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太上老君是谁(真正的“太上老君”,不是老子)

156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12 12:12:24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极大地丰富中国的文学作品,许多神话中的神仙都和道教有关,比如在民间和一些文学作品中,老子被称为”太上老君”,被尊为道教的始祖。但是,老子和道教到底有没有关系呢?

第一,道教的前身

古代,邹衍创造了阴阳五行之说,后来的方士借用阴阳五行之说,解释他们的方术,发展为道教的前身方仙道,”方”指不死的神奇方术,所谓”仙”指长生不死的神仙。而”成仙”在现实中又深受统治者重视,其鼓吹的神仙之说,更是受到统治者的垂青。

到了战国时期,神仙方士和阴阳五行之外,黄老之学也在流行。西汉初期,鉴于秦朝任用法家导致二世而亡的教训,西汉选择了清静无为的黄老之学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国策。由于统治者的提倡,黄老之学的影响日益扩大。一些神仙方士为了迎合统治者的需要,也为了自身的发展,就把黄老之学和神仙方术相结合,使得黄老之学的宗教色彩日益浓厚。

汉武帝时期上书讨论神怪奇方的术士多达万人。东汉时,光武帝的儿子楚王刘英,在晚年更是推崇黄老之学,此后,皇帝和老子被进一步神秘化,最终形成了以尊奉老子为神明的黄老道。可见老子和道教本无具体联系,他创造道教更是无谓之谈。

第二,道教的形成

黄老道后来又与方仙道合流,逐步演化成道教,道教的最终形成还有其政治原因。道教追求的目标是得道成仙,认为通过自身的修炼是可以做到延年益寿,长生不死的。东汉从和帝开始,外戚和宦官开始把持朝政,政治异常黑暗,豪强地主则凭借权势,大肆兼并土地,大量农民被迫成为依附豪强地主的佃农或者雇佣,受到残酷的剥削,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加上地震、蝗虫等自然灾害接踵而至,瘟疫疾病流行,最终使整个社会处于极大的动荡之中,广大劳动人民需要精神寄托。渴望摆脱这种深重的生活灾难,而统治阶级处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也企图摆脱这种严重的社会危机,寻求长生,永享富贵。他们都急需一种外力来改变现实,于是已经具有一种宗教雏形,并在一定范围内广为流传的道教脱颖而出,被上层统治者和下层劳动人民所接受。所以从历史发展来说,道教的产生也是一种客观的社会需要。

第三,道教的派别

道教主要分为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其中太平道的形成是因为一本经书《太平经》,张角以此书为经典,自称大贤良师,他在各地传教,手持节杖,教病人叩头思过,饮符水以治病,广大人民群众饥寒交迫,生活痛苦,便把太平道作为精神寄托加以信奉,张角传教十多年,足迹遍布黄河两岸,信徒有数十万之多。

而五斗米道,是因创始人张陵入过太学,通达五经,建立道团,奉老子为教主,尊其为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依据《太平经》做道书24篇,自称出自太上老君口授,张陵向群众传道,受道人都要出五斗米,因此被称为五斗米道。后来张陵被道徒尊为天师,所以后来也叫天师道,后来张恒继续父亲传道,后来张恒的儿子张鲁又继续。可见张陵是在借助老子的名气为自己打开传教的道路,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太上老君”,道教始祖。

而五斗米道和太平道最初主要是在下层群众中流行,都受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的影响。早期的道教反应了劳动群众的愿望和思想要求,具有朴素的平等观念,和反对地主阶级的剥削思想,因此深受农民群众的拥护,并为农民起义所利用。

第四,道教被农民起义所利用

公元184年,太平道发动黄巾军起义,张角按照军事编制,把三十万教徒分为三十六方,并设置统领进行指挥。黄巾军起义虽然在历时九个多月后宣告失败,但其余波却延续了十多年,沉重打击了东汉政府,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张鲁率众和五斗米道相呼应,在汉中今陕西西南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维持统治三十年。随着黄巾军起义的失败,太平道被视为非法团体,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最终解体,张鲁政权也于215年被曹操所灭。

