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诗圣是谁(“诗圣”杜甫,凭实力打脸)

15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10 08:00:15    

文/沧海明月生

杜甫

公元765年,时任剑南节度使的严武暴毙于成都,年39岁。

好友杜甫在丧礼上为他写下了《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其中“颜回竟短折,贾谊徒忠贞”两句,将其与安贫乐道的颜回、西汉才子贾谊相提并论。

一生潦倒失意的杜甫,忧国忧民品性高洁,鲜有阿谀奉承之举,然而这两句诗却是凭实力打脸。

因为棺材里的严武,生前绝不是善茬。

01

恶魔发迹

严武,字季鹰,唐玄宗时中书侍郎严挺之的儿子,自幼少年老成,日常行事常有惊人之举。

8岁那年,严武无意间撞见母亲裴氏独自哭泣,一问才知道父亲独宠姬妾英娘,对年老色衰的裴氏百般刁难。

于是有一天,趁着英娘熟睡,严武手执尖锥,将她脑袋扎稀烂。

仆人们目睹惨烈,对这位小恶魔也是心有余悸,集体向严挺之求情:“小公子与英娘嬉戏,不小心失手杀了她。”

严武却理直气壮地大喊:“天下岂有厚姬妾而虐待妻子的臣子?人就是我故意杀的。”

严挺之听罢,:“真是我严挺之的好儿子!”

虎爸严挺之这句感叹究竟是赞许,还是无奈,说不好。

但可以确定的是,由于达不到判刑标准,8岁的杀人犯严武逃脱了法律制裁。

《新唐书》中道:

“武字季鹰,幼豪爽。母裴不为挺之所容,独厚其妾英。武始八岁,怪而问其母,母语之故。武奋然以铁锥就英寝,碎其首。左右惊白挺之曰:郎戏杀英。武辞曰: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儿故杀之,非戏也。父奇之,曰:真严挺之子!”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奉命留守的太子李亨,在部将的拥戴下摇身一变成了唐肃宗,木已成舟,远在西川避难的唐玄宗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对于那些郁郁不得志的人而言,这也是一次重新选择人生的机会。

时年30的严武,父亲亡故后成了京漂。

宰相房琯早年和严挺之有些交情,在他的举荐下,严武绕过了科举,担任绵州刺史不久升任为剑南节度使,并由此走向了人生巅峰。

02

骄悍强人

吐蕃人对中原一直心存觊觎,常年派兵侵袭。

大唐面对这个地广人稀的边陲小国也是鞭长莫及,纵然是一代雄主李世民,也不得不将宗氏女封为文成公主用于和亲。

更别说如今胡人叛乱,若是吐蕃与叛军两面夹击,则大唐危矣!

公元763年,唐玄宗、唐肃宗相继驾崩,唐代宗李豫即位。

奉诏入京的严武被任命为黄门侍郎,监修唐玄宗父子的陵寝。

工期进行到一半,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占据西川扼守剑阁,切断巴蜀通往长安的栈道,企图自立为王。

更危险的是,吐蕃趁机发难,相继攻陷了蜀地三州。

以写边塞诗闻名的高适此时正主政西川,事实证明,这个动不动就写铁甲雕弓的诗人,并没有多少实战经验。

无力抵抗的高适连连向朝廷告急,临危受命的严武再次以剑南节度使的身份前往蜀中平叛。

公元764年7月,手握重兵的严武率兵西征,一出手就惊艳了天下。

在当狗城(四川理县西南部),他以极小的伤亡击溃吐蕃主力,杀敌七万;

一个月后他又率军乘胜追击,将吐蕃人占据的地盘,全部重新纳入大唐的版图。

严武一战成名,朝野震惊。

大唐开国一百多年对吐蕃也罕有如此战绩,大喜过望的唐代宗下旨,封严武为郑国公。

权力是最好的春药。

登上人生巅峰的严武,内心的欲望迅速膨胀。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

严武在蜀中广建豪宅,姬妾成群,仆役无数,俨然成了蜀中的皇宫。

厨子烧道菜合胃口、舞姬回眸一笑,严武立马“赏,赏,赏”,出手就是百万。

如此奢靡的生活比如导致高额的财政空虚,为此严武在蜀中横征暴敛,以致于当地百姓叫苦连天——谁想严武的搜刮比烧杀抢掠吐蕃人更甚!

谁让我一时不快活,我就让他一世不快活!

