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一说陇西狄道,又说钜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国公、赵国公。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后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他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任用人才
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此外,李世民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才济济。又命高士廉、令狐德棻等人重修《氏族志》,着重立德、立言、立功,以功臣代替世胄;又通过科举,吸纳有才干的庶族士人,用科举代替门第。从而,寒门子弟入仕机会大增,为政坛带来新气象。此外,更接纳封德彝之议,命宗室出任官吏,以革除其坐享富贵的恶习。
完善制度
李世民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道)。此外,行府兵制,寓兵于农;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皆有所发展。
从谏如流
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徵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又如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晚年的李世民因国富民强,纳谏的气度不如初期,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纳言的风范。
重视法治
贞观时期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贞观四年(630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贞观六年(632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这一年的岁末,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贞观七年(633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贞观七年秋天,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
贞观之治
隋朝杨广造成隋末严重大乱,导致人口锐减,使得武德年间、贞观初只有200万户,李世民经常以亡隋为戒,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亦致力复兴文教,令隋末动荡之局得以稳定下来。
李世民十分重视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风评;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在军事上,李世民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薛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多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经济
李世民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
贞观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歧视商业的王朝,不但不歧视,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这进一步地体现了李世民将眼光放到很远。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导下,贞观王朝的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新兴的商业城市像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江西省南昌市)、扬州、益州(四川省成都市)和西北的沙州、凉州。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自汉开辟的“丝绸之路”一直是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唐朝疆域辽阔,在西域设立了安西四镇,西部边界直达中亚的石国(今属哈萨克斯坦),为东西方来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结果丝绸之路上的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使丝绸之路成了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
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包括土地制度、税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改革。他通过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减少地主的特权,改善了社会的经济状况,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此外,他还修订和完善了刑法和官员选拔制度,提高了治理效能,增加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其次,唐太宗在外交和军事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采取了积极的外交政策,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并通过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地区的联系。他还通过一系列战争征服了西南地区的吐蕃,确立了中央政府对该地区的控制,巩固了唐帝国的统一。
此外,唐太宗注重文化教育的发展。他提倡儒学,为了培养人才,设立了国子监、进士科举制度等教育机构和选拔制度。他还重视文学艺术,广泛招募文人墨客,修缮古代文物,兴建宫殿和寺庙,使得唐代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
总的来说,唐太宗在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对于唐朝和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经济繁荣,加强了国家的实力,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他被后世尊为"太宗圣武皇帝",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君主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一说陇西狄道,又说钜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
2025-05-24 00:51:42公元前257年的一天深夜,魏王的寝殿内,宠妾如姬正在急切地寻找虎符,而魏王已经醉倒在了床榻上。如姬冒如此大险,只因受信陵君所托,盗取虎符,带军解赵国邯郸之围。信陵君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是当时魏国国君魏安釐王的弟弟,因封地是信陵,所以世人称其为信陵君。他与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平原君赵胜并称为“战
2025-05-24 00:22:43在战国后期,尤其是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山东六国除非抱团,否则难以和强大的秦国相抗衡。换而言之,此时的秦国已经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了。不过,在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赐死了白起,而精锐的秦军,也出现了较大的损耗。因此,以下三位将领依然取得了战胜秦军的成绩。但是,这三人的结局,同样令人叹息。一、信陵君魏
2025-05-23 00:24:56侯嬴自刎侯嬴的人生终局比开场亮相还要精彩,遗憾的是它已经无关于国家大事,所以《资治通鉴》只字未提。在《史记》的记载里,当信陵君虎符到手,准备出发去晋鄙军营的时候,侯嬴有一段临别赠言,说自己本该跟公子一道,但年老了,就不拖公子后腿了,自此一别,自己会数着日子,当估算到公子抵达晋鄙军营的那天,自己会面向
2025-05-23 00:18:56李世民前言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姓李,名世,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魏州(今河北大名东)。李世民是大唐帝国的创始人、唐太宗。在历史上,唐朝的“贞观之治”是极盛时期,当时的唐朝在世界上是很有影响力的,疆域也是最大的。登基之后,积极进取,开疆拓土;为百姓考虑,轻徭薄赋;
2025-05-22 01:19:5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