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 陈洪绶《归去来图》局部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祖籍鄱阳郡枭阳县(今属江西都昌),原本家世显赫,曾祖父是东晋名将、大司马陶侃,祖父陶茂曾为武昌太守。
到了陶渊明父亲这一辈,家道中落,其事迹不见记载。
陶渊明自幼好学博闻,善写诗文,聪颖而洒脱不羁,不喜欢受世俗的束缚,乡邻们对他非常敬重。
陶渊明成年后,因为“亲老家贫”的缘故,在州中担任祭酒,因为讨厌这份工作,不久就辞职了。
州里的长官召他做主簿,他不为所动,在乡下耕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后来得了重病,体力活干不了了,家里陷入窘境。
陶渊明
江州刺史檀道济登门探视,此时的陶渊明卧床不起,已经饿了好几天了。
檀道济好言相劝说:“贤明的人处世,如果君主荒淫无道才会选择避世隐居,朝廷开明就出来做官,当今属于文明的世道,你何苦糟践自己呢?”
陶渊明回答说:“我不敢冒充贤明的人,我的志向也无法和贤者相比。”
这话接的不软不硬。
檀道济把连年灾荒,民不聊生的世道说成是“文明之世”,陶渊明是无法接受的,他用这些话回怼,檀道济被噎得说不出话。
为了缓解尴尬局面,檀道济命随从送上酒肉给陶渊明,陶渊明不屑一顾,竟挥手送客,檀道济臊眉耷眼离开了陶家。
陶渊明
他曾向一个亲戚说:“我只是想当小小的一县之长,过着隐居的生活,总可以吧?”
陶渊明后来被朝廷征召为建威参军,朝廷果真安排陶潜到彭泽担任县令。
陶渊明上任第八十一天,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视察,上级派人视察。
东晋官场的惯例是地方官要贿赂、巴结督邮,还得穿戴整齐恭候在城门外。
当时,有个下属提醒陶县令,应该送一些财物给督邮,并举行欢迎仪式。
陶渊明叹息一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耻于巴结权贵,陶渊明连小县令也不愿当了,最终解下官印,辞去了官职。
陶渊明
回到家乡,过着清苦的田园生活。
虽然失去了朝廷的俸禄,却留下了尊严和自由。
“五斗米”是晋代县令的俸禄,在此代指利禄。
还有一种解释是,晋朝王公贵族信奉“五斗米道”,“五斗米”代指权贵。
“不为五斗米折腰”,后人用来比喻为人有骨气,不因为利禄向权贵低头。
这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赵惠文王在位的后期,赵国拥有了十几年的和平,没有内忧,没有外患,贤人在位,政治清明,换作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休养生息,重振霸业最好的条件。可惜好景不长。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孝成王即位。公元前259年,秦国的军队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对阵,秦国的主将是王龁,赵奢已死,蔺
2025-08-23 00:42:02野史:李渊退位后日子有多难过?李世民:您宫女太多,回家嫁人吧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华夏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一个从平民起家,极终建立了一个大唐盛世的皇帝,李渊的经济生涯充满了权谋与智慧。然而,历史的洪流往往会将人推向不同的命运,李渊在退位后的生活也充满了戏剧性。尤其是李世民对他的态度,
2025-08-23 00:40:14秦国在商鞅的变法下,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却也在其他诸国面前,暴露出自己的野心。看着秦国日益强大,六国心中颇为忌惮。苏秦游说列国,提出来“六国协力抗秦的战略”,六国一体,便可阻止秦国东进中原,此计谋深得诸国心意。然而,有一个人的出现,让秦国摆脱了困境,最后更是助秦国东出函谷,挺进中原。他便是“连
2025-08-22 01:47:20三国一大特色是“主公+谋士+武将”三角组合,历朝历代都有主公和武将,唯有三国让谋士大放异彩。三国的谋士很多,早期最出名的几个大多依附袁绍或者曹操,比如袁绍的八大谋士,曹操的五大谋士。反观刘备,东奔西逃二十多年,居然没发觉谋士的重要性,直到遇上徐庶才明白过来,自己的队伍里原来一直缺了这么个角色。但是刘
2025-08-22 00:26:06思维方式对于人生的成功和幸福无比的重要。各种圣人传世经书里均有非常详细的描述。大部分书籍也是为了把作者的思维方式传递给读者,让读者接受。五月一日生也准备把国学,哲学,宗教学里要传达的思维方式,在未来的时间一一剖析,与各位朋友共同欣赏。现在,分享一个思维方式的公式:人生成功、幸福、长生=思维方式×心境
2025-08-21 01:27:55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