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靠了哥哥霍去病的引荐,他才有了登堂入室的机会,成为汉武帝身边的郎官,进而得到汉武帝的赏识。霍光的特点和弟弟霍去病截然不同,霍去病处处锋芒毕露,而霍光则处处谨小慎微,在汉武帝身边几十年,办事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就凭这一点,就已经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了。霍光做事有多谨慎呢?举个例子你就懂了,曾经有好事之徒,把霍光每次上朝的路线,做了个记号,结果发现霍光每次上朝的路线,都是丝毫不差的。霍光替汉武帝宣旨,从来不说多余的话,只是严格执行汉武帝的命令而已。
按道理讲,作为霍去病的弟弟,霍光也算是卫霍一党,但在巫蛊之祸发生时,他可以毫发无伤,没有一个人把他和卫霍联系起来,连汉武帝刘彻都认为,霍光是个可信的自己人,你说奇怪不奇怪!而自始至终,霍光都没有替卫霍说过一句话,他一直和汉武帝保持一致,只是他手下的丙吉出于义愤,保护了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而已。但人家做的滴水不漏,没有给人留下任何把柄,因此你就无从拿捏。巫蛊之祸后不久,丞相刘屈髦被杀,贰师将军李广利叛变,所有参与巫蛊之祸行动的“有功之臣们”,全部被汉武帝清洗了。到了这个时候,很多大臣开始上书替太子刘据申冤,其中有个小吏田千秋,他写的奏折被霍光专门挑了出来。
当汉武帝问询今天奏折的情况时,霍光说:“陛下,有个小吏田千秋,他的奏折和其他人有所不同,他说太子居于正位,本来就是皇位的继承人,根本没必要造反,因此,所谓巫蛊不过是他们利用陛下的信任,编造谎言来构陷太子的阴谋罢了!”“看来这个田千秋是个明白人,这样的人一定要重用,霍光,你要多加考察一下他!”霍光退了下去,那份田千秋的奏折,是他在众多奏折里,经过精挑细选后选出来的,其目的就是要替卫太子刘据张目,但是自己不能干这件事,因为那样做的话,自己就会被带上卫霍一党的帽子!
汉武帝临终前,安排了四位大臣,其中包括霍光、金日䃅、上官桀和桑弘羊。这四个人里面,霍光谨慎,金日䃅忠诚,上官桀乖巧,桑弘羊则是汉武帝开边兴利的股肱之臣。由于刘弗陵的年纪太小,霍光实际上成了帝国的主宰,他调整了汉武帝时期很多过激的国策,把大汉帝国拉到了休养生息的轨道上来。他组织召开了盐铁官营讨论会议,参加会议的包括很多有识之士,还有公卿贵胄,最重要的人物就是主持盐铁官营的大臣桑弘羊。这次会议对盐铁官营做出了很多的调整,主要的方向便是让利于民,而不是与民争利。
紧接着就是确立自己的权威。一向谨慎低调的霍光,在这个时候,露出了自己的獠牙,辅政大臣上官桀和燕王刘骨勾结,加上桑弘羊和鄂邑长公主谋反,材料是很好搜集的,但这件事完全可以看作霍光清洗政敌的手段。至此霍光已经权倾天下,没有人可以撼动他的地位了,汉昭帝刘弗陵英年早逝,在我看来,可能和活的比较憋屈有关。有霍光这样强势的大臣在,汉昭帝刘弗陵也有如芒在背的感觉,可不止汉宣帝刘询一个有此感觉。上官桀和桑弘羊被拿下后,霍光大权独揽,这时候汉昭帝刘弗陵和傀儡没什么区别,霍光有自己的处事风格,汉昭帝刘弗陵只能循规蹈矩而已,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怎么能受得了呢?
刘弗陵去世后,国不可一日无君!霍光和大臣们商议,迎昌邑王刘贺继位登基,但这位皇帝是在位二十七天,就被霍光赶下了台,理由是在短短的二十七天里,昌邑王刘贺竟然干了一千多件坏事。这个理由听上去就很荒诞,相当于刘贺不吃饭不睡觉,一直在作恶,这是不可能的。背后的真相是:刘贺从自己的封地,带了全套人马到京城,目的就是全面接班。从这一点上来看,昌邑王刘贺,可是比汉文帝刘恒要差的多了。
人家代王刘恒当初进京,随从只带了七个人,这里面就包括张武、宋昌这样的厉害角色,他们一个任郎中令,负责保护汉文帝刘恒的安全,另外一个相关北军,控制京城的安全,这才是高手!而刘贺呢?带了几百号人来,摆明了要抢班夺权,不给老同志留活路!但刘贺没有立刻去安排人掌握实权,反而给了霍光等人机会,最后刘贺本人被驱逐回封地,而他从封地带来的几百号人,则全部被霍光诛杀!
