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的一首《望月怀远》,只读开篇两句,就让你终生难忘
他举止儒雅,风度翩翩,是大唐开元尚书丞相,自他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是问“他的才学、风度得如张九龄?”由此可见他的儒雅风度是多么的令人仰慕。张九龄,字子寿,广东韶关人。他是一位有胆有识有远见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他对大唐忠心耿耿,直言敢谏;对工作尽职尽责,秉公执法;对人才选贤任能,从不徇私枉法;对恶势力从不趋炎附势,而是敢于争斗。因此,他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的诗作成就颇高,诗风清淡,写出了很多留存后世的名诗,并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展望和感慨,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公元737年,唐开元二十五年,监察御史周子谅因口无遮拦讲朝廷的气数吉凶,不久,此消息便传到皇帝的耳里,震怒之余,当即下旨将其锁拿问斩。周子谅本是当初张九龄做宰相时推荐为监察御史的,因此皇帝以他用人不当为由,将其降职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在此期间,他没有任何怨言,然而对家人的殷殷思念却常常涌上心头,令人夜不能眠,于是一首《望月怀远》五言律挥笔既成。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通过对望月时的思潮起伏描写,来阐述对远方之人的殷殷思念。
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两句更是千古名句。只要你读一遍,就让你终生难忘。此时的诗人望着苍茫的大海,一轮明月慢慢的升起,心里却是思念着远方之人,虽然相隔天涯却能共赏明月。给人们绘出了一个海上明月升起,意境宏大壮阔的画面,勾起了对诗中人的不尽思念。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漫长的月夜里有太多的怨恨,思念亲人的无奈让人整夜无法入眠。其实,这是一种反衬写法,明明是诗人怀远,却说远方的亲人见月思己,这种转折反衬更说明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真挚思念之情。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又转入写自己月夜怀远的情态。把屋里蜡烛熄灭,让人怜爱的月光已洒满屋,此时我起身披上衣服,走出门庭却深感月露的寒冷。此景这般撩人心绪,让诗人更加难以入眠。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我虽不能把美好的月光捧给远方的亲人,然而情丝总是要寄托的,希望做个好梦,与你相会在梦乡。
诗至此戛然而止,结的哀婉缠绵,真挚动人,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圣明的皇帝之一。他出生于唐朝,是唐朝创始人之一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许多伟大的政策和改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治理方法李世民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领导者,他的治理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他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了科举制度
2025-05-10 00:05:19前言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剑拔弩张、兵戈四起的时代。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品德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魏国公子魏无忌就是备受尊敬的一位。而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如此敬佩魏无忌,正是因为他在战国时期所展现出的卓越品质和出色才华。那么魏无忌究竟是一个怎么
2025-05-09 09:47:42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之所以叫战国,原因只在于一个“战”字。从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七雄”之间的争战长达250多年。战国后期,赵国委任赵奢和廉颇为大将,蔺相如为相国,在三位的共同努力下,赵的国势稍微地强盛了一些。后来赵奢去世,便由廉颇一人担当大将。直到公元前260年,秦王派遣王龁攻
2025-05-09 08:42:04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作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他的品德得到了世人的认可。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他的地位和身份无从质疑。信陵君魏无忌,出生年月不详。他是魏昭王最小的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著名的军
2025-05-08 01:23:00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