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顾命大臣,是指帝王驾崩前,因为继位的太子年少,而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顾命大臣。但太子总会长大,所以代为摄政的顾命大臣,最后总要还政于长大后的天子,进行权力的交接。如果权力交接不畅,或者君臣生疑,矛盾激化,就会围绕着权力而产生斗争。或者天子被废,或者顾命大臣被贬被杀,演绎出波澜壮阔的故事。
周公旦,也叫姬旦,是历史上第一位顾命大臣。周武王短寿,打下殷商江山几年后就驾崩了。本来他想将江山传给弟弟周公旦,因为周公旦这个人太贤德了,比年幼的儿子姬诵更适合当天子。但周公旦拒不接受,于是周武王托孤给周公旦,“我子即你子,希望你辅佐他治理天下”。
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史载“一年救乱,两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旦对于周朝江山的稳固,可以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周武王可说是没有看错人。
但就是这样,周成王还是对周公旦产生怀疑,听信周公旦造成谋逆的谗言,周公旦为了避祸,逃到楚地。后来周成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请回了周公旦,消除了误解。周公旦最后得以善终,历史上第一位顾命大臣,得到了良好的结局。
历史上第二位顾命大臣是周成王姬诵给儿子姬钊留下的召公奭和毕公高,这二位贤臣和周公旦一样,辅佐周康王姬钊实现了“成康之治”,也得以善终。可见姬诵也生了一双慧眼,相中的这二位顾命大臣不辱使命。
我们熟知的最有名的顾命大臣,当属三国时期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的贤臣诸葛亮。刘备去世时,刘禅年幼,于是将江山和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而诸葛亮为了完成先主的兴复汉室大业,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惜他保的刘禅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诸葛亮是累死在战场上的,但总算是善终。刘备也算是托孤托对人了。
和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诸葛亮这些人比起来,大多数顾命大臣可没有这么幸运了。因为权力的诱惑,新皇一般长大成人后,对于之前顾命大臣的摄政往往不能忘怀。如果新皇心胸狭窄,他会对顾命大臣采取极端措施,杀杀他们曾经的威风,这样顾命大臣的噩运就来了。
南北朝时,宋武帝刘裕驾崩前,遗命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和司空徐羡之为顾命大臣辅政。这几位辅政大臣一心为国,废杀了宋少帝刘义符,立贤明的刘义隆为帝,是为宋文帝。
不过,他们可是看走了眼,宋文帝比宋少帝贤明不假,但心胸一点也不大。当几位辅政大臣还政于宋文帝后,宋文帝马上对几位辅政大臣下了毒手,因为他容不得大臣可以废立皇帝并且胆敢杀之。于是徐羡之逃亡未果自刎而死,傅亮逃亡未果被杀,谢晦举兵反抗失败被杀,檀道济更惨,和他的八个儿子都被斩首。
像宋武帝四位顾命大臣一样不幸的,历史上有许多:李仁罕是后蜀皇帝孟知祥给儿子留下的顾命大臣,因功高震主被杀;史弘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给儿子留下的顾命大臣,被后汉隐帝诛杀夷族;苏克萨哈是顺治皇帝给康熙大帝留下的顾命大臣,在与鳌拜的政治斗争中被处死并诛九族,而同为顾命大臣的鳌拜被康熙皇帝用计生擒,活活气死在狱中;咸丰皇帝给儿子留下的顾命八大臣命运更惨,与两宫太后争权夺利,还没来得及“顾命”,就被一窝端,“载垣、端华均着加恩赐令自尽”“肃顺着加恩改为斩立决”,穆荫被流放,匡源、杜翰、焦祐瀛三人被革职。
相对于被杀的顾命大臣,被贬的顾命大臣,算是命运好得多了。唐太宗给儿子李治留下了两名顾命大臣褚遂良和长孙无忌,结果这二人碰到了政治对手武则天,尽心辅佐李治也没有得到好下场,被武则天贬到边远地区受罪去了。两位三朝功臣,最后都死在了流放之地,长孙无忌的家族还受到了株连,有的被杀。而明穆宗给儿子万历皇帝留下的顾命大臣张居正、高拱、高仪,情况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张居正得以善终,但他儿孙受到株连,家属饿死的饿死,流放的流放;高拱和高仪都被贬到家中“闲住”,郁闷病死。
这算结果很不错了。
历史上最成功的顾命大臣,除了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诸葛亮外,就得算司马懿了。三国时期魏、蜀、吴都有顾命大臣,蜀国的诸葛亮、吴国的诸葛恪、魏国的曹爽与司马懿。
诸葛恪的命运很不好,被夷灭三族;曹爽的命运更差,被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冠以谋反罪夷平三族。诸葛亮累死在五丈原,儿子和孙子都战死疆场。唯独司马懿,韬光养晦,深怀野心,最后他的孙子竟然取魏而代之,成为晋国的开国皇帝。
司马懿可说是史上最聪明的野心家,最阴险、最成功的顾命大臣。早在曹操时代时,曹操就看出了司马懿的才华,同时也看出了司马懿的可怕之处,预言司马懿将对曹家不利。但因为司马懿有才华不忍杀之。
司马懿不但自己掌握权势,还在自己活着时培养儿子接班,终于形成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势。后来几个曹氏皇帝,成了司马家的傀儡。最终司马炎重走曹丕之路,夺走曹家江山……
魏无忌(约公元271年-349年),字少卿,是中国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化名流,他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魏无忌在晋朝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誉为“魏晋之际,一时之杰”。魏无忌在军事、政治和文化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他早年在军事方面表现出色,曾多次参与平定叛乱、剿灭盗贼等战事,屡次立下战功
2025-05-01 02:29:43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无忌,因礼贤下士大量招收人才,门客可达三千人,同时他也有打仗的经验。他曾多次帮助赵国打败秦国,并主张合纵抗秦,这样一个人才为何会到晚年抑郁而终呢?不受待见魏无忌又被称作为信陵君,他和田文、赵胜和黄歇并称为“四君子”,他出身魏国贵族。同时他也是魏安厘王的弟弟,等到安厘王即位以后才
2025-05-01 01:14:59公元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安釐王封魏无忌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他因而被称为信陵君。魏无忌出身贵族,礼贤下士,招养门客。曾派门客刺探邻国动静,对秦军东进意图思虑甚深,认为秦必以吞韩并魏为先,故反对亲秦伐韩之策,力劝魏王存韩以保魏
2025-04-30 03:42:53唐朝时期女性的地位非常之高,不仅可以嫁给自己喜欢的人,甚至还可以在婚前谈恋爱,要知道这在清朝的时候都是不被允许的,所以说唐朝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朝代。与此同时在这个朝代当中诞生了很多优秀的女性,尤其是武则天成为皇帝这件事情就足以见得唐朝是一个非常包容开放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讲究男女平权的朝代。当然了,在
2025-04-30 02:32:25公元前257年,“长平之战”后,秦军继续向赵进攻,围困赵都邯郸,赵向魏求救。图-长平之战后秦军攻势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军往救,又慑于秦的恫吓,命军队驻扎在边界按兵不动。情急之下,魏信陵君急于救赵,窃符救赵,假传君令杀了魏将晋鄙,解除了邯郸之围,从此信陵君确立了在各国中的强大影响力。时隔50年,公元前20
2025-04-30 01:44:12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