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阿房宫是谁烧的(阿房宫真的是项羽烧掉的吗?考古发现给出了答案)

15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14 20:22:22    

下文经出版社授权摘录自《考古中国——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许宏等著,中信出版集团·大方2022年1月版。本文作者为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队长刘瑞,原文标题是《寻找阿房宫》。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杜牧一首《阿房宫赋》使阿房宫众人皆知,其留下的种种谜团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阿房宫到底建在哪里? 项羽真的火烧了阿房宫吗? 阿房宫的规划有多么宏伟……随着不断地考古勘探和发掘,关于阿房宫的迷雾也在逐渐消散,展露出这座宏伟建筑最真实的模样。

《考古中国——15位考古学家说上下五千年》阿房宫篇的篇章页。

在考古中发现阿房宫

1933 年春,“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开始了在陕西地区的考古工作,当年的工作集中于渭河两岸,进行以探寻“周民族与秦民族初期的文化”为目的的区域考古调查,由徐炳旭、常惠先生负责。10 月,徐炳旭、常惠发表的《陕西调查古迹报告》中提到了调查阿房宫故址的过程。

1949 年后,关于阿房宫遗址的调查和保护逐渐展开。1994 年,西安市文物局对阿房宫开展大面积勘探调查,该是从阿房宫被焚弃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考古勘探。这次勘探为研究阿房宫基本布局,及对后代宫殿建筑设计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物资料。

阿房宫前殿北墙遗址发掘。(本文配图均为作者提供)

2002—2004 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组成的阿房宫考古工作队,对秦阿房宫前殿遗址进行了全面钻探。在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古勘探和发掘之后,在前殿上没有发现红烧土 2 的任何迹象,只是在台基北侧边缘发现了宽厚的夯土墙体,在经过一系列综合分析之后,“基本搞清了阿房宫前殿的范围及其所属遗迹的分布”,确认“前殿遗址夯土台基就是秦阿房宫前殿遗址之夯土台基”,并判定“阿房宫前殿遗址没有遭到大火焚烧”。同时,确认“阿房宫前殿并没有最终建成,只建成了夯土台基及其北墙、东墙和西墙(墙顶部有建筑)”。

2004—2007 年,在确定前殿遗址的遗存保存情况、遗址性质之后,为进一步在更大空间内寻找、确定阿房宫遗址的范围,阿房宫考古队以前殿为中心,对西至沣河、北至渭河、东至皂河、南至汉昆明池北岸的 135 平方千米内的现存夯土台基进行了大面积的考古调查和试掘,先后发现了上林苑一号至六号建筑,并在上林苑四号、五号等建筑中发现保存较好的地下排水管道等遗存,收获颇丰。

2011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阿房宫考古工作队的基础上组成了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在选址中解密阿房宫

文献中阿房宫的选址与布局

选址与布局,是阿房宫研究中两个有着密切关联的关键性问题。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选择将朝宫建设在“丰镐之间,帝王之都”的上林苑中。此处“丰镐之间”,并非说要将阿房宫建设在丰京、镐京间的沣河河谷,而是指将朝宫建设在咸阳宫与丰镐之间。所以,在秦始皇看来,位于渭河北侧的咸阳宫与位于渭河南侧的丰镐二京之间的上林苑内空间,是“帝王之都”。

但究竟为何把统一秦帝国的朝宫,建设在咸阳宫与丰镐之间的上林苑内的“阿房”一带,在文献中却没有任何记载。因为阿房宫没有建成,因此《史记》中记载的“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的内容,就普遍被判定为是秦始皇设计的阿房宫布局。

考古发现阿房宫建在“水坑”之上?

通过现代绘制的等高线图观测,阿房宫是渭河向南望去视线中最高的建筑,北侧地势均低于阿房宫。从更大范围看,阿房宫南边存在一个东西宽约2500 米、南北长约 4000 米宽阔平坦的“广场”。再向南到南山,有条宽约1000 米、通畅的视觉廊道。也就是说,从阿房宫向南的视线非常开阔。这样的数据让人想到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到的“表南山之巅以为阙”。因此,考古人员推测阿房宫的布局有可能存在一条南向轴线。

为了进一步确定阿房宫营建之前的地貌,解决阿房宫选址及相关问题,2016 年考古队在阿房宫台基上,以 15—20 米的间距进行了直接将阿房宫夯土台基打穿的穿透性的深孔勘探。正是这一措施,使得我们彻底改变了之前阿房宫建于高地上的认识。

阿房宫深孔钻探探孔土样。

从已完成的阿房宫深孔勘探看,现代地势走向为北高南低,但在阿房宫营建前,西南部分的原始地势较高,向东、向北逐渐倾斜,在其之下有着厚达 1—3 米的淤泥堆积。这表明该区域在建造阿房宫之前,为河流和河流边的水湿环境。这就带给了考古学家一个更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阿房宫择水地而建,那么在修筑之前先需要将河流改道,再进行河道清淤、夯筑等基础处理,工程量远大于普通宫殿修建。因此阿房宫选址于此,是一个强烈的人为选择,为什么非此处不可呢?

