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顾命大臣,是指帝王驾崩前,因为继位的太子年少,而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顾命大臣。但太子总会长大,所以代为摄政的顾命大臣,最后总要还政于长大后的天子,进行权力的交接。如果权力交接不畅,或者君臣生疑,矛盾激化,就会围绕着权力而产生斗争。或者天子被废,或者顾命大臣被贬被杀,演绎出波澜壮阔的故事。
周公旦,也叫姬旦,是历史上第一位顾命大臣。周武王短寿,打下殷商江山几年后就驾崩了。本来他想将江山传给弟弟周公旦,因为周公旦这个人太贤德了,比年幼的儿子姬诵更适合当天子。但周公旦拒不接受,于是周武王托孤给周公旦,“我子即你子,希望你辅佐他治理天下”。
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史载“一年救乱,两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旦对于周朝江山的稳固,可以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周武王可说是没有看错人。
但就是这样,周成王还是对周公旦产生怀疑,听信周公旦造成谋逆的谗言,周公旦为了避祸,逃到楚地。后来周成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请回了周公旦,消除了误解。周公旦最后得以善终,历史上第一位顾命大臣,得到了良好的结局。
历史上第二位顾命大臣是周成王姬诵给儿子姬钊留下的召公奭和毕公高,这二位贤臣和周公旦一样,辅佐周康王姬钊实现了“成康之治”,也得以善终。可见姬诵也生了一双慧眼,相中的这二位顾命大臣不辱使命。
我们熟知的最有名的顾命大臣,当属三国时期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的贤臣诸葛亮。刘备去世时,刘禅年幼,于是将江山和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而诸葛亮为了完成先主的兴复汉室大业,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惜他保的刘禅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诸葛亮是累死在战场上的,但总算是善终。刘备也算是托孤托对人了。
和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诸葛亮这些人比起来,大多数顾命大臣可没有这么幸运了。因为权力的诱惑,新皇一般长大成人后,对于之前顾命大臣的摄政往往不能忘怀。如果新皇心胸狭窄,他会对顾命大臣采取极端措施,杀杀他们曾经的威风,这样顾命大臣的噩运就来了。
南北朝时,宋武帝刘裕驾崩前,遗命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和司空徐羡之为顾命大臣辅政。这几位辅政大臣一心为国,废杀了宋少帝刘义符,立贤明的刘义隆为帝,是为宋文帝。
不过,他们可是看走了眼,宋文帝比宋少帝贤明不假,但心胸一点也不大。当几位辅政大臣还政于宋文帝后,宋文帝马上对几位辅政大臣下了毒手,因为他容不得大臣可以废立皇帝并且胆敢杀之。于是徐羡之逃亡未果自刎而死,傅亮逃亡未果被杀,谢晦举兵反抗失败被杀,檀道济更惨,和他的八个儿子都被斩首。
像宋武帝四位顾命大臣一样不幸的,历史上有许多:李仁罕是后蜀皇帝孟知祥给儿子留下的顾命大臣,因功高震主被杀;史弘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给儿子留下的顾命大臣,被后汉隐帝诛杀夷族;苏克萨哈是顺治皇帝给康熙大帝留下的顾命大臣,在与鳌拜的政治斗争中被处死并诛九族,而同为顾命大臣的鳌拜被康熙皇帝用计生擒,活活气死在狱中;咸丰皇帝给儿子留下的顾命八大臣命运更惨,与两宫太后争权夺利,还没来得及“顾命”,就被一窝端,“载垣、端华均着加恩赐令自尽”“肃顺着加恩改为斩立决”,穆荫被流放,匡源、杜翰、焦祐瀛三人被革职。
相对于被杀的顾命大臣,被贬的顾命大臣,算是命运好得多了。唐太宗给儿子李治留下了两名顾命大臣褚遂良和长孙无忌,结果这二人碰到了政治对手武则天,尽心辅佐李治也没有得到好下场,被武则天贬到边远地区受罪去了。两位三朝功臣,最后都死在了流放之地,长孙无忌的家族还受到了株连,有的被杀。而明穆宗给儿子万历皇帝留下的顾命大臣张居正、高拱、高仪,情况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张居正得以善终,但他儿孙受到株连,家属饿死的饿死,流放的流放;高拱和高仪都被贬到家中“闲住”,郁闷病死。
这算结果很不错了。
历史上最成功的顾命大臣,除了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诸葛亮外,就得算司马懿了。三国时期魏、蜀、吴都有顾命大臣,蜀国的诸葛亮、吴国的诸葛恪、魏国的曹爽与司马懿。
诸葛恪的命运很不好,被夷灭三族;曹爽的命运更差,被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冠以谋反罪夷平三族。诸葛亮累死在五丈原,儿子和孙子都战死疆场。唯独司马懿,韬光养晦,深怀野心,最后他的孙子竟然取魏而代之,成为晋国的开国皇帝。
司马懿可说是史上最聪明的野心家,最阴险、最成功的顾命大臣。早在曹操时代时,曹操就看出了司马懿的才华,同时也看出了司马懿的可怕之处,预言司马懿将对曹家不利。但因为司马懿有才华不忍杀之。
司马懿不但自己掌握权势,还在自己活着时培养儿子接班,终于形成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势。后来几个曹氏皇帝,成了司马家的傀儡。最终司马炎重走曹丕之路,夺走曹家江山……
演义小说中的五个战力天花板1、《西汉演义》项羽秦二世时,陈胜吴广在大泽山起义,天下纷纷响应。项梁和侄子项羽在吴地起义,项羽拔剑斩杀会稽郡守殷通,慑服季布、钟离昧,一时间各郡县望风而降。项羽起义后,得精兵数万。当时,季布、钟离昧进言,会稽涂山之中有桓楚、于英两人,统率八千精兵,啸聚山林,更兼两人都有万
2025-08-17 03:58:59从魏国投奔蜀国:姜维、夏侯霸姜维姜维原本是曹魏天水郡参军,在诸葛亮蜀军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被天水太守马遵抛弃,不得已而归顺诸葛亮。姜维在归顺诸葛亮后,一心一意为复兴汉室江山而努力。他不但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跟随大军北伐,即使在诸葛亮死后,姜维也进行了多次北伐。即使在后主刘禅向邓艾投降后,姜维不改初心,于
2025-08-17 00:09:11同样都是刺客聂政有多勇?一套动作下来如同行云流水,杀人于无形,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这大概是最猛的一个刺客了吧。根据《史记•刺客列传》还有《资治通鉴》的记载,在战国时期,濮阳的严仲子跟韩国的宰相侠累有仇,至于是啥仇具体没有说,但是用了“交恶”两个字,想必也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然严仲子也不会四处找人
2025-08-16 01:56:11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他的名字传唱千古。俗话说得好,名师出高徒。那么他的师父又是谁呢?根据现存的记载,我们得知扁鹊的老师是长桑君。他还有另一个名字,长桑子。长桑子,襄阳人,据说是智皇知生氏和辰放氏之子(《庄子》中尊知生氏为上古的三皇之一)。机遇巧合之下,跟随赤松子修行。(根据《淮南子·齐俗》记载
2025-08-16 01:02:30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中国的屈原,波兰的哥白尼,法国的拉伯雷,古巴的何塞马蒂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以纪念他们对人类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直到今天,屈原的很多诗句仍熠熠生辉,激励我们前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
2025-08-15 00:39:22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