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只有一个念头:《向日葵》很值钱。
真正认识《向日葵》,理解并了解凡・高,是在上大学后的第一节艺术概论课。记得当时给我们上课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教授先拿出波提切利的肖像画《西蒙奈塔夫人像》,问我们:“喜欢这幅画吗?”我们看到这幅画画得这么优雅、漂亮,全部都很喜欢。
然后,教授又讲了一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都听过的话,接着说:“我们喜欢一样事物,包括艺术作品,是因为我们去了解过它,也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想法,所以引起了我们的共鸣,遂萌发了兴趣,渐渐地开始喜欢。”
教授边说边展示了另外一幅画,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赏析的《向日葵》。再次见到《向日葵》,初中时的不解让我有了好奇心,那一节枯燥无味的艺术概论课,我却听得津津有味。
如今回过头,细想一下,真正让我走进艺术殿堂大门的不是初、高中时,日夜写生绘画,将石膏静物人头像画得人人夸赞那会儿,而是老教授第一次将我带进了画家内心世界的那一刻。
真正了解过,才能够说喜不喜欢。一些人懂足球,所以熬夜都要等着看欧洲杯、世界杯;有人学习了解过戏剧,看到那些在外行眼中“依依讶讶”的角色,他们听得津津有味;反正,没了解过这些的人,在电视里见到足球赛、戏剧表演,宁愿换台看广告也不感兴趣。
教过一批批的学生,当讲到《向日葵》时,学生提得最多的是这个问题:老师,凡・高真的是个疯子吗?他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
我一般都这样回答:凡・高很孤独,是一个极想别人认同、温暖的人,所以他很喜欢画向日葵,因为向日葵跟他一样都在追逐阳光。
凡・高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有10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只有一幅目前收藏在凡・高美术馆。
收藏在凡・高美术馆的《向日葵》是最出名的,我们了解凡・高及他的绘画,就可以先了解他的这幅《向日葵》开始。
《向日葵》是凡・高以夸张的形体和激情四射的色彩以及涌动的激情之间的强烈碰撞的杰作,是凡・高火热般激情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生命的图腾。
画面上,凡・高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和急速蜿蜒的粗大笔触,使整个画面具有一种紧张的运动感,同时在画面中向外流淌着某种和谐、优雅和轻松的旋律。尤其是单纯而强烈的色彩中充满的智慧和灵性,使任何观众在作品前都能感受艺术家创作时难以控制的状态,从而使画面产生激动人心的视觉效果,使人的心灵为之产生震动,情绪也由此引起波动。
《向日葵》是凡・高绘画艺术走向成熟时期的代表作,我们在这件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已被夸张了的向日葵以顽强的生命力激情四射,这正是凡・高精神力量的真实再现。
《向日葵》不是一幅传统意义上描绘自然花卉的风景或静物画,我们宁愿将它视为一幅表现太阳的作品,并且,是一首赞美太阳和旺盛生命力的交响乐章。你再看那一朵朵向日葵在阳光下怒放,并迸发出一种正在燃烧的火焰。
我们在作品中还感受到生命的跳动,尤其是在浓烈的色彩中,表现出画家对艺术的追求、向往和渴望,甚至我们还感受到,没有人能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这位出尘的怪才,或许,只有法国南部阿尔那充足的阳光,才能真正使凡・高的情感和压抑的心理得以释放。因此,还可以将《向日葵》理解为对法国南部阿尔那灿烂阳光的赞美。
从技艺上分析,在这幅作品中,强烈的金黄色是这幅作品的主色调,这一点与凡・高强烈的性格和他对太阳的偏爱有关——太阳已经成为他赞美的主要对象,在凡・高看来,太阳之光发出的恰是黄色,所以他不厌其烦地描绘向日葵,反映出画家对太阳强烈而直观感受。
在技术上,凡・高采用了比较简单的描绘手法,使画布上出现一种平面感和装饰意味,画面以黄色和橙色为主,并使用少量的绿色和蓝色勾勒出向日葵的花瓣和花茎,给人一种醒目的感觉。特别是那大胆而坚实的笔触,将朵朵向日葵表现得光彩夺目且动人心弦。
正如画家自己在给其弟提奥的信中说:“我让提炼的或混合的靛黄在从淡蓝到深青色调不一样的背景上,迸发出燃烧着的火焰。”所以我们更能清楚地感悟到,尽管色彩的对比单纯而强烈,然而那笨拙的笔触和厚重的色彩同样流露出画家的智慧和灵气。
凡・高将色彩的情感因素发挥到一种极致,是绘画中的色彩成为他表达自己情感最重要的手段。因为,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再是某种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始终在他所处的时代中,是没有画家能与之相比的。
作为后印象派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凡・高,是一个极端个性化的艺术家,他一生始终强调对事物的自我感受,大胆追求色彩和线条自身的表现力,不拘一格。他曾这样说过:“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
凡・高早期的绘画风格比较写实。如《吃土豆的人》等都是他早期代表性的作品。后来认识了高更和接触了日本浮世绘艺术之后,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艺术视野,绘画风格也逐渐明朗,“带烟斗的人”等作品就是这一时期转折性的作品。
再后来,凡・高厌倦了巴黎的生活而来到法国南部阿尔,这幅著名的《向日葵》就是在阿尔完成的,同时,“一系列黄色”静物作品也油然而生。正如他自己所感慨的那样:“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讨厌、贫苦交加,越要用鲜艳华丽、精心设计的色彩为自己雪耻……”
凡・高的一生充满悲剧性,尤其是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平生唯一的经纪人和同胞兄弟提奥的去世,给他以无情的打击。
他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多余的人,在他的眼中,似乎永远看不到今后的幸福和希望。特别是面对周围人的不解和冷遇,以及那长久和无尽的孤独,他只有拼命画画,将自己生命中所剩余的全部激情倾注在画布上。
凡・高的最后岁月,正是他在艺术上的黄金时代,他也在那个时间段,画出了举世闻名的画作,然而,他也在那个时期,付出了几乎没有人能达到的痛苦代价——疯狂和生命垂危。
1890年7月,凡・高在法国南部小镇阿尔,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由于没有击中要害,痛苦地挣扎了一天两夜才死去。
尽管凡・高的一生充满坎坷和不幸,但在100年后之后,他的作品竟被更多的人理解并接受,他的作品也曾创造了世界绘画史拍卖的最高纪录。他的绘画技巧和绘画的理论及见解,对整个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圣明的皇帝之一。他出生于唐朝,是唐朝创始人之一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许多伟大的政策和改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治理方法李世民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领导者,他的治理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他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了科举制度
2025-05-10 00:05:19前言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剑拔弩张、兵戈四起的时代。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品德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魏国公子魏无忌就是备受尊敬的一位。而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如此敬佩魏无忌,正是因为他在战国时期所展现出的卓越品质和出色才华。那么魏无忌究竟是一个怎么
2025-05-09 09:47:42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之所以叫战国,原因只在于一个“战”字。从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七雄”之间的争战长达250多年。战国后期,赵国委任赵奢和廉颇为大将,蔺相如为相国,在三位的共同努力下,赵的国势稍微地强盛了一些。后来赵奢去世,便由廉颇一人担当大将。直到公元前260年,秦王派遣王龁攻
2025-05-09 08:42:04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作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他的品德得到了世人的认可。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他的地位和身份无从质疑。信陵君魏无忌,出生年月不详。他是魏昭王最小的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著名的军
2025-05-08 01:23:00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