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英语:Lightning Conductor),或称引雷针、镦针,可以称为避雷导线,也可以称富兰克林针(命名自发明者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姓名)。是一种用于牵制闪电的电击到地面的设备,它是一种能截引闪电,将闪电的电流导入地下装置,并能在一定的面积范围内保护地面建筑物或电力设备,使受电击物备免受雷电破坏的金属物装置。常用的制造材料为铜。
避雷针的原理是利用尖端放电现象,让地球大气层中雷云中的电荷及时地释放,通过避雷针进入地球地面,将电荷减低及中和,避免其过分的积累而引发巨大的雷电击中事故,并保护被雷电击中的建筑物或设备。同时,在雷电发生时,避雷针还能吸引雷电的放电通道,让雷电电流从避雷针流入地球的土地里,避免巨大的电流对建筑、设备、树木造成破坏或者伤害偶然在地面之上走动的动物。
避雷针是广泛地使用于全世界的建筑物避雷系统中,并且效果良好,因为它们大大地减少了与闪电相关的火灾和建筑物结构损坏。
早期美国科学家认为避雷针向天的一端应该是一个尖端形状,而英国科学家则认为向天的顶端应是一个球体形状的效果比较好。事实上,实际试验证明最佳的避雷针是棒状,顶端略钝。为发挥避雷针的作用,避雷针应安装在建筑物的最高点,以低电阻的电缆接地到地下的土地或水。
避雷针保护的区域为锥形,其地面范围的半径约为避雷针到地面的距离。避雷针不能完全避免被保护的建筑或电力设备被雷电击中,只能降低被击中的机率。同时因为大地电阻的存在,避雷针被雷电击中时会抬高其附近地面的电势,所以,在雷雨天气时不能靠近避雷针,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亚洲
中国
唐代《炙毂子》一书在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汉朝时柏梁殿遭到火灾,一位巫师建议,将一块鱼尾形状的铜瓦放在层顶上,就可以防止雷电所引起的天火。屋顶上所设置的鱼尾开头的瓦饰,实际上兼作避雷之用,可认为是现代避雷针的雏形。而早在这铜瓦以前,中国已经有了避雷针,一般以龙头为装饰,龙嘴里有避雷针头。
法国旅行家卡勃里欧别·戴马甘兰1688年所著的《中国新事》一书中记有:中国屋脊头尾两端,都有一个仰起的龙头,龙口吐出曲折的金属舌头,伸向天空,舌根连结一根细小的铁丝,直通地下。这种奇妙的装置,在发生雷电的时刻就能发挥避雷作用,避免雷电击毁建筑物;若雷电击中了屋宇,电流就会从龙舌沿铁线行至地底下,避免了雷电击毁建筑物。这说明,中国古代建筑上的避雷装置,在大批量和结构上已和现代避雷针基本相似。
斯里兰卡
某些最古老的避雷导线也可以在斯里兰卡找到,好像追溯到一千年前的阿努拉德普勒王国的地方可发现由铜制成金属物安装在每个建筑物的高处点。
美洲
美国
现代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于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中所发明的。当时他是用了一个捕捉雷电的风筝实验作试验。此风筝实验证实了他的推测理论,并发明了避雷针。
在船舶上使用
英国人哈利士(William Snow Harris ,1-4-1791 – 22-1-1867)于1820年发明了在木帆船使用的避雷针装置。
在飞机上的使用
飞机外壳为金属,因此即使被雷击中,并不会对机上乘员造成伤害,飞机的机翼也会装有放电棒以将电能释放回大气之中。但由于鼻锥内装有雷达,故鼻锥外壳不能使用金属材质,为保护雷达,机鼻外壳嵌有几条金属线,雷击时金属线会吸收电流导到金属的机身,降低雷达受损的机率。
王翰,字子羽,并州晋阳人,具体生卒年不详。他年少聪慧,恃才傲物,善饮酒。二十出头便进士及第,然此后仍饮酒为事。王翰的仕途并不顺利,主要在开元年间做官。他先后到张嘉贞、张说的礼遇和举荐,曾任昌乐县尉、秘书正字、通事舍人、驾部员外郎等职。后因张说罢相,王翰也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然而在仙州后,仍旧喜
2025-08-28 06:30:20前言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合纵连横总称为纵横家,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公孙衍等,秦国有张仪,东方六国有苏秦,苏秦身佩六国相印即六国合纵长,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张仪入秦为相根据《史记》的记载,苏秦之所以入秦,还得益于楚国相国昭阳的欺辱和苏秦的压迫,张仪的一生就好像被规划好了一般。张仪本是魏国人,在
2025-08-28 06:07:07魏文侯不拘一格任人才是广为人知的,他每任用一个重要的大臣都是经过侧面多方打听的,认为合适了,才放手去用。西门豹是相国翟璜推荐的,经过魏文侯的认可,被任命为邺城令。邺城是魏国的一个重要地方,它北临赵国,扼守着赵国通往中原的门户。魏文侯虽然一直以来都奉行三晋联合的政策,但对赵国向南扩张势力还是有所忌惮有
2025-08-27 04:23:55在中国历史上,霍去病是一位令人铭记的军事天才,他以年轻的身份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汉朝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汉武帝时期的名将,霍去病不仅是汉朝对抗匈奴的重要力量,更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本文将为您揭开霍去病的传奇人生,探讨他的军事成就、性格特点以及他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一、
2025-08-27 01:13:30公元前257年,11月。武安君白起死了,而且是被秦昭襄王赐死的。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四方,秦国人听到后叹息不已,东方六国却闻之大喜,拍手称快。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白起太能打了。白起从正式领兵以来,就带着一伙嗷嗷叫的老秦人到处攻城略地,前后三十七年,斩首近百万,杀的是六国惶惶不安,闻之色变。现在秦国
2025-08-26 04:15:58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