刘贺走了,霍光手下丙吉提醒霍光,可以里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为帝。至高无上的皇权,就这样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卫太子一脉的手里,你说霍光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呢?到这个时刻,霍光真正走向了人生巅峰,他辅佐一帝刘弗陵,废了一帝刘贺,立了一帝刘病已,也就是刘询,古往今来,除了伊尹外,已经没有人可以和她刚提并论了。但人都会变,霍光也不例外,当妻子霍显把毒杀许平君的事情告诉他的时候,他选择了袒护。许平君是刘询在民间的结发妻子,两个人的感情十分深厚,但霍显为了让自己的女儿上位做皇后,买通了御医,毒杀了许平君。妻子的这种做法,如果是以前的霍光,可能会选择大义灭亲,但此刻的霍光,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霍光去世后仅仅过了两年,霍氏就被以谋反的罪名灭族,这背后既有政治上面的需要,也有汉宣帝的复仇,还有霍氏自身的原因。霍光在世时,尤其到了后期,在朝堂安插了大量自己的嫡系,这些人名义上是天子之臣,实际上都是霍氏一族,对于汉宣帝刘询而言,这些都是摆在面前的障碍,清除他们只是时间和机会的问题。这些人狂妄到什么地步呢?一个霍氏家奴因为争路的问题,和御史大夫的家奴发生了矛盾,于是霍氏家奴直接到了御史大夫府上兴师问罪,要知道御史大夫是仅次于丞相的政府二把手,结果怎么样呢?于是御史大夫亲自向霍氏家奴道歉,这件事才算被平息下来。而霍光的遗孀霍显,自己的排场比皇帝还高,把上林苑这个皇家园林当做了自家后院。本来要当差的霍氏子孙们,自己出去游玩,让几个家仆来顶班的事情比比皆是,完全无视皇帝的权威!
霍光有拥立之功,尽管霍氏被诛灭,但汉宣帝刘询并没有把霍光怎么样,霍光依然是功臣之首。卫霍一族的败落,是在卫青去世后开始的,到了巫蛊之祸时,达到了全剧的高潮。而霍光的霍氏一族被灭,就是从霍光去世后开始的,最后被灭族的理由是谋反。
综合来看,霍氏被灭族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是霍光这个人不学无术,没有什么学问,开始的时候,可以靠着谨慎低调,赢得了包括汉武帝在内的所有人的认同。但当权力无限膨胀后,失去了约束和束缚,霍光自己没有进一步提升自己,没有借鉴古人的前车之鉴,对族人的纵容和包庇,就成了霍氏的败因;第二是霍光以后,霍氏族人里没有一个能力强的人,他们大多数属于本事不大,但脾气不小的类型,还到处招摇;第三是霍光的遗孀霍显毒杀许平君这件事,汉宣帝一直把仇恨压在心底,他不是不知道凶手是谁,而是当时没办法惩治凶手罢了,霍光去世后,又经过了两年的准备,条件终于成熟了。
德不配位者,虽身居高位,难以续其势,厚德载物者,虽数历艰辛,难以挫其志。
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靠了哥哥霍去病的引荐,他才有了登堂入室的机会,成为汉武帝身边的郎官,进而得到汉武帝的赏识。霍光的特点和弟弟霍去病截然不同,霍去病处处锋芒毕露,而霍光则处处谨小慎微,在汉武帝身边几十年,办事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就凭这一点,就已经是其他人望尘莫及的了。霍光做事有多谨慎呢?举个例
2025-08-12 02:51:04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含义: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是很危险、会让人疲惫不堪的。启示:这句话并非让我们不要去追求知识,而是提醒我们要懂得取舍。在知识的海洋里,不可能面面俱到,要结合自身的需求和精力,有选择地去学习,避免盲目地贪多
2025-08-12 00:56:57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的最终下场,令人感慨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深深感慨。在那个战祸连年的时代,廉颇和蔺相如两位志同道合的人,其实内心向往的只是为国尽忠,力求战乱环境下的一方太平。但就在他们忠心耿耿为国尽职的过程中,却也被不解风情之人误解,甚至误导君主,最终付出了沉痛代价。廉颇和蔺相如
2025-08-11 03:24:01前言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之一,而赵国则是山东六国之一(燕、赵、韩、楚、齐、魏)。公元前325年,赵灵王开始称“赵王”。但是此时的赵国实力弱小,常被其他列国欺辱。赵灵王曰:“无其实,敢处其名耶?”废其号,并终生不再称王。之后的赵灵王便开始奋发图强,带领国人,衣着胡服,练习骑射,史称“胡服骑射”,
2025-08-11 02:07:55战国时期,骗子横行,恶棍当道,而苏秦完全是个另类。他身兼6国宰相,凭借合纵术,游走诸侯国之间。他曾递给秦国一份盟约,吓得秦惠文王15年不敢出函谷关。当时的燕国君王姬哙,年事已高,学习尧舜禅让,将王位传给德才兼备的国相,子之。图源网络 侵删这一惊世骇俗的决定,在兵荒马乱的战国年代必将产生皇室动乱。果然
2025-08-10 01:18:23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