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学者茅坤认为,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更是太史公最得意之文。”在一幅著名的对联,将项羽的破釜沉舟与勾践的卧薪尝胆并列,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也充分说明笃志的重要性。
历史上的巨鹿之战,是楚霸王破釜沉舟的胜利之战,更是秦王朝军事势力被瓦解的失败之战。昔日,楚霸王威风无比,九战九捷,成为军事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而破釜沉舟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也让后世的无数人为之赞叹不已。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去一起了解一下,楚霸王是如何力挽狂澜,将秦军一举歼灭的。
在公元前207年,秦朝时任秦军上将军的章邯,在楚地将反秦义军的将领项梁斩杀,使得当地的反秦势力几乎消灭殆尽。这使得秦军认为:楚地已经不可能再有反军,不会再对秦王朝统治造成威胁。所以,章邯便带领二十多万大军,同时,调派长城军团二十多万亲兵南下支援,一同北上去攻打赵地。
一共四十多万秦军一举进攻,将赵王歇团团围困在巨鹿城内,万般无奈之下,赵王只能派遣使者,到周边的各个小诸侯国去寻求帮助,虽然各国也纷纷履行了约定,派兵给予了支援,但实际上,他们还是惧怕秦军部队的,援军只是在巨鹿城北驻扎下来,根本没有一兵一卒敢真正前往巨鹿营内营救赵王。
就在这个时候,素与秦军有杀叔父之仇的项羽,主动向楚怀王请命,想要帅军北上营救赵王。但是,楚怀王没有让项羽做上将军,而是任命了宋义做为首领,项羽为次将,范增做末将,带领六万多人北上支援赵王。同时,让刘邦去西征,灭秦朝。不仅如此,还定了一个怀王之约,就是说:“哪个人先打进了关中,哪个人就是关中之王。”
这样的一个举动,足以看出,楚怀王具有较高的政治领导才能,以及军事部署能力。同时,也可以看出,他对项羽是有所防范的,这也为后来项羽对楚怀王痛下杀手埋下了伏笔。
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记载,宋义率领着六万大军来到安阳之后,就停下来不走了,带着楚军与章邯大军隔水相望。项羽跟宋义说:“这个时候,我们楚军在外面进攻秦军,赵在城内响应,里应外合,秦军必败。”
宋义却回答道:“让秦、赵两国先打一会,如果,赵王赢了,那么,我们也就不用去了;如果,秦赢了,想必经过这一战,实力也会锐减,我们再过去打秦,相当于是坐享渔翁之利的。”宋义接着还说:“如果说,论骁勇善战,我宋义跟你项羽是没法比的,但是,如果论智慧和谋略,我应该还是会略胜你一筹的。”
就这样,楚军在接连的大雨天气中,按兵不动。但是,天气的寒冷,粮草的持续消耗,使得军内的士兵受冻、挨饿,军营内部也是怨声载道。见到这样情形,项羽甚是生气,这些都是因为宋义的所谓“谋略”造成的。所以,项羽果断将宋义杀死,并且,亲自带领着部队大军向前逼近,准备大举讨秦。
项羽先是命令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大军作为前锋,帮助楚军开路,同时,切断了秦军粮草补给的必经通道。随后,项羽率领部队的主力大军渡河而上,并颁下命令:上岸后,将船都捣毁。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破釜沉舟”,让所有的士兵,每个人仅带着两三天的干粮上战场,以这样的行动表明誓死一战的决心。
项羽面对诸位将领说道:“我们这次来这里打仗,只能进,不能退,没有退路的我们,必须在三天之内,将秦军打败。”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没有退路的士兵,就犹如亡命之徒,上战杀敌也必定的骁勇无比。同时,这样的举动,也看出了项羽,这个勇猛的军事将领,鼎鼎有名的西楚霸王,在面对这场战役时的信心和决心、勇气和气概。
这样勇猛无比的首领,必然带出视死如归的士兵,将士们的士气大振,战斗热情也异常高涨,破釜沉舟,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磨刀霍霍,只等着挥刀杀敌了。就这样,楚军以一敌十,奋勇杀敌,将秦军杀得片甲不留,大破秦军军团。并且,在胜利就在眼前的时候,项羽又对章邯开始了“攻心战”,给章做起了思想工作。
章邯面对着楚军的勇猛,再回想一下秦统治的腐朽,他也深深知道这一仗不可能打胜,所以,无奈之下,向项羽投了降。
虽然,巨鹿之战已经过去千百年,但是,人们依然对这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津津乐道。到底是什么支撑着项羽,可以在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获得胜利,而且,还打得如此精彩绝伦呢?
