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双”是说天下没有第二个,独一份,一般形容杰出人物能力出众,不可多得。
这个成语是不是出自司马迁之手并不确定,但他很爱用,《史记》中就出现了两次,算是最早的出处。
在《史记•信陵君列传》中,平原君告诉他妻子,也是魏国信陵君的姐姐说:“始吾闻夫人弟公于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 这是咋回事呢?
原来,信陵君听从他姐姐和姐夫的召唤,说服魏王出兵救援赵国不成,干脆让宫里宠姬偷出兵符,到前线调兵救赵,魏国统兵大将不信,还被信陵君门客锤杀,最后结果还不错,魏国大军到了前线,迫使秦军撤回,赵国得救,这就是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
事后,信陵君不敢回魏国,就滞留在赵国长达十年。信陵君和平原君都位列战国四公子,除了家世显赫,还有个特点就是门客极多。信陵君这人是真爱才,他在魏国时就听过赵国有两位隐士很有才,既然身在赵国就去打听结交。其中有个姓包的隐居在赌场里,另一个姓薛的则藏身在卖酒的作坊里。
信陵君派人去找人家,这两人都藏起来不愿来见。因此,信陵君就亲自上门,终于见到这二人,交谈还很愉快。就是这事让平原君知道了,说出了那一句质问,原来觉得这个妻弟天下无双,现在听说他跟赌博的、卖酒的混在一起,看起来信陵君也是个糊涂人呀。
信陵君听说后马上反击,要马上离开赵国回去。他认为平原君结交士人,就是装装门面,并非真的寻访贤士。自己早听说赵国这二人贤能,到赵国来上赶着去拜访,还唯恐人家不愿见自己,现在平原君居然觉得跟这二人交往是耻辱,真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平原君听到后赶紧脱掉帽子来谢罪,诚恳挽留自己小舅子。信陵君是留下了,但后果也很严重,书上说平原君一半的门客都到了信陵君门下,这么一比较,二人的高低还真是立见分晓。
信陵君后来还是在魏王的诚恳邀请下又回了故国,并领兵拒敌,他的号召力强,组成5国联军击败秦国。秦王使了反间计才让信陵君丢了兵权。信陵君此后纵情声色,酗酒、碰女人,不管是策略还是真的放纵了,结果是年纪轻轻的掏空身体一命呜呼,让人唏嘘。
《史记•李将军列传》中也有“李广才气,天下无双”的表述,当然这里不光是说李广厉害,说这话的人的原意却是说李广仗着自己本领高强,喜欢与匈奴人正面酣战,因而担心李广因此丢了性命,让朝廷失去良将。
李广很有名,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虽然勇猛过人,但老实说与匈奴作战中,缺乏些谋略,战绩也不算突出,仗打得多,拼命的次数多,战果却不是很理想。
实际上李广的威名的确是自己打出来的,他自小骑射本领就强,汉文帝时就以平民身份参军抗击匈奴,斩杀敌人首级很多,被擢升为中郎。汉景帝七国叛乱时,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还夺取过敌人的军旗,一战成名。
后来朝廷调他去边塞上谷做太守,那里匈奴每天都来交战,李广也是正面刚,杀得兴起,这才有了前面记述的那段话,有人就给皇上哭着劝谏,认为应该调走李广,这么正面打,万一有闪失,汉朝就失去一员良将。
虽然李广真被调走,但实际上后来李广也没少跟匈奴人作战,也吃过一些亏,不受汉武帝待见。但这种拼杀出来的大将,威名的确远扬,匈奴人都惧怕这位飞将军,也算流芳万世了。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他生于公元前232年,卒于公元前202年。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但由于家族衰落,他从小就跟随母亲四处流浪。后来,他成为了楚国的一名士兵,逐渐得到了王离的赏识,成为了他的幕僚。公元前209年,秦朝灭亡,项羽和刘邦等人共同反秦起义。反秦战争中,项羽以勇猛善战著
2025-08-18 00:49:53一、孙韶——鲜有负败孙韶字公礼,浙江杭州富阳人。“身长八尺,仪貌都雅”。本姓俞,为孙策钟爱,赐姓为孙。甚得孙权器重,历官偏将军、广陵太守。魏文帝曹丕南征至广陵,孙韶率死士五百人,突袭曹丕大军,得其副车车盖,以功迁镇北将军,封建德侯。孙韶为边将数十年,善于抚御士卒,得其死力。常以警戒、侦悉为务,先知动
2025-08-18 00:09:41演义小说中的五个战力天花板1、《西汉演义》项羽秦二世时,陈胜吴广在大泽山起义,天下纷纷响应。项梁和侄子项羽在吴地起义,项羽拔剑斩杀会稽郡守殷通,慑服季布、钟离昧,一时间各郡县望风而降。项羽起义后,得精兵数万。当时,季布、钟离昧进言,会稽涂山之中有桓楚、于英两人,统率八千精兵,啸聚山林,更兼两人都有万
2025-08-17 03:58:59从魏国投奔蜀国:姜维、夏侯霸姜维姜维原本是曹魏天水郡参军,在诸葛亮蜀军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被天水太守马遵抛弃,不得已而归顺诸葛亮。姜维在归顺诸葛亮后,一心一意为复兴汉室江山而努力。他不但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跟随大军北伐,即使在诸葛亮死后,姜维也进行了多次北伐。即使在后主刘禅向邓艾投降后,姜维不改初心,于
2025-08-17 00:09:11同样都是刺客聂政有多勇?一套动作下来如同行云流水,杀人于无形,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这大概是最猛的一个刺客了吧。根据《史记•刺客列传》还有《资治通鉴》的记载,在战国时期,濮阳的严仲子跟韩国的宰相侠累有仇,至于是啥仇具体没有说,但是用了“交恶”两个字,想必也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然严仲子也不会四处找人
2025-08-16 01:56:1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