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子嗣众多,一共有26个儿子,那么他最喜欢谁呢?按照明朝官方的说法,自然是第四子朱棣,“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心异之,独钟爱焉”。一个“独”字,突出了朱棣的特殊性,他是朱元璋、马皇后最疼爱的儿子,没有之一。然而真实的历史却不是这样!
那么他到底是谁呢?其实答案很简单,他就是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朱标虽然没有当过皇帝,但朱元璋在朱标死后,给予他的“待遇”已经超过了明朝的所有皇帝!有人说死后待遇再高,有什么用呢?您别忘了那句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封建时代,祭祀是与军事并列的头等大事。
那么朱标死后,到底得到了什么样的特殊“待遇”呢?事情还得从明朝万历末年说起,南京负责祭祀工作的太常寺少卿名叫刘曰梧,他在万历三十八年发现了一个非常问题。祭祀朱元璋的孝陵,“一岁凡三大祭,五素祭”,距离明孝陵几百步的明东陵是懿文太子的园寝,居然每年之内“九大祭,一素祭”。
大祭的规格很高,要用太牢来祭祀,所谓太牢指的就是用牛、羊、豕来祭祀。至于素祭,则只准备酒果,没有三牲,规格要低很多。也就是说,每年祭祀朱元璋只有三大祭、五素祭,而朱标居然有九大祭、一素祭,待遇规模比开国皇帝朱元璋还高。
朱标虽然是太子,但根本没有做过皇帝,虽然他曾被建文帝追尊为兴宗。但朱棣夺取皇位后,削去朱标的庙号,仍然改称懿文太子。然而现实却是,一直到明朝晚年,朱标享受的祭祀规格是明朝最高的,超越朱元璋在位的所有皇帝。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
负责祭祀的刘曰梧也不知道,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其中似有深意”。几年后,新任南京太常寺少卿桂有根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说自己每次在监视祭祀时,心理都会不舒服,因为朱元璋贵为开国皇帝,祭祀的待遇居然不如懿文太子朱标。
对于朱标祭祀规格超越礼制的这个问题,桂有根解释道:“是太祖当年以全礼爱其子,而今日遵奉祖宗之典,只以简约为之”。也就是说,朱标的祭祀规格,是由朱元璋制定的,朱棣在即位后,继续奉行,所以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明白朱标在朱元璋心目当中的地位了。朱元璋由于戎马生涯,得子比较晚,28岁时才喜得长子。朱元璋虽然儿子很多,但他最重视的就是朱标,延请宋濂为师,教导儿子。朱标十三岁时,朱元璋又让他接触社会底层,了解民生疾苦。
朱元璋称帝后,加封徐达、李善长等开国功臣为“太子三师三少”,负责教导太子处理军国政务。与此同时,朱元璋还言传身教,不断教导太子。到洪武十年,朱元璋下诏“自今大小政事,皆先启皇太子,然后奏闻”。在朱元璋的教导,朱标已经成为一位合格的继承人。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洪武二十五年,年仅38岁的朱标病死。朱元璋非常悲痛,在召见群臣时,这位冷血皇帝居然当众放声痛哭,大哭不止。之后不久,朱标的儿子被立为皇太孙,朱元璋压根就没想过立朱棣!朱元璋还做出决定,将朱标埋在自己陵寝的身边,还制定了超乎标准的祭祀礼遇。朱棣夺位后,也只能按照父皇的规定,“岁时致祭如常仪”。
参考资料:1.《明太祖实录》;2.《明太宗实录》;3.《明神宗实录》;4.《明史》;6.《明懿文太子陵陵祭逾制考论》
这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赵惠文王在位的后期,赵国拥有了十几年的和平,没有内忧,没有外患,贤人在位,政治清明,换作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休养生息,重振霸业最好的条件。可惜好景不长。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孝成王即位。公元前259年,秦国的军队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对阵,秦国的主将是王龁,赵奢已死,蔺
2025-08-23 00:42:02野史:李渊退位后日子有多难过?李世民:您宫女太多,回家嫁人吧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华夏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一个从平民起家,极终建立了一个大唐盛世的皇帝,李渊的经济生涯充满了权谋与智慧。然而,历史的洪流往往会将人推向不同的命运,李渊在退位后的生活也充满了戏剧性。尤其是李世民对他的态度,
2025-08-23 00:40:14秦国在商鞅的变法下,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却也在其他诸国面前,暴露出自己的野心。看着秦国日益强大,六国心中颇为忌惮。苏秦游说列国,提出来“六国协力抗秦的战略”,六国一体,便可阻止秦国东进中原,此计谋深得诸国心意。然而,有一个人的出现,让秦国摆脱了困境,最后更是助秦国东出函谷,挺进中原。他便是“连
2025-08-22 01:47:20三国一大特色是“主公+谋士+武将”三角组合,历朝历代都有主公和武将,唯有三国让谋士大放异彩。三国的谋士很多,早期最出名的几个大多依附袁绍或者曹操,比如袁绍的八大谋士,曹操的五大谋士。反观刘备,东奔西逃二十多年,居然没发觉谋士的重要性,直到遇上徐庶才明白过来,自己的队伍里原来一直缺了这么个角色。但是刘
2025-08-22 00:26:06思维方式对于人生的成功和幸福无比的重要。各种圣人传世经书里均有非常详细的描述。大部分书籍也是为了把作者的思维方式传递给读者,让读者接受。五月一日生也准备把国学,哲学,宗教学里要传达的思维方式,在未来的时间一一剖析,与各位朋友共同欣赏。现在,分享一个思维方式的公式:人生成功、幸福、长生=思维方式×心境
2025-08-21 01:27:55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