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有许多在某一领域开宗立派以及成就极高的人,成了后世敬崇的榜样,尊他们为谋方面的圣人。我用“以诗说史“的形式,向网友们简介了至圣孔子、亚圣孟子、武圣关公、诗圣杜甫、词圣苏轼。今天介绍“曲圣关汉卿”,以后陆续介绍书圣、史圣、文圣、画圣、草圣、兵圣、谋圣、医圣、药圣、酒圣、茶圣、科圣、乐圣、棋圣等圣人,每天一期,请关注鉴赏。诗云:
轩昂倜傥已斋叟,多艺多才业倡优。
自喻响当铜碗豆,愤书怒骂反恶流。
窦娥冤降暑天雪,赴会单刀壮志酬。
杂剧遗存近百部,悲歌激愤唱民愁。
图片来自网络
关汉卿,号已斋叟,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又有解州(今山西省运城)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之说。元代杂剧作家,我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大约生于金代末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一生写作勤奋,共著杂剧67部,今存18部。
他用贴切现实、充满血肉之感的笔触,诉说着社会民众的困苦与无奈;将一腔悲悯的情怀,倾洒在被污辱的女性身上,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他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此剧通过窦娥的悲剧,揭露了元代社会地痞流氓横行和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鞭挞了元代社会的混乱与黑暗。
图片来自网络
他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其居之首。其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散曲中自喻“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暴、响当当一粒铜碗豆。“
他是我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主题深刻、结构严谨、形象活泼鲜明、语言泼辣质朴的艺术特色。
近读《全唐诗》五十一卷宋之问之《明河篇》,编者按语很有意思,现录如下:“《纪事》云:武后时,之问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乃作此篇以见意。后见之,谓崔融曰:‘非不知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之问终身耻之”。北门学士是武后亲手建立的由文章高手组成的智囊班子,为其著书,出谋划策,个个都是武后信任和重用的人。
2025-06-30 08:01:25影视剧中的平原君形象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孝成王的亲叔叔,是地地道道的赵国权贵,典型的官二代。很多人对平原君赵胜忝列战国四公子颇有微词,究其原因,尽管司马迁评价其为“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但他资质平庸,能力最差,可谓庸人一个。能力太差而又身居高位,他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表现为
2025-06-24 00:49:08因为某人对李世民的评价很高,很多逆反的人对李世民的成就也进行了质疑,这就大可不必了,因为在历史上和李世民水平相似的君王名将只有四人(包括李世民),这四个哪个说出来都吓人一跳。李世民第一次作为将领领兵作战是在18岁,19岁时他爹李渊开始了“上朝”创业,带着李世民和李建成等人把三万人的队伍变成了20万人
2025-06-24 00:35:36一个被后世反复吟诵时代,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唐王朝推向前所未有高峰,即使是这位伟大帝王,也终将面对生命终点,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他心中牵挂,不仅仅是自己身后事,更是大唐未来,这位曾经叱咤风云帝王,此时已无力再掌控一切,一个国家兴衰,往往取决于继任者能力和辅佐之臣忠诚,即将继承大统,他能否肩负起这
2025-06-23 01:55:53一、早年经历:从王子到皇帝李世民,原名李世民,听起来就很有“历史范儿”。他是唐太宗李渊的二儿子,生在“皇族之家”,从小就被家里宠爱。别看他是个王子,小时候可没少打打杀杀,跟兄弟们斗智斗勇,简直就是个“武林高手”。不过,李世民的野心可不止于此,他心里早就盘算着“开创大业”。二、发动“玄武门之变”话说李
2025-06-23 01:39:29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