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 陈洪绶《归去来图》局部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祖籍鄱阳郡枭阳县(今属江西都昌),原本家世显赫,曾祖父是东晋名将、大司马陶侃,祖父陶茂曾为武昌太守。
到了陶渊明父亲这一辈,家道中落,其事迹不见记载。
陶渊明自幼好学博闻,善写诗文,聪颖而洒脱不羁,不喜欢受世俗的束缚,乡邻们对他非常敬重。
陶渊明成年后,因为“亲老家贫”的缘故,在州中担任祭酒,因为讨厌这份工作,不久就辞职了。
州里的长官召他做主簿,他不为所动,在乡下耕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后来得了重病,体力活干不了了,家里陷入窘境。
陶渊明
江州刺史檀道济登门探视,此时的陶渊明卧床不起,已经饿了好几天了。
檀道济好言相劝说:“贤明的人处世,如果君主荒淫无道才会选择避世隐居,朝廷开明就出来做官,当今属于文明的世道,你何苦糟践自己呢?”
陶渊明回答说:“我不敢冒充贤明的人,我的志向也无法和贤者相比。”
这话接的不软不硬。
檀道济把连年灾荒,民不聊生的世道说成是“文明之世”,陶渊明是无法接受的,他用这些话回怼,檀道济被噎得说不出话。
为了缓解尴尬局面,檀道济命随从送上酒肉给陶渊明,陶渊明不屑一顾,竟挥手送客,檀道济臊眉耷眼离开了陶家。
陶渊明
他曾向一个亲戚说:“我只是想当小小的一县之长,过着隐居的生活,总可以吧?”
陶渊明后来被朝廷征召为建威参军,朝廷果真安排陶潜到彭泽担任县令。
陶渊明上任第八十一天,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视察,上级派人视察。
东晋官场的惯例是地方官要贿赂、巴结督邮,还得穿戴整齐恭候在城门外。
当时,有个下属提醒陶县令,应该送一些财物给督邮,并举行欢迎仪式。
陶渊明叹息一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耻于巴结权贵,陶渊明连小县令也不愿当了,最终解下官印,辞去了官职。
陶渊明
回到家乡,过着清苦的田园生活。
虽然失去了朝廷的俸禄,却留下了尊严和自由。
“五斗米”是晋代县令的俸禄,在此代指利禄。
还有一种解释是,晋朝王公贵族信奉“五斗米道”,“五斗米”代指权贵。
“不为五斗米折腰”,后人用来比喻为人有骨气,不因为利禄向权贵低头。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