我想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章邯抗敌的战略思路发生了错误,如果,他不是在楚国尚未全部瓦解的时候撤兵,调转枪头去巨鹿,那么,相信这场战争根本不会发生。
其次,项羽行事足够果断。与宋义相比,项羽不愿意停滞不前,与奋勇杀敌,奋力拼杀相比,宋义的所谓“渔翁之利”,对于远征的楚军来说,更是一种消耗和拖延,这样的策略对于楚军并无好处。
所以,及时止损,杀死宋义,取而代之,带领部队前进抗敌,是项羽下对的第一步棋。再后来,项羽用破釜沉舟的决心,激发出全员将领奋勇杀敌的热情鼓舞了斗志让每一个士兵的战斗力都发挥到了极致,没有一个士兵是消极应战的,这样的强烈攻势之下,必然是无坚不摧的。
所以,以少胜多,大破秦军,这场胜利是项羽当之无愧的,也是巨鹿之战必然的结果。
当然,与项羽北上救赵、俘虏王离、迫降章邯的同时,刘邦趁秦军主力被牵制在河北,也乘虚自率一军向西进发,首先进入关中。于秦二世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07年八月突破武关,十月进入咸阳,秦王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史记·项羽本纪》、《巨鹿之战》】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他生于公元前232年,卒于公元前202年。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但由于家族衰落,他从小就跟随母亲四处流浪。后来,他成为了楚国的一名士兵,逐渐得到了王离的赏识,成为了他的幕僚。公元前209年,秦朝灭亡,项羽和刘邦等人共同反秦起义。反秦战争中,项羽以勇猛善战著
2025-08-18 00:49:53一、孙韶——鲜有负败孙韶字公礼,浙江杭州富阳人。“身长八尺,仪貌都雅”。本姓俞,为孙策钟爱,赐姓为孙。甚得孙权器重,历官偏将军、广陵太守。魏文帝曹丕南征至广陵,孙韶率死士五百人,突袭曹丕大军,得其副车车盖,以功迁镇北将军,封建德侯。孙韶为边将数十年,善于抚御士卒,得其死力。常以警戒、侦悉为务,先知动
2025-08-18 00:09:41演义小说中的五个战力天花板1、《西汉演义》项羽秦二世时,陈胜吴广在大泽山起义,天下纷纷响应。项梁和侄子项羽在吴地起义,项羽拔剑斩杀会稽郡守殷通,慑服季布、钟离昧,一时间各郡县望风而降。项羽起义后,得精兵数万。当时,季布、钟离昧进言,会稽涂山之中有桓楚、于英两人,统率八千精兵,啸聚山林,更兼两人都有万
2025-08-17 03:58:59从魏国投奔蜀国:姜维、夏侯霸姜维姜维原本是曹魏天水郡参军,在诸葛亮蜀军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被天水太守马遵抛弃,不得已而归顺诸葛亮。姜维在归顺诸葛亮后,一心一意为复兴汉室江山而努力。他不但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跟随大军北伐,即使在诸葛亮死后,姜维也进行了多次北伐。即使在后主刘禅向邓艾投降后,姜维不改初心,于
2025-08-17 00:09:11同样都是刺客聂政有多勇?一套动作下来如同行云流水,杀人于无形,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这大概是最猛的一个刺客了吧。根据《史记•刺客列传》还有《资治通鉴》的记载,在战国时期,濮阳的严仲子跟韩国的宰相侠累有仇,至于是啥仇具体没有说,但是用了“交恶”两个字,想必也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然严仲子也不会四处找人
2025-08-16 01:56:11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