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田文,战国时齐国人,他的祖父是齐威王,父亲田婴是齐国的国相。当时有“不举五月子”的传统,田文生在五月初五,田婴要把他扔掉,可是田文的母亲偷偷将他养大。田婴知道后很生气,田文反问父亲为何自己不能活,田婴说五月出生的孩子长的跟门一样高后,会害死父母。田文又问人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还是由门决定?如果是上天决定,何必烦恼。如果是门决定的,那么把门改的比人高就好了。田婴无言以对。一段时间后,田文问父亲:“儿子的儿子叫什么?”田婴答:“叫孙子。”田文又问:“孙子的孙子叫什么?”田婴答:“叫玄孙。”田文再问:“玄孙的孙子叫什么?”田婴说:“我不知道。”于是田文劝说父亲不要再为了那些连称呼都叫不上来的人积累财富,要多为齐国谋利。从此后,田婴开始锻炼田文主持家政,并在去世后让他继承了爵位,是为孟尝君。
战国时“养士”之风盛行,孟尝君招揽各诸侯国人才,号称食客三千,其中鱼龙混杂,不少人纯粹就是混口饭吃,但孟尝君一视同仁,关心帮助他们,食客们都觉得孟尝君与自己关系亲近。秦昭襄王邀请孟尝君来秦国做国相,事后却害怕田文是齐人,遇事会先替齐国打算,就把孟尝君软禁了起来。孟尝君赶紧向秦王的宠妃燕姬求助,燕姬回话说帮忙不难,但想要一件白狐裘。孟尝君确实有一件价值千金的白狐裘,但已经当礼物送给秦王了。这时,一个平时被人瞧不起的食客说:“我有办法。”当天夜里,这个食客扮成狗潜入内库,把白狐裘偷了出来送给燕姬。秦王在听了燕姬的求情后同意让孟尝君回去。孟尝君怕秦王反悔,急忙赶路,半夜到了函谷关才知道,要等到鸡叫才能开关。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另一个不起眼的食客学起了公鸡叫,附近的公鸡听后跟着一起叫,守关兵士就让孟尝君出了关。秦王后来果然反悔,但已追之不及。
孟尝君此后更加重视食客的作用,成为齐相后他把食客分为几等:头等有车马坐,次等有鱼肉吃,下等只能吃粗菜淡饭。有个叫冯谖的投到孟尝君门下,孟尝君问他有什么本事,冯谖说自己没有什么本领,孟尝君笑着把他留下了。管事一开始把冯谖当成下等食客对待,结果冯谖弹着他的剑唱歌:“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呀!”孟尝君听说后下令给他鱼肉吃。过了几天冯谖又弹剑唱歌:“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呀!”孟尝君又下令给他备车。后来冯谖又唱歌说没钱养家,孟尝君就派人给他母亲送吃穿,这回冯谖终于不再唱歌了。一天,冯谖要去孟尝君的封地薛城收取高利贷利息,临走的时候问需要带买什么东西,孟尝君告诉他家里缺什么就买什么。冯谖到后,假借孟尝君的名义免除了无力偿还百姓的债务,还把债券都烧掉了,大家都高呼万岁。孟尝君知道此事后责备他,冯谖解释说:“我临走的时候您说家里缺什么就买什么,我觉得您家什么都有,就是缺少义,所以我把‘义’买回来了。”孟尝君不认同他的说法,显得很不高兴。后来,孟尝君被罢相,食客都告辞离去,只有冯谖替他驾车回封地。离薛城还有一百里的时候,百姓扶老携幼前来迎接。孟尝君对冯谖说:“先生为田文买的义,今天见到了。”
孟尝君复相后名声越来越大,与国君矛盾不断,被迫逃到魏国做了国相。公元前284年,孟尝君为了报复,游说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军,大败齐国,齐湣王逃到莒后被假意来援的楚国人杀死。联军瓦解后,孟尝君回到薛城,几年后就死了,薛地随即被齐、魏联军占领,几个忙着争夺田文爵位的儿子都被杀死。
孟尝君除了留下慷慨养士的名声外,并无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他为一己之欲,罔顾国家和他人利益:路过赵国被说矮小,就让食客杀害当地百姓几百人;为了打击政敌,就劝说敌国进攻自己的祖国;为扩大势力不分良莠,奸人入封地致使薛地风气不好达数百年。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