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在折多藏区,我们已经无心纠结《康定情歌》的作者到底是谁,“溜溜调”忽然地让我们感到些许悲伤,想起了另一首同样有名的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也许,“会当溜溜的家哟”的康定女子,就像青海湖边的卓玛一样,总在修饰和美好着路人的梦,这个梦会让太多太多的人走进藏区深处。
康定市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是甘孜州州府。康定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川藏咽喉、茶马古道重镇、藏汉交汇中心。自古以来就是康巴藏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
康定系汉语名,因丹达山以东为“康”,取康地安定之意,故名。藏语称康定为“打折多”,意为打曲(雅拉河)、折曲(折多河)两河交汇处。旧史曾译作“打煎炉”,后通译“打箭炉”,简称炉城。
雅拉河,发源于大炮山南面的垭日阿措,是雅拉神山和雅拉英措圣湖流下的冰雪之水,由北南流,在康定城东郭达山脚下与南来之折多河汇合,全长53.4公里,流域面积682.1平方公里,落差2325米。
折多河,发源于折多山,由西南北流,穿越康定城,将县城分为东西两部。全长33公里,流域面积667.6平方公里,落差1930米。
雅拉河与折多河汇合后相拥东去,就叫康定河或炉水,流向泸定后,就是大渡河,直至汇入长江。
康定河,在古籍记载中,名称各异,有“’炉河”、“打箭炉河(缘于康定市旧称)”、“瓦斯河(缘于河口地名)”等。1984年地名普查时,因流经康定城,定名为“康定河”。长江支流岷江支流大渡河的支流。
河给了“康定”之“定”的地名,但“定”字还与山有关。
折多山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境内,为大雪山一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有雅砻江,右为高山峡谷地带,有大渡河。折多山最高峰海拔4962米,垭口海拔4298米,与康定市的海拔落差达1800米,是川藏线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垭口,因此有“康巴第一关”之称。折多山既是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的分水岭,也是汉藏文化的分界线,翻过了折多山,就正式进入了康巴藏区。
“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写成汉语就是“折多”二字。折多山的盘山公路确实是九曲十八弯,来回盘绕就像“多”字一样,拐了一个弯,又是一个弯,难怪当地人有句话叫:“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
折多山以东是山区,而折多山以西则是青藏高原的东部,真正的藏区。以往,不过折多山不知川藏公路之难,这里路面极窄,塌方常见,冬季雨雪不断。如今,改建后的川藏公路已不复往日的艰险,道路平整、宽敞。折多山一线的地理地貌由于受岷江、大渡河等水系的强烈切割,地形高差大,沟壑密布,山岭纵横,且林木茂密、气候温润,带有典型的亚热带温湿谷地特征。
折多山以东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基本处于华西丰雨屏带中,植被茂密,夏季多雨,冬季多雪,地表水及河流对山体和路基的冲蚀和切割作用明显;折多山以西属亚寒带季风气候与高原大陆性气候的交揉区,气候温和偏寒,亦多降雨,缓坡为草,低谷为林,且多雪峰及高山湖泊。
折多山是国道318线通往西藏的必经之道,也称进藏第一关。在山顶环视贡嘎群峰,山峦叠嶂,白雪皑皑,折多山是318国道(川藏线)从成都进西藏需要翻越的第2座大山(第1座大山是大名鼎鼎的二郎山),在康定市境内,山垭口海拔高度4298米,站在山顶上,可以眺望到“蜀山之王”–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自从二郎山隧道的贯通,折多山便成了川藏线上的第一座具有挑战性的高山,318国道在这里穿过了4298米的垭口后一路下行就进入了摄影家的天堂——新都桥。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
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康定,古为羌地;三国蜀汉称“打箭炉”,唐宋属吐蕃;元置宣抚司;明置宣慰司;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打箭炉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设康定府;1939年建西康省,设省会于康定。1950年3月康定解放,为甘孜藏族自治州驻地至今。“折多”的山水里有一首动人的情歌。
这“溜溜”的声调给人一种曲折、洄流的感觉,也让“溜溜”优雅并让人难忘。康定溜溜调,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2年2月,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属于传统音乐类。
