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和惠子,都是当时最有思想和学识的人,他们有时候是好朋友,有时候在思想上,又有着非常巨大的分歧。
比如著名的濠梁之辩,庄子说鱼很快乐,惠子却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马上反驳: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关于这场辩论所蕴藏的哲理,我们不多加讨论,但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人与人相处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就是大家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自己正确,于是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生活中,很少有人承认自己无知,所以他们才会坚定地反驳别人的观点,然而,庄子试图用很多故事来告诉我们:无论一个人有多少学识,他的认知也一定有边界,承认并接受自己的无知,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聪明。
庄子和惠子,还有过一次有趣的争论,惠子故意说庄子的言论毫无用处。庄子反驳,只有先懂得无用,才能谈有用。
他用了一个比喻,比如大地很广阔,但人双脚站立的有用之地却只需要一小块,如果将其他的无用之地全部挖掉,只留下这一小块,人就会彻底困死。
正是因为有广阔的无用之地,人才可以自由生存,我们立足的这一小块,是我们自认为知道的世界,而之外的世界,就是我们的无知,人只有明白自己的无知大过于已知,才不会让自己困在一个狭隘的世界。
西汉时期的曹参,是萧何的挚友,当时,汉朝刚刚建立,出任宰相的萧何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国家因此稳步发展,萧何临终之际,向皇帝推荐曹参接任自己的宰相之位。
但是曹参当上宰相以后,所有的工作全都照搬萧何制定的规矩,这在皇帝看来,曹参无所作为,于是质问曹参为何懒政。
曹参回答:我的才能远远不及萧何,他制定的法令受到百姓赞颂,现在我做宰相只要能遵循萧何的治理、国家就可以稳步发展,所以我还是不添乱为好。
皇帝听完之后深以为然。这就是“萧规曹随”的典故。那么曹参,很显然并不是一个无用之人,但却是一个“深知”自己“无知”的人,他承认萧何比自己厉害,也坦然接纳自己的无知,所以这反而是一种超越常人的智慧!
但是生活中,大多数稍有权力和地位的人,往往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他们从不反思,也拒绝接受,总是在自己权力范围之内将自己的无知当作真理不容反驳,逼迫别人接受并强硬推行。
而这种愚蠢的做法,迟早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所以,一个人最大的聪明,并不是自己知道多少,而是能够接纳自己的“无知”!因此,我们不妨反思一下,正如道德经所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上智!
同样都是刺客聂政有多勇?一套动作下来如同行云流水,杀人于无形,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这大概是最猛的一个刺客了吧。根据《史记•刺客列传》还有《资治通鉴》的记载,在战国时期,濮阳的严仲子跟韩国的宰相侠累有仇,至于是啥仇具体没有说,但是用了“交恶”两个字,想必也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然严仲子也不会四处找人
2025-08-16 01:56:11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他的名字传唱千古。俗话说得好,名师出高徒。那么他的师父又是谁呢?根据现存的记载,我们得知扁鹊的老师是长桑君。他还有另一个名字,长桑子。长桑子,襄阳人,据说是智皇知生氏和辰放氏之子(《庄子》中尊知生氏为上古的三皇之一)。机遇巧合之下,跟随赤松子修行。(根据《淮南子·齐俗》记载
2025-08-16 01:02:30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中国的屈原,波兰的哥白尼,法国的拉伯雷,古巴的何塞马蒂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以纪念他们对人类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直到今天,屈原的很多诗句仍熠熠生辉,激励我们前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
2025-08-15 00:39:22河南,瓦岗寨。一盏油灯在静静地燃烧着,照亮简陋房间里的草莽气息,裴仁基低着头在来回踱步,好像还没适应身份的转变。昨天是隋王朝的高级干部,今天变成农民军的堂口老大,身体在跳槽之后来去自如,内心却时不时地前后对比。去!把罗士信、秦叔宝、程咬金喊来!一众部将说说笑笑走进来,他们有些本是被收编的义军,加入瓦
2025-08-15 00:01:48裴矩何人?他是隋及唐初的重臣,论及才干,他精明练达,智勇兼具,常常有超拔同侪的地方。来源:《新华日报》可炀帝杨广即位之后,裴矩还是那个裴矩,但他的机巧才干不是用来成就功业,而是全花在取媚杨广的喜好上了。筹边大将竟成为献媚的佞臣。隋炀帝要迁都洛阳,裴矩被任命为建造府省的总办。他知道皇上迁都心切,遂督促
2025-08-14 01:41:05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