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在天愿作比翼鸟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背后有一个什么爱情故事)

231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11 15:14:22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人们对爱情美好的期许,也是一句忠贞不渝的誓言。这句话几乎人人都知道,可它背后的故事却很少有人了解。

你以为连理枝天生就是长在一起的吗?不,不是,至少传说中不是。

战国时期,宋康王戴偃驱车出游,来到河南封丘。见一采桑女子貌美过人,便心生恶念。为了能时常看到她,康王令人在青堆村东筑一土台望之,名为青陵台。接着他差人访查,得知是此女子是中书舍人韩凭之妻息氏。于是康王命韩凭将妻子献给他,韩凭夫妇不从,凭在台下自杀,息氏亦投台死。

宋康王将其二人分葬于大路两旁,不准合墓。后两墓各生一梓树,根交于下,枝交于上,树栖鸳鸯,雌雄各一,声音凄婉感人。宋人哀之,给这棵树起名为「相思树」。文人墨客,对此多有题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路过此地时,感触颇深,于是就有了他著名的诗篇《长恨歌》中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千古绝唱。

还有一个更古老的传说,相传混沌之初,玉皇大帝的一个女儿流落人间。因其父为玉皇,人们称其女为玉女。她降生在两江之交的地方——雅砻江与金沙江汇合处的一户农家。玉女长得十分美貌,不仅天姿聪慧,而且心地善良。她与邻居的田姓小伙子自幼一起玩耍,一起放羊,一起长大成人。

后来当地的头人他抓走了玉女,田姓小伙子得知后邀约了几个村子的伙伴前去要人,闹得天翻地覆。这场人间争斗又被玉帝得知,玉帝派出天兵天将,要人间交出玉女。小伙子趁乱救出玉女,二人逃到金沙江边,天地为媒,结为夫妻。玉帝要玉女返回人间,玉女不从,玉帝降洪水于金沙江淹死了二人。洪水退去后,江边长出了连理枝。

钱蕙荪是大家闺秀,其父爱如掌上明珠。蕙荪长到十三四岁的时候,就美丽出众,且以文才知名。前来求婚的人络绎不绝,父亲总要亲自考试。可就算父亲看过眼的,到蕙荪那里也会被驳回,而且理由十分中肯。惹得表兄梁霞城说她“你的才华,真可以说是上官婉儿再生。”

这个叫梁霞城的年轻人,与蕙荪为中表兄弟,擅长诗词。蕙荪的母亲去世后,后妈对她很约束很严,蕙荪平时循规蹈矩,唯独与霞城表兄十分亲密,二人互相读书请教,整天在小屋里谈诗论文,一点也不避嫌疑。二人互生爱意,可梁霞城的父亲却不同意自己的儿子娶表妹为妻。蕙荪知道后,整日哭泣,也未将心意告诉父亲。

后来,钱家回乡养老,霞城也因事到外地。直到有一日,一位姓秦的公子到来,他家世好,样貌好,又有才华,钱父没跟女儿商量就答应了这门亲事,直到两家议定互送聘礼时蕙荪才得到一点消息。表哥听说后也匆忙赶回,可木已成舟,二人相顾无言。最终,蕙荪自杀,表哥随她而去,两家人将二人合葬,园中长出了两棵树,枝叶交缠。

相关文章

战国时期,魏国公子信陵君有大功于国家,为何最后却落寞而终?

战国时期,信陵君以一己之力压制住了秦国东侵的脚步,挽救了赵国,为魏国,甚至为所有的中原国家争取了十年时间,但却仅仅因为魏安釐王的不信任导致信陵君落了个悲剧的结局。身为魏国的君主,魏安釐王并没有太多本事,但他的弟弟魏无忌,也就是信陵君可不一样,信陵君为人谦逊和善,十分会任用贤能,有几分魏文侯的味道。魏

2025-05-11 00:16:22

杀晋鄙,救邯郸,招贤纳士大败秦军,信陵君之死!

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

历史上最圣明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圣明的皇帝之一。他出生于唐朝,是唐朝创始人之一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许多伟大的政策和改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治理方法李世民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领导者,他的治理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他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了科举制度

2025-05-10 00:05:19

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魏无忌,为何刘邦如此敬佩他?

前言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剑拔弩张、兵戈四起的时代。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品德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魏国公子魏无忌就是备受尊敬的一位。而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如此敬佩魏无忌,正是因为他在战国时期所展现出的卓越品质和出色才华。那么魏无忌究竟是一个怎么

2025-05-09 09:47:42

信陵君盗虎符救赵之后,为何沉迷酒色而死?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之所以叫战国,原因只在于一个“战”字。从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七雄”之间的争战长达250多年。战国后期,赵国委任赵奢和廉颇为大将,蔺相如为相国,在三位的共同努力下,赵的国势稍微地强盛了一些。后来赵奢去世,便由廉颇一人担当大将。直到公元前260年,秦王派遣王龁攻

2025-05-09 08:42:04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