深生母周贵妃来说,这真是天上掉馅饼,她得陇望蜀,对皇后宝座产生了觊觎之心。

上复辟,太监蒋冕白于皇太后,谓后无子,周贵妃有子,请立周贵妃为后。上怒,立斥之。—《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二》

钱皇后在英宗“北狩”期间的不作为,孙太后内心一定是有微词的。同时以她的角度出发,周贵妃的要求合情合理,不然自己当年取胡皇后而代之算什么呢?何况皇太子的生母不是皇后,日后一定会对朝局稳定产生威胁。但是二次登基的朱祁镇名为复辟,实为篡位,本就饱受质疑的他如何敢再废立皇后?

钱皇后与明英宗剧照

钱皇后执掌后宫多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可能是一朵不谙世事的白莲花。面对咄咄逼人的周贵妃,以及看上去不站在自己这一边的孙太后,钱皇后做出了自己的反击:收养皇次子德王朱见潾。

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九月,孙太后去世,白莲花反击战正式打响。钱皇后先是从废后胡氏的地位着手,为这位无罪被废的“静慈仙师”争取到了一个“从帝谥”的谥号:“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抬高胡皇后的身份,就是对周贵妃的打压。

天顺六年,孙太后崩,钱皇后为英宗言:“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师。其没也,人畏太后,殓葬皆不如礼。”因劝复其位号。—《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八月,16岁的德王正式搬出皇宫,出居诸王府,英宗竟然下令文武百官赴府朝见。亲王出府而文武百官朝见,这是本朝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件。更有甚者,宗室元老、英宗的亲叔父、政治嗅觉极其灵敏的襄王朱瞻墡在得知德王出府的消息后,居然派人送来厚礼。以英宗和襄王的关系,朱瞻墡此举无疑大有深意。

癸卯,复书襄王瞻墡曰:“近以次子德王见潾年长,令其出府,此亦常典。乃荷叔父重亲爱之念,赐之礼物。”—《明英宗实录卷三百五十八》

紫禁城文华殿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朱祁镇“不豫”,在文华殿卧病休养。就在这一刻,白莲花反击战达到高潮,因为皇帝本人亲自出马了。《明史》中记载了一段当时吏部尚书兼内阁首辅李贤和英宗之间的对话。

帝不豫,卧文华殿。会有间东宫于帝者,帝颇惑之,密告贤。贤顿首伏地曰:“此大事,愿陛下三思。”帝曰:“然则必传位太子乎?”贤又顿首曰:“宗社幸甚。”帝起,立召太子至。贤扶太子令谢。太子谢,抱帝足泣,帝亦泣,谗竟不行。—《明史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

这里就很奇怪,不传位太子,还能传位给谁?恐怕只有皇后收养的“嫡子”,德王朱见潾才有资格吧!朱见深这一路走来,真称得上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先是因为庶出而不能被封为皇太子,封了皇太子以后又被堂兄朱见济给取代,复封皇太子以后又险些被弟弟朱见潾给顶替。要是没有孙太后的保护和万贞儿的照顾,恐怕朱见深早就被权力的黑洞给彻底吞噬。

凄凉的晚景

然而由于李贤的力争,最终在朱祁镇驾崩之后,皇位还是传给了皇太子朱见深,即明宪宗。可能是深知此前自己和皇后种种举动对太子和周贵妃的伤害,朱祁镇临终前亲自对太子口授遗诏,中心意思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点。

1、钱皇后名位已定,不可更改。

2、给德王一个“善地”作为封国。

3、众妃无须殉葬。

4、日后皇后要与自己合葬。

从英宗遗言来看,他非常担心自己死后太子和周贵妃会对钱皇后进行打击报复。事实证明,他没有多虑。周贵妃很快通过太监夏时传出话来,称钱皇后久病不当称太后,皇帝生母应该独上尊号。内阁此前虽然支持了朱见深,但这次他们却站在了钱皇后一边。经过一番争斗,最终钱皇后被尊为慈懿皇太后,周贵妃则被尊为皇太后。从结果来看,宪宗母子算是输了一局。

午门城楼

到了次年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宪宗借着太后生日,将慈懿皇太后好好地打压了一番。慈懿皇太后的生日是六月二十九日,当天皇帝的表态是“免命妇朝贺”。周太后的生日是十月十四日,当天不但文武群臣命妇入内朝贡,皇帝还在午门给文武百官赐宴。

这样的宫廷氛围,显然让慈懿皇太后感到格外的压抑,因此她在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六月二十六日,以43岁的年龄早早去世。在她死后,一场规模更大的政治风波正在酝酿。六月二十八日,宪宗突然提出要为慈懿皇太后陵寝选地。当初先帝遗诏说得明明白白:“皇后他日寿终,宜合葬”,太后和皇帝这是要做什么?此时李贤已经去世,当年曾经正面硬刚周贵妃的彭时升任首辅。

作为多年经历宦海的精英,彭时一眼就看出周太后的目的不单单是只想自己与英宗合葬,更是想在死后祔享太庙。但是先帝原配不能合葬,不能祔享太庙,那还要我们这些大臣干什么?不过为了解决问题,彭时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即周太后日后一旦不讳,也可以与英宗合葬并和钱太后一样祔庙。

但是周太后根本就不相信文官们的操守,她依然强硬地要求为钱太后“于裕陵左右择吉地安葬”。此事涉及嫡庶之分,更会成为后世帝王所依据的范本,大臣们必须有所行动以维护纲常。

