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贞观之治”便是由他所开创,而在他去世以后,唐高宗李治继续推行父亲的政策,使得唐王朝社会稳定,发展更加繁荣,从而延续了“贞观之治”的成就。
但是身为皇帝的李治并不是嫡长子,在他前面还有两个哥哥,为何他能够在这两人中脱颖而出,顺利继承大统呢?
实际上,李治同父异母的大哥太子李承乾本应该是定好的储君,但是李承乾却急着上位,私下多次想要暗杀自己的老师,从而激怒了唐太宗李世民,换句话说,李世民也怕儿子像自己当初在玄武门那样发动政变,所以他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废掉了李承乾的太子身份。
而李治的另一个哥哥李泰 ,依仗着太宗对他的宠信,逐渐对皇位产生了想法,后来李世民为了让自己这些儿子们都能活下来,不至于因为政变而产生兄弟反目成仇,刀兵相见的悲剧,最终他选择了看起来并不机敏的李治。
但是李治兵不只是因为这两个哥哥不中用才当上皇帝的,当初为了得到太宗的信任,他也做出了许多的努力。史书记载,李治从小就特别喜欢《孝经》这本书,有一次太宗问他:“你认为这本书里面什么最重要?”
李治毫不犹豫地回答:“孝道。”之后他还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李世民听完以后很是欣慰,夸奖了他一番,并说:“如果你真的能够如此行事,那以后一定能够孝顺父王,和睦兄弟了。”
在这之后李治也的确做到了,那么他究竟是怎么做的呢?首先,在母亲长孙皇后去世以后,李治异常悲痛,哭的十分伤心。伤心到什么程度呢?就连李世民都看不下去,他多次前来安慰李治,并从此对他变得更加宠爱。
后来在李治被任命皇太子以后,李世民多次让他上朝听取政事,并让他观摩自己是如何处理国家大事,此举无疑是培养李治作为君王。但李治却并没有像自己两位哥哥那样变得张扬,相反他还更加地保守。
在唐太宗远征高丽时,李治被命令留守在定州。等到李世民大致确定了发兵时间之后,李治却终日一副悲伤的神色,啼哭不已。
他请求驿站用飞马传递自己生活工作起居的表章,并及时地传递边境情况的报告,李世民答应了他,用快马传递奏事便从此开始。李治这一举动可谓是高明,不仅打消了李世民的顾虑,还让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让人不得不感叹他的智慧。
除了这件事以外,在李世民大军凯旋归来后,李治跟从他前往并州。而当时李世民身上生了个大毒疮,李治为了帮父亲疗伤,居然亲自用嘴巴去吸毒脓,还扶着他步行了许多时日。
就从这几件事来看,李治真的要比他那两个哥哥强太多了,且不管他是不是真心对李世民的,单就这两个举动来看,绝对能够让李世民放心地把王位交给他,至少他在李世民的眼里是个既孝顺又善良的孩子,让他当皇帝最起码可以保证其他两个儿子的安危,更不用说他会做出谋逆篡权这种事了。
之后李治继续稳定自己的地位,不做任何出格的事情,在父亲李世民面前他始终都是一个孝子的形象,这下让李世民彻底放心了,在他去世之后,李治最终顺利继承皇位,他在期间推行李世民的政策,使得国家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从而延续了一代盛世的辉煌。
卫庄公有三个几子,长子仁义,次子知礼,只有小儿子州吁为人骄纵。州吁是庄公的爱妾所生,所以庄公十分溺爱他,对他的所作所为不管不问。卫国的大夫石碏为人正直,看不惯州吁的所作所为,经常劝说庄公管教其子。庄公不听。石碏有一个儿子叫石厚,从小就和州吁混在一起,为所欲为,经常做坏事。石碏知道后,便严厉地责骂他,
2024-11-23 11:00:10有句话叫做“虎毒不食子”,为什么石碏会杀死自己的儿子呢?今天让我们来仔细品读一下《左传》之石碏大义灭亲的故事。春秋时期,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的妹妹为妻,名叫庄姜。庄姜长得很美,卫国人特地为她作了一首诗叫《硕人》。但是庄姜没有生孩子,后来卫庄公又娶了一个陈国女子,名叫厉妫。厉妫生下一子孝伯,可惜孝伯又夭
2024-11-23 10:45:31历史上的陆游,是个非常长寿的诗人,85岁!可你别以为他生活顺遂才如此长寿,他的一生,非常不得意!心有所爱,却不能长相守,又被迫娶了别人;胸怀壮志,却仕途坎坷,终其一生也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让我们推开这扇历史的门,看看陆游漫长却悲哀的生平。陆游这长寿的一生,很是悲催。但简单来说,基本用三首诗就可以概括
2024-11-23 10:31:26话说州吁、石厚得胜而归,但因其“好兵、弑桓公,卫人皆不爱”。州吁对石厚说:“老百姓还不服我,怎么办呢?”石厚说:“我父亲当年在朝廷里人人敬佩,主公要是把他老人家请出来,与共国政,您的君位也就稳了。”州吁想着有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支持他,或许比打仗有用,就命石厚取白璧一双,白粟五百钟,请石碏入朝议事,石碏
2024-11-23 10:16:23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秋谁堪仲伯间。岁月如流,功名似梦。一片豪情雄心,化做无限感伤悲愤。一代文豪陆游,一生宦海浮沉,天资慷慨,独以为国复仇雪耻为己任。早年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因一首“钗头凤”成为一时佳话,千古
2024-11-23 09:46:52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