《康定情歌》,原名《跑马溜溜的山上》,一首流传在四川康定的民歌,改编自康定地区的民歌小调“溜溜调”。“溜溜”这个词其实没有意思。只是个语气词,在民歌等其他歌曲中很多时候都用到,具有协调句式、音节、韵律等等作用。甚至在要翻译时去掉这些词,也不会对句子的意思造成影响。但在地域与山水的音乐里,我们宁愿把它当成一种带着句式、音节、韵律的美丽和漂亮。
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
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
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哟……
早在1939年,在康定,有人就将“溜溜调”列为“康定十景”之一,名曰“子耳樵歌”。1943年,一位叫沙梅的音乐人,把这首“溜溜调”记下,出版在一本名叫《沙梅歌曲集》的书中。1947年,南京国立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吴文季,到当时的西康省康定县采集民歌,在那里收集到“溜溜调”,写成《跑马溜溜的山上》。
吴文季回到南京后,找到当时该校的江定仙教授为这首歌编配。江先生写出了钢琴伴奏,并出版了五线谱的民歌集,把《跑马溜溜的山上》改名为《康定情歌》。江先生当时还将民歌集送给了他的同学——后来享誉中外乐坛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喻宜萱,由喻宜萱演唱。《跑马溜溜的山上》从康定“溜溜调”原型脱颖而出,成为脍炙人口的美妙乐曲。
喻宜萱,1909年生于萍乡市上栗县清溪村一个书香之家。自幼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25年考入江西南昌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天生一副好噪子的她,1928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今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音(乐)系学习钢琴,1929年考入由蔡元培和萧友梅创办的上海国立音乐院(1929年9月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简称国立音专,即今上海音乐学院)。上世纪40年代后期,在中国歌坛,与周小燕、郎毓秀等并称为女高音“四大名旦”。
1947年,喻宜萱应邀在南京国际俱乐部举办独唱会,担任钢琴伴奏的江定仙将新改编的《康定情歌》交给她,而她经过试唱后十分喜爱,确定将其作为独唱会的曲目之一。
喻宜萱老年时回忆首次演唱《康定情歌》的情景说:“当独唱会进行到将近一半时,突然停电,后半场演出就是在烛光中进行的,在这半明半暗的朦胧氛围下演唱《康定情歌》,真使人激情满怀,平添了几许诗意、几许神秘、几许幽思。对我这个热爱歌唱的人来说更是一种美的精神享受。”(《江西喻宜萱:中国现代声乐事业奠基人》江西晨报,2014-08-27)
通过这次演唱,喻宜萱将《康定情歌》推向国内外。1952年,《康定情歌》在维也纳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银质奖章。20世纪70年代,入选美国太空局“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十首歌曲”,随着旅行者2号探测器在太空播放;90年代后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十首民歌之一,被不少国家选入教材。
月亮弯弯,看上溜溜的她哟;
一来溜溜地看上,人才溜溜的好哟;
二是溜溜地看上,会当溜溜的家哟……
“折多”的山水情浓,《康定情歌》被誉为“中国第一情歌”,但词作者吴文季,在这里并没有遇到自己心爱的姑娘。
吴文季,1918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洛阳古镇。从小聪慧朴实,工文能诗,热爱民间文艺。1938年夏,他刚满二十岁,为寻找抗日救国道路,毅然弃教前往武汉,几经周折考入“战干团”。1941年吴文季考取了重庆中训团音干班。1943年又考取了国立重庆青木关音乐院声乐班。在四川学习期间,他采集、整理、改编了《康定情歌》。
解放后,吴文季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文工团、总政文工团工作,任研究员、歌唱组副组长等职。1952年他在北京首唱和领唱《英雄们战胜大渡河》,震动了中国乐坛。
1953年,吴文季因被有关部门怀疑有历史问题,而被遣送回老家惠安洛阳。那时,吴文季正与一姑娘热恋。回到家乡后,吴文季的身心都承受着极大的创伤。为了不连累姑娘,吴文季忍痛与她分手。从此,与中国第一情歌有着不解之缘的他终生未婚。1966年5月1日,病逝于故乡惠安。
吴文季一生俭朴,常常穿褪色的旧军衣,抽的是当地土烟。在学生年代,他常四处奔波采集民歌,其中有一年就采集了100多首。一生采集并整理改编民歌两百余首,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虽然身处逆境,可他始终没有放弃他钟爱的音乐艺术,除《康定情歌》等脍炙人口的民歌外,他后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究家乡的音乐舞蹈,以一个艺术家特有的敏感和一个赤子的忠诚,率先以艺术的形式,热情地讴歌了惠安妇女。他自编、自导、自己作曲的舞蹈《丰收之夜》晋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有史以来,惠安女第一次以历史主人的姿态登上舞台。最终,他用这样一句话作为了自己的墓志铭:“他一生坎坷,却始终为自由歌唱。”