七月初三日,包括魏国公徐俌、礼部尚书姚夔在内的文武官员们黑压压地跪在紫禁城东侧的文华门前向宪宗施压,这些人申诉的焦点是“母后之命固所当重,而祖宗之法尤所当重”。太后不同意,大家就一起“哭门”。一时间文华门前哭声震天,让宪宗母子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明英宗裕陵

文华门就在文华殿边上,文华殿是成化皇帝朱见深做皇太子之时的观政之所。但是在继位之后,皇帝退朝后也时常到此召见内阁及文武重臣开小会。现在不但文官集团同仇敌忾,连皇亲勋贵都站出来支持慈懿皇太后,无疑让宪宗母子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最终周太后无奈同意让慈懿皇太后与先帝合葬裕陵。

时文武群臣既上奏,复跪伏文华门前以待,必从而后已。上悉览其奏,复恳请于皇太后,自巳至申,稍见从。遂出数奏,同词批答云:“卿等所言皆合朕意,合葬之礼蒙允行矣。” 于是文武群臣皆呼万岁而退。—《明宪宗实录卷五十六》

上文中巳时是上午九点到十一点,申时则是下午三点到五点,历经6个小时的艰苦斗争,这才换来了宪宗母子的退让。七月十九日,宪宗亲自为慈懿皇太后上尊号曰:“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简称孝庄睿皇后。九月四日,孝庄睿皇后祔葬于裕陵。九月十五日,孝庄睿皇后神主祔享于太庙。这场名分之争,周太后最终还是输了。

不过孝庄睿皇后虽然葬入了裕陵,但她的墓室和英宗墓室之间的隧道并未打通,实际上还是不能算合葬。这自然是周太后捣的鬼,三十多年后明孝宗将祖母葬入裕陵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最终也没有进行整改。孝庄睿皇后和英宗睿皇帝墓室之间的那条隧道,始终都没有打通。

孝庄睿皇后画像

结语:钱皇后的父亲钱贵死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六月十五日,至死也没有得到一个爵位,不知道钱皇后是否还对父亲当年休掉自己生母耿耿于怀。“土木堡之变”时,钱皇后的两个弟弟钱钦和钱钟扈驾从征,结果双双为国殉难。

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宪宗追封外公周能为庆云侯,封大舅周寿为庆云伯,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进封庆云侯。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宪宗又封二舅周彧为长宁伯。值得注意的是成化三年钱氏还在世,眼看着周家风光封爵,不知她心底是何感想?

一直到明孝宗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钱家后人钱承宗才被封为安昌伯。当年钱氏兄弟在土木堡战死之时,老大钱钦无嗣,老二钱钟留下一个遗腹子钱雄。钱承宗是钱雄的儿子,从辈分上来说已经是孝庄睿皇后的侄孙。

钱皇后和明英宗之间称得上是不离不弃的神仙爱情吗?也许是吧,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英宗为了维护这位皇后毕竟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相关文章

史上真实的鳌拜:一生战功赫赫,当个“土皇帝”一点都不为过

天启年间,后金攻克辽东以后,毛文龙率明军残部退守到皮岛,与关外的明军呈掎角之势牵制八旗兵。对于满人来说,皮岛就像一块顽疾,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后金统治者始终在谋划攻占皮岛。崇德二年,武英郡王阿济格制订了战略,将主力分为两路,夹击皮岛。少量后金舰队佯攻,主力八旗兵乘坐轻舟绕后主攻。在这场战役中,从军未

2024-12-22 10:32:34

历史上真实的鳌拜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历史上真实的鳌拜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鳌拜祖父索尔果为苏完部落的首领,于1583年,还是万历皇帝执政时期,率部投靠了清太祖。此时努尔哈赤尚未完成建州女真部落的统一,而整个女真部落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可见,索尔果极具长远眼光,选上了努尔哈赤这个“潜力股”,给整体家族一个更好施展的平

2024-12-22 10:17:30

鳌拜的一生:清朝三朝元老,从硬刚多尔衮,权倾朝野到被幽禁而终

导语提起鳌拜,很多人对其印象停留在飞扬跋扈、擅权朝政,被康熙智擒的认知上。孰不知,鳌拜是清初时期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自清太宗皇太极时期,鳌拜就已崭露头角,在攻克皮岛和松锦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深得皇太极器重。皇太极死后,鳌拜与大权如日中天的多尔衮死磕硬刚,挫败其想进位称帝的野心,顺治亲政后被提拔为议政

2024-12-22 10:02:08

康熙时期手握40万大军的鳌拜为何没有谋反?

在历史的长河中,鳌拜被刻画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反面形象,尤其是随着《鹿鼎记》的广泛流传,他那奸恶的形象更是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此时,我们不禁会产生疑问,鳌拜作为清朝那位手握重兵、骁勇善战的头号猛将,为何会被年仅 17 谁、权力根基尚不稳固的康熙皇帝成功擒获并囚禁入狱呢?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 相

2024-12-22 09:47:29

历史上真实的鳌拜,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其实我们都错了

鹿鼎记剧照说到鳌拜的奋斗史,就要从皮岛之战说起了。皮岛原本是朝鲜的一个岛,后来被明朝占领,改名为东江镇。东江镇的战斗能力虽然很一般,但是依靠擅长水性的优势,频繁骚扰辽东东南的沿海城镇,让努尔哈赤很是烦恼。后来,皇太极实在是忍受不了了,就下令拿下东江镇。结果呢,八旗子弟都是马背上长大的,根本就不熟悉水

2024-12-22 09:32:4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