严武可能没有说过这句话,但却是这么做的。

梓州刺史章彝拜见他时礼节不周,被恼羞成怒的严武当场杖杀。

消息一出,蜀中人人自危。

倒是有位大咖早就看出他不是啥好鸟,还写了首诗规劝世人不要到蜀地来,而这首诗一千多年后还成了语文教材上的经典篇目。

(对《蜀道难》的创作背景,从唐代开始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此为其中一种。)

03

好友反目

大咖叫李白,那首诗便是《蜀道难》。

李白这样的人精,当然不会在诗中直接揭露严武的暴行,他用隐晦的笔触这样写道: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李白在诗中,劝人早还家,那两人其实都是他好友。

一位是严武的伯乐房琯,另一位就是诗圣杜甫。

这倒不是李白独具慧眼,而是严武人品之低劣,早有迹象可循。

严武在蜀中混得风生水起时,宰相房琯在朝中受排挤被贬黜蜀中。

两人相见时,严武竟对恩公房琯颐指气使:不要和我套近乎,注意分清上下级关系。

而相对于房琯,杜甫的遭遇可谓险象环生。

两人的交情,还得从上一辈说起。

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和严武的父亲严挺之是至交好友,虽然比杜甫小14岁,但严武依然将杜甫视为发小。

当得知杜甫流落到成都,已是剑南节度使的严武便诚心邀请他出任府中的幕僚,并举荐他担任节度使参谋和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

纵观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仕途失意,这个职位是他政治生命的顶点,后世所称的“杜工部”,即源于此。

出于对严武的感谢,杜甫先后为他写了二十多首赞诗,要知道他毕生所著也不过1500首。

严武对杜甫也不错,杜甫对严武的感恩也是出自真心。

但对于严武的奢靡之举,杜甫不太看得上。

对于这位落魄的发小,严武的厚待中,也存在着居高临下的施舍。

譬如他在公众场合称呼杜甫为“杜二”。

杜甫在兄弟中排行老二,称杜二也是名副其实,不过严武这样将他视作家奴呼来喝去,也极大的伤害了杜甫的自尊。

一次酒醉,杜甫闯入严武的卧榻旁,对着严武叹息道:“严挺之怎么会有这样的儿子?”

在那个年代,当面直呼某人先辈的名讳,是极大的不尊重。

严武碍于情面没有发作,内心却起了杀心。

《新唐书·杜甫传》: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所幸严武的母亲裴氏深知儿子的心狠手辣,用一艘小船,送杜甫一家离开了成都。

严武的恶名,逐渐被朝廷得知。

几个月后,严武突然离奇死亡了。

人死为大,朝廷不仅没有追究,还追赠他为尚书左仆射。

《新唐书·杜甫传》:

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

04

严武为何死的这般巧合?真实情形不得而知。

但在创作于北宋年间的《太平广记》里,却描绘得绘声绘色。

说严武早年在京城居住时,邻家有位美女艳绝天下,于是他收买了美女身边的侍女,两人非法同居了个把月。

担心时间长了事迹败露,严武企图带她到淮河一带定居。

美女的父亲发现后报官,严武随即被列为通缉犯,自知难逃的他用酒将美女灌醉,解下琵琶弦将其勒死,再将尸体抛入水中。

公元765年深夜,睡梦中的严武突然被一披头散发的女鬼惊醒,那女鬼指着他大骂:“我本是名门闺秀,失德失节与你私奔,没有半点辜负你,你却残忍将我杀死,我已经告到冥府,会有冥官替我索命报仇!”

严武吓得惨叫,等家人赶来时,发现他早已气绝。

这个故事有几分是真,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严武死后,继任者剑南节度使郭英与严武的部将崔旰不合,双方纷争不已,郭英被杀后,他的部将又讨伐崔旰。

蜀中再度陷入内乱…

杜甫困难的时候,真正帮他的哥们,与杜甫交心之人,就高适和严武两人儿。

高适以后再说。

那李白呢?更多是偶像。

单看“颜回竟短折,贾谊徒忠贞”这两句,杜甫确实打脸。但掺上情谊,就情理了。

so,与人交往,记住两句话:

一,虎生尤可近,人熟不堪亲

关系再好也要有点界限感,不论与谁

二,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一般人初识比较客气拘谨,混熟之后就容易马虎怠慢,以致不和甚至闹翻

朋友如此,夫妻尤甚!

相关文章

因口臭被武后弃用的诗人一一宋之问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

被司马迁赞“翩翩浊世佳公子”的赵胜 其实庸人一个?

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

为何李世民的评价很高 因为25岁左右能打下基业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个

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

李世民弥留之际暗中布局,为李治留下良臣,开拓大唐万里江山

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

李世民:那个“开彊拓土”的唐朝皇帝

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