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5年夏天,已经权倾朝野的司马昭被加封为晋王。与此同时,司马昭册封长子司马炎为晋王世子。2个月之后,司马昭突然中风去世。随后,司马炎逼迫魏国皇帝退位。司马炎建立了西晋王朝,而且逐步统一了全国。但是这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因素,那就是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按照民间的说法,司马昭当年准备传位给司马攸,那为何最后又传位给了司马炎?
自从司马懿斩杀曹爽之后,已经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但没有过多久,司马懿便因病去世。随后,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二人开始掌握朝政。司马师虽然是大哥,但有一个很大的软肋,司马师没有儿子。司马昭随后将自己的小儿子司马攸过季给了司马师,这个司马攸十分聪明,而且书法非常好。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司马攸颇有当年曹冲的影子。司马昭十分疼爱这个儿子,对于长子司马炎,司马昭则没有那么上心。
司马师去世之后,司马攸重新回到了司马昭身边。当时,司马昭已经开始了平定天下的步伐。公元263年,魏国两路大军夹击蜀国,蜀汉政权最终灭亡。由于这次巨大胜利,司马昭被封为晋王。公元265年夏天,司马昭被封为晋王,而且同时册封司马炎为世子。当时一部分官员建议应该册封司马攸为世子,司马昭自己也开始动摇。
司马昭对长子司马炎的态度很一般,司马炎被册封2个月之后,司马昭便突然去世。按照晋朝官方的说法,司马昭是中风去世的。但是在民间有不同的说法,说是司马炎毒害了司马昭,有点像雍正、康熙的故事。这个说法虽然是扑风捉影,但司马炎和弟弟司马攸的关系确实很差。司马炎称帝之后,弟弟司马攸完全被架空,没有什么实权。
到了司马炎在位的晚年,他们兄弟二人再次出现危机。司马炎有一个著名的傻瓜太子司马衷,满朝文武对这个太子都很失望。按照官方的说法“皇太子淳朴,”其实就是一个智障。因此,众多官员建议应该拥立才30多岁的司马攸接班。司马炎当然不会把自家的皇位拱手让人,最终,司马炎宁可把皇位传给傻瓜儿子,也没有传给自己精明的弟弟。
这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赵惠文王在位的后期,赵国拥有了十几年的和平,没有内忧,没有外患,贤人在位,政治清明,换作任何一个年代都是休养生息,重振霸业最好的条件。可惜好景不长。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孝成王即位。公元前259年,秦国的军队与赵国的军队在长平对阵,秦国的主将是王龁,赵奢已死,蔺
2025-08-23 00:42:02野史:李渊退位后日子有多难过?李世民:您宫女太多,回家嫁人吧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华夏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作为一个从平民起家,极终建立了一个大唐盛世的皇帝,李渊的经济生涯充满了权谋与智慧。然而,历史的洪流往往会将人推向不同的命运,李渊在退位后的生活也充满了戏剧性。尤其是李世民对他的态度,
2025-08-23 00:40:14秦国在商鞅的变法下,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却也在其他诸国面前,暴露出自己的野心。看着秦国日益强大,六国心中颇为忌惮。苏秦游说列国,提出来“六国协力抗秦的战略”,六国一体,便可阻止秦国东进中原,此计谋深得诸国心意。然而,有一个人的出现,让秦国摆脱了困境,最后更是助秦国东出函谷,挺进中原。他便是“连
2025-08-22 01:47:20三国一大特色是“主公+谋士+武将”三角组合,历朝历代都有主公和武将,唯有三国让谋士大放异彩。三国的谋士很多,早期最出名的几个大多依附袁绍或者曹操,比如袁绍的八大谋士,曹操的五大谋士。反观刘备,东奔西逃二十多年,居然没发觉谋士的重要性,直到遇上徐庶才明白过来,自己的队伍里原来一直缺了这么个角色。但是刘
2025-08-22 00:26:06思维方式对于人生的成功和幸福无比的重要。各种圣人传世经书里均有非常详细的描述。大部分书籍也是为了把作者的思维方式传递给读者,让读者接受。五月一日生也准备把国学,哲学,宗教学里要传达的思维方式,在未来的时间一一剖析,与各位朋友共同欣赏。现在,分享一个思维方式的公式:人生成功、幸福、长生=思维方式×心境
2025-08-21 01:27:55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