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国,究竟是唐高祖李渊贡献大还是唐太宗李世民功劳大?提到唐朝,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代,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文功武治的李世民,尤其是在开国过程中,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甚至说唐朝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至少一半的天下都是他打下来的,由此作为开国皇帝的李渊成了小透明。
那么问题来了,唐朝建立,究竟是唐高祖李渊贡献大还是唐太宗李世民功劳大?或者说,如果没有李世民,李渊能够统一天下吗?没有李渊,李世民能够建立唐朝吗?我的结论是唐朝建立,李渊的贡献更大,他是当之无愧的高祖皇帝。
李渊于晋阳起兵,几个月就攻克了长安,这个不奇怪,因为当时隋朝精锐兵马都随隋炀帝在扬州。但是李渊厉害之处在于,李渊威望很高,关中各地豪杰争相前来投靠,数月之间就能聚集起十万大军。或者说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煊赫一时的关陇贵族集团抛弃了隋杨,而重新选择了李唐。
而且李唐一经建立,立即获得广泛认同,幽州罗艺、夷陵许绍、淮南杜伏威等割据势力纷纷投降大唐,而唐军在进军陕北、汉中和巴蜀过程中,各地也是望风景从,让李唐以最快的时间、最小的代价赢得了关中、巴蜀等地。
李渊在建国之初招降纳叛相当之多,加官进爵自然少不了,以至于后来因为封赏的官爵太多造成财政支撑不住,李世民登基之后,一方面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一方面为了削减李渊的影响力,将这些招降的人官爵一律降级。
不要小看招降纳叛,不是谁都能招降纳叛的,那代表着你必须要有雄厚的势力和深孚众望的威信,相比于名闻天下的唐国公李渊,尚且是个毛头小子的李世民是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的。如果没有李渊,恐怕李世民都没有施展自己军事天才的机会。
最接近的例子,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在项梁死后,虽然项羽继承了江东子弟兵这一项家基本盘,击杀宋义展现出超强的军事天赋赢得巨鹿之战,但是随后在楚汉之战中,年轻的项羽就展示出了威望不足、政治经验不够、不善于团结诸侯和下属的弱点,败于刘邦之手。若是在唐朝建立过程中李渊早亡,李世民提前上位,恐怕他将会是另一个项羽。
在李世民消灭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中,充分的展现自己的军事天赋过程,为世人所赞叹。但有两点不容忽视而且非常关键的因素,第一,每次战事,李世民麾下兵力都是多于对手的;第二,李世民指挥的唐军不仅兵多将广,而且后勤补给远比对手充分,这在对战薛仁杲、刘武周过程中非常明显,李世民都是采取高沟深垒不与之战的策略,消耗敌人的士气,待敌人粮草耗尽撤退的时候再发起猛攻,一战取胜。
如果没有李渊在后方运筹帷幄、安定地方、征集兵力、筹备粮草,李世民是不可能打这么富裕的仗的。
而相反,如果没有李世民,李渊能不能建立大唐呢?我觉得一样可以的,只是过程会艰难不少,耗费的时间更长一些。必须看到,在李世民率军平定北方诸侯的时候,李渊派遣宗室将领李孝恭平定巴蜀,之后李孝恭又在李靖的辅佐下平定了南方最强大的诸侯萧铣;其他李神通、李道宗、李道玄等宗室将领也都能征善战,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和驸马柴绍都具备不错的领兵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太子李建成同样领兵能力不错,只是因为作为太子长期在朝中辅佐李渊没有领兵的机会,若是没有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估计就是领兵元帅人选。
除了这些宗室将领之外,李唐还有李靖、李勣、薛万彻等一大批名将,只要李渊调配得宜,在李唐巨大的国力支撑下,李唐同样能够赢取天下。
闻一多先生曾言,“初唐四杰”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都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因为浪漫,所以不为世俗所容,遭受诸多非议;而正是这些悲惨遭遇,又使他们赢得了不少神同情与共鸣。初唐四杰中,命运多舛。王勃不慎溺水身亡;骆宾王因讨武而牺牲;杨炯在任安详离世,可谓善终。而卢照邻,他在年仅40岁时选择投河,其人
2025-09-12 01:58:22关羽当年败走麦城被杀,凶手中除了孙权、吕蒙、陆逊,还有四个人刘备最为痛恨。这四个人,两个属于孙权阵营,分别是潘璋、马忠;另外两个原本属于刘备阵营,后来叛逃到了孙权阵营,分别是糜芳、傅士仁。其中糜芳最特别,他有个妹妹叫糜夫人,是刘备老婆,她为刘备生下了著名的刘禅(扶不起的阿斗)。也就是说,糜芳是阿斗的
2025-09-12 00:01:53公元219年,刘备击败曹操,夺取了汉中之地。自然鼓舞了镇守荆州的关羽,于是,他在这一年发动了襄樊之战。此战,关羽先是包围了曹仁,后者苦苦支撑,所以向曹操求援。不久之后,于禁、庞德前来支援。但是,关羽通过水淹七军,成功俘获了于禁、庞德。到了这个时候,关羽威震华夏,来到了人生的巅峰。不过,关羽的强大引起
2025-09-11 02:30:27说到先秦时期的诸侯秦国,我们并不陌生,其先祖“非子”凭善养牲畜而受封秦地,始建秦国,后于六世君主襄公时出兵援救宗周王城镐京,并护送幽王原太子姬宜臼东迁都城于洛邑,自此开启东周时代,而秦国也因功正式位列诸侯之身,并得到宗周无力再控制的岐山以西土地的征伐大权。随后秦国日渐强盛,经襄公、文公、宪公、武公、
2025-09-11 01:36:06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真是糊涂蛋一枚,自己无德行,也没本事,单凭关系上位博得“平原君”之荣号,还大摇大摆地显耀楚国,真是不知羞!司马迁评价他“利令智昏”,一点不假。就是为了贪图上党那点蝇头小利,竟信了冯亭的邪说,给赵国带来几近灭国祸患,这是罪,而因为他是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不但没获罪,还
2025-09-10 04:21:25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