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和洪承畴都是明末时期的重要人物。这两个人都曾被崇祯皇帝倚为柱石,但在明清易代这个时期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袁崇焕一心忠于明朝,但被崇祯帝千刀万剐;洪承畴最后选择辅佐清朝,为清朝奉献了一生。从这两个人的经历来看,两个人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首先,两人都有着杰出的才干,袁崇焕在辽东抵抗女真,洪承畴在陕西镇压农民起义。其次,两人都为国事尽心操劳。袁崇焕及时被革职,也想着复辽;洪承畴无论在明朝还是在清朝,都是勤劳王事,直至去世前仍然是那样勤劳。按理说,袁崇焕是仇敌,应该无限贬低;洪承畴是功臣,应该无限夸奖。可是,乾隆帝却给出相反的评价。
在修明史时,乾隆帝给袁崇焕平反,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乾隆帝则把洪承畴放入了贰臣传,并极度贬低。这究竟是为何,难道乾隆帝不了解历史真相。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学识较为渊博的皇帝,当然不可能。而且,他本人对洪承畴的才干和功劳都有过高度的评价。但是,乾隆帝是帝王心术最为高明的皇帝。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给出如此评价。
这时,清朝已经坐稳了江山,想的是如何让江山更加持久。在人心上,皇帝需要的是臣民们的忠诚,一种奴才式的忠诚、走狗式的忠诚。袁崇焕一生为明朝尽心尽力,毫无怨言;洪承畴却是有了动摇,弃暗投明。可是,这对于一个独裁者来说,一个大臣的中心有了动摇是绝不能容忍的。乾隆帝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大清千秋万代。乾隆帝的苦心是有收获的,晚清时期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荣禄都是像袁崇焕一样忠心耿耿。但是,这终归是徒劳的,孙中山等人还是选择了洪承畴的道路。也许,这就是所有独裁者的悲剧。
明朝有很多著名将领,有一大部分几乎都投靠了清朝。著名的如吴三桂、祖大寿以及洪承畴。如果说吴三桂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话,洪承畴又为了什么呢?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洪承畴是怎样的一个人吧。在明朝天启至崇祯年间,除袁崇焕以外,洪承畴亦可谓是让满清王朝非常头疼的一个人物。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人士。万
2025-02-22 01:00:38洪承畴晚年不理政事,闭门独居。感到孤独失意。有一个同乡士绅前去拜谒洪承畴,洪承拒之门外,不肯相见。那士绅回到旅店后,无所事事,觉得非常无聊,到了晚上然听到人声喧闹,有人传呼说相国前来回拜,已经到了旅店门口了。士绅急忙趋迎上前,洪承畴已经停下轿子,走上前与士绅握手,故意亲热地说了些问寒问暖的寒暄语。说
2025-02-22 00:57:27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春申君黄歇府上有一名舍人,叫李园,是赵人。李园来楚的目的,单刀直入,就是想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这个跳板,就是他的妹妹,李环。李园早打听到当今楚王妃嫔成群,却膝下无儿,若芈熊驾崩,王权只能由其兄弟继承。一朝天子一朝臣,王兄上位,自要用他的亲信,芈完当下重用的人,只能靠边儿站,是否保
2025-02-22 00:55:32如今,他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吴三桂祖籍南直隶高邮,万历四十年(1612年)生于辽西。 吴三桂属于官宦子弟,他的父亲吴襄是辽东总兵。明朝的辽东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总兵就是军区司令员。作为将门虎子,吴三桂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学会了一身武艺,让同龄人羡慕不已,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好景
2025-02-22 00:09:29明崇祯十五年,“松锦之战”被清军围困半年之久,粮食殆尽又无援兵的明蓟辽总督洪承畴,被清军俘获押解盛京(今辽宁沈阳)。皇太极不断派人游说洪承畴投降清廷。洪承畴绝食数日拒不肯降。为试探洪承畴誓死不降的决心,皇太极派出了吏部尚书、汉人范文程前去劝降。洪承畴见到范文程怒骂不止,范文程则笑脸相迎,绝口不提招降
2025-02-22 00:04:05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