“帝国之心”

我们重新审视阿房宫为何选在这里进行建造的问题,判断在这里建造可能是和阿房宫的轴线有关。其从轴线的南端南山—沣峪口向北经阿房宫北墙中心轴线向北延伸,发现轴线北端正对着关中平原北缘的最高峰嵯峨山主峰(海拔 1422.7 米)。据测量,以南北两座山峰为起点,穿过阿房宫北墙中心点的轴线长约 79.3 千米。

但是,仅仅如此吗? 要解决阿房宫为什么在“水坑”修建,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史记正义》引《三辅旧事》云:“始皇表河以为秦东门,表汧以为秦西门”有东西门,也就表明秦人可能有一条东西轴线。

经测量,南北向的“南山—阿房宫—嵯峨山”轴线,向西至“汧河入渭口—渭河入黄口”轴线的西端汧河入渭口约 137 千米,至东端渭河入黄口约 135.6 千米,两者几乎相等。也就是说,阿房宫处于关中平原最宽阔之处。

“表南山之巅以为阙”——秦始皇咸阳轴线示意 壹原视觉改绘。

同时,这条东西向轴线与阿房宫将南北向轴线几乎三分! 而秦人恰好以六为纪,从这些近乎巧合的数字中,我们似乎看到了秦始皇统一后进行首都咸阳布局设计的宏大理想。

因此,秦始皇之所以选择一个河流、湿地、湖泊等的水湿环境,在此地营建朝宫,是因为这是唯一的“帝国之心”。横向东西乃关中之中,纵向南北乃近乎黄金分割之地。

在名赋中重读阿房宫

杜牧的《阿房宫赋》妇孺皆知,其将阿房宫的富丽堂皇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后人对项羽火烧阿房宫深信不疑。考古发掘显示,阿房宫其实没有建成,也不存在火烧过的痕迹。《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应为秦咸阳宫。那么,杜牧为何写《阿房宫赋》,又提及项羽火烧阿房宫一事?

杜牧出生的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祖父杜佑从淮南节度使的职位上入朝为相,之后为相三朝,权倾一时。现在看来,杜牧也算是官三代。杜牧的家,位于唐长安城的安仁里,其位于朱雀门街东第一街,从北往南第三坊,也就是小雁塔所在的那个里坊,与阿房宫直线相距 12.3 千米。他家的家庙位于延福坊,也就是今天太白路和科技路一带所在的里坊,与阿房宫直线相距 10.5 千米。此外,阿房宫与唐长安城的西墙,直线相距 6.9 千米。因此无论从哪里开始计算,杜牧到阿房宫的距离都算很近,那是不是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杜牧《阿房宫赋》中对阿房宫的描述就一定真实可靠呢 ?

阿房宫与汉唐长安关系图。

其实,杜牧写作《阿房宫赋》不是偶然。长庆四年(824),年仅 15 岁的唐敬宗即位,敬宗好游戏,大修宫室,贪好声色,于是年方 21 岁的杜牧就作了《阿房宫赋》,假借秦事讽刺敬宗。对于写这篇文章的本意,他后来在自己所写的《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确地指出,“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因此这就说明,杜牧作《阿房宫赋》其实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即借古讽今,提醒皇帝勤政爱民。至于阿房宫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那并不是他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杜牧记述的阿房宫有问题了。

 

相关文章

被遗忘的战国英雄,挫败楚国、攻陷函谷关、让秦国割地求和

说起战国时期的名将,人们一般都会想到“四大名将”,他们分别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颇。然而战国的时间跨度长达两百多年,怎么会只有这四位名将呢?其实,在战国中期还有一位默默无闻但值得称道的名将,他击败楚国,打败秦国,甚至还攻破了函谷关,打得秦国被迫割地求和,这位名将到底是谁呢?此人就是长期被人们忽视的战

2025-08-31 05:59:20

屈原的一生有哪些事迹

屈原,名平,字原。他生于楚国一个贵族家庭。自幼聪慧的他,博览群书,有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早期,他深受楚怀王信任,担任重要官职,积极推行政治改革,希望能使楚国强大起来。他主张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然而,他的改革触动了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诋毁。渐渐地,楚怀王对他产生了怀

2025-08-31 03:21:27

秦琼勇冠三军,为何李世民登基就成病夫?看尉迟恭下场发现真高明

中国有两个门神,一个是秦琼,一个是尉迟恭。相传泾河龙王犯了天条,玉帝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了活命向李世民求情,李世民便与魏征下棋拖延时间。结果魏征灵魂升天斩了泾河龙王,泾河龙王以为李世民言而无信,日夜哀嚎使其不能入睡,直到秦琼、尉迟恭守卫宫门李世民才得以入睡。李世民不忍二人日夜不眠,就画了他们画

2025-08-30 01:16:45

尉迟恭为何能成为门神?背后故事竞如此精彩!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门神是家家户户都要贴的年画,象征着驱邪避鬼、保平安。而在这群威武的门神中,尉迟恭无疑是最具人气的一位。他不仅是唐朝名将,更是被誉为“门神”的传奇人物。然而,尉迟恭为何能从一个历史人物变身为家喻户晓的门神?这背后的故事可不是简单的民间传说,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尉迟恭的传奇经历尉

2025-08-30 00:19:45

项羽:霸气外露的亡国之君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传奇人物,他们的故事如星辰般璀璨,今天我们要聊的这位英雄,便是古代的“破坏王”——项羽。他的名字如雷贯耳,既让敌人闻风丧胆,又让自己人感到无奈,真可谓是历史舞台上的一位“霸主”。那个男人就是来自江东的项羽,这位出生于楚国的壮汉,初登场时便自带“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气场。小时候不

2025-08-29 02:19:56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