斯人已逝,情歌不朽。但后来的事情却有些出人意料——1996年夏天,《甘孜报》悬赏万元寻找《康定情歌》作者的消息,在全国数十家报纸争相转载。其中自贡熊仲文、四川轻化工学院副教授宋方信等都认为《康定情歌》作者是宣汉人李天禄(李依若),后经《四川日报》副刊“天府周末”的四位记者深入实地寻访,探得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新证。
“新证”的结果是——《康定情歌》词作者是李依若。
李依若(1911–1959),本名李天禄,汉族,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马渡乡百丈村人。自幼聪慧,擅长诗歌,喜欢吹拉弹唱。先在达县绥属联立中学读书,后考入中法大学。1930年在重庆《新蜀报》任副刊诗歌编辑,后在达县《月季花》杂志任编辑,发表诗歌甚多。并在达县女中任国文教员,回宣汉后任马渡小学校长和宣汉民众教育馆馆长。解放后,宣汉成立文艺宣传队,李依若任宣传队队长,宣汉文联主委,川北民歌研究委员会委员。他一生最爱搜集整理民歌,创作民歌。
据说,李依若在成都读大学时(大约在1930年前),与一个同姓李的同学恋爱。姓李的同学的康定人。李依若与女友结伴到康定跑马山玩耍时,根据湘西“溜溜调”编了一首《跑马歌》,唱给“李家溜溜的大姐”听,以示求爱(即后来的《康定情歌》)。由于家人和族人的反对,婚事未能成功,家里不给他钱读书,后来还全靠他的义父石体元(时任四川省财政厅厅长)和李的姑娘相助,才完成了大学学业。
“新证”的报道说,李依若的同龄好友和他的遗孀赵氏老人都多次听他唱过这首《跑马歌》,因此,熊仲文、宋方信等人都坚信《康定情歌》有原作者就是李依若。又说,如今,《康定情歌》唱遍大江南北,唱响了全世界,在康定跑马溜溜的山上,于2001年8月18日专门为这首歌而举办一个艺术节-中国西部康定歌节,让《康定情歌》的故乡大大风光了一次。《康定情歌》作为康定县的“名片”,让康定走出了大山,走出了盆地,走出了国门。为此,这首歌的原作者李依若先生可以含笑九泉了。
世间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地爱哟;
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地求哟;
月亮弯弯,任你溜溜地求哟……
在折多藏区,我们已经无心纠结《康定情歌》的作者到底是谁,“溜溜调”忽然地让我们感到些许悲伤,想起了另一首同样有名的情歌——《在那遥远的地方》,也许,“会当溜溜的家哟”的康定女子,就像青海湖边的卓玛一样,总在修饰和美好着路人的梦,这个梦会让太多太多的人走进藏区深处。
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圣明的皇帝之一。他出生于唐朝,是唐朝创始人之一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许多伟大的政策和改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治理方法李世民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领导者,他的治理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他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了科举制度
2025-05-10 00:05:19前言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剑拔弩张、兵戈四起的时代。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品德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魏国公子魏无忌就是备受尊敬的一位。而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如此敬佩魏无忌,正是因为他在战国时期所展现出的卓越品质和出色才华。那么魏无忌究竟是一个怎么
2025-05-09 09:47:42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之所以叫战国,原因只在于一个“战”字。从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七雄”之间的争战长达250多年。战国后期,赵国委任赵奢和廉颇为大将,蔺相如为相国,在三位的共同努力下,赵的国势稍微地强盛了一些。后来赵奢去世,便由廉颇一人担当大将。直到公元前260年,秦王派遣王龁攻
2025-05-09 08:42:04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作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他的品德得到了世人的认可。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他的地位和身份无从质疑。信陵君魏无忌,出生年月不详。他是魏昭王最小的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著名的军
2025-05-08 01:23:00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