曹操对道教的镇压与利用,限制和改造相结合的手段,把一些盗图方士集中在自己的统治中心,防止他们再进行传教活动,但是五斗米道并没有因此而中落,而是随着张鲁的东迁,更广泛地流传到江东一带,在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两大道教派别,相继和发展的同时。

第五,道教对神仙的影响

在曹操打击道教后,有一些黄老道和方仙道的方士仍然坚持独立活动,他们隐居山林,隔离尘世,继续参悟修道、养生、炼丹等方术,并有一些著述传世,如《列仙传》,收集了三皇五帝时代到汉代的70位神仙,对每位神仙的事迹都做了简述并附有赞语,其中不少故事被后世百姓和文人所传颂引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金丹派道经,魏伯阳,他留下了道教史上第一部炼丹著作,《周易参同契》,该书被后代道士奉为万古丹经王,最后发展成了道教的丹鼎派。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道教思想主要源于道家思想,和方士所鼓吹的神仙思想和方术,此外还吸收了古代的宗教思想和巫术自己阴阳五行,谶纬神学等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道教曾一度受到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致使其民本思想逐渐减弱,转而主张修身养性,于是修道成仙的思想变成了道教的主旨,这又恰恰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心理需求,因此道教最终受到统治阶级的喜欢和推崇,并发展成为我国盛行的主要宗教之一。

相关文章

石碏不护恶子

卫庄公有三个几子,长子仁义,次子知礼,只有小儿子州吁为人骄纵。州吁是庄公的爱妾所生,所以庄公十分溺爱他,对他的所作所为不管不问。卫国的大夫石碏为人正直,看不惯州吁的所作所为,经常劝说庄公管教其子。庄公不听。石碏有一个儿子叫石厚,从小就和州吁混在一起,为所欲为,经常做坏事。石碏知道后,便严厉地责骂他,

2024-11-23 11:00:10

解读《石碏大义灭亲》背后的真相

有句话叫做“虎毒不食子”,为什么石碏会杀死自己的儿子呢?今天让我们来仔细品读一下《左传》之石碏大义灭亲的故事。春秋时期,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的妹妹为妻,名叫庄姜。庄姜长得很美,卫国人特地为她作了一首诗叫《硕人》。但是庄姜没有生孩子,后来卫庄公又娶了一个陈国女子,名叫厉妫。厉妫生下一子孝伯,可惜孝伯又夭

2024-11-23 10:45:31

仕途不得意,爱情不得意,长寿的陆游一生都不得意

历史上的陆游,是个非常长寿的诗人,85岁!可你别以为他生活顺遂才如此长寿,他的一生,非常不得意!心有所爱,却不能长相守,又被迫娶了别人;胸怀壮志,却仕途坎坷,终其一生也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让我们推开这扇历史的门,看看陆游漫长却悲哀的生平。陆游这长寿的一生,很是悲催。但简单来说,基本用三首诗就可以概括

2024-11-23 10:31:26

大义灭亲的典故:卫大夫石碏

话说州吁、石厚得胜而归,但因其“好兵、弑桓公,卫人皆不爱”。州吁对石厚说:“老百姓还不服我,怎么办呢?”石厚说:“我父亲当年在朝廷里人人敬佩,主公要是把他老人家请出来,与共国政,您的君位也就稳了。”州吁想着有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支持他,或许比打仗有用,就命石厚取白璧一双,白粟五百钟,请石碏入朝议事,石碏

2024-11-23 10:16:23

风流千古“钗头凤”——爱国诗人陆游侠骨柔情的一面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秋谁堪仲伯间。岁月如流,功名似梦。一片豪情雄心,化做无限感伤悲愤。一代文豪陆游,一生宦海浮沉,天资慷慨,独以为国复仇雪耻为己任。早年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因一首“钗头凤”成为一时佳话,千古

2024-11-23 09:46:52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