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人民英雄是谁(不立功不下战场!66年前,他用血肉之躯堵住敌军的枪口)

17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25 16:38:24    

66年前,一位年轻的战士用血肉之躯堵住敌军的枪口,让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为身边的战友开辟出一条前进的道路。他用年轻的生命换来胜利。

多年后,却偶能听到有人对他的质疑,笔者为之感到痛心,更为先烈们遭受的诋毁愤慨。

今天,讲一讲他的故事。

回首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解读是为了更好的传承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原名黄际广,革命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1949年11月,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志愿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

黄继光在部队期间,担任通信员。他忠于职守,立下三等功。1952年10月20日凌晨,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阵亡,被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精忠

精忠报国,离开小家守卫大家

《信中国》:黄继光写给母亲的信

黄继光写给母亲的信

母亲大人

男于阳历十月二十六日接到来信

知道家中人都很安康

目前虽有少些困难

请母亲不要忧愁

想咱在前封建地主压迫下

过着牛马奴隶生活

现在虽有少些困难

是能够渡过去的

要知道咱们英明共产党

伟大领袖毛主席正确领导下

幸福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母亲大人

男现在为了祖国人民

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

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

男有决心在战斗中

为人民服务

——质朴的家书,充满信念的心

楷模

不立功不下战场

电影《普通一兵》在黄继光心中埋下一颗英雄的种子,这是一部讲述苏联战斗英雄马特洛索夫的电影。黄继光不只一次对战友们说:“马特洛索夫是好样的,有机会我也会像他那样子。”当英雄的种子在心中扎根,这也使黄继光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穿上军装,生命就与使命紧密相连;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勇于为使命牺牲奉献。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敌人为了在谈判桌上增加砝码,在597.9高地和537.7高地两个合起来不到四平方公里的小高地上,发动猛攻。

最剧烈的时候,敌人每天发射炮弹三十万发,投掷重型炸弹约五百余枚,两个小高地被敌人的炮火整整削低了两米。

六连在抵御了敌人上百次进攻之后,全连只剩下十六名同志,大部分还是伤残,增援部队被597.9号高地零号火力点压制在山坡下上不来,如果天亮前还拿不下0号火力点,将直接影响整个战斗的胜利。

在三组爆破均失败的危急时刻,黄继光、肖登良和吴三羊主动请缨,请求把打掉0号火力点的任务交给他们,经上级商议,同意了他们的请求,并任命黄继光为六班班长。

在战斗中,吴三羊牺牲,肖登良重伤,重担都落在黄继光一人身上,他忍着伤痛,一连四次跃进四次负伤,离地堡只有八九米的时候,他“嚯”地一下站起来,正准备投弹时又中弹倒下。

天色越来越亮,大家都在焦急地期盼着,突然黄继光直起身子投出了手雷!一声巨响,部队第二梯队立即跃起冲锋,可是敌人的机枪又响了起来,冲锋再次受阻。

这时,黄继光已多处负伤,大腿被打断,身上已经没有一件武器,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拖着断腿向敌人火力点爬去。猛然间,他以惊人的毅力挺身跃起,扑向敌火力点,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孔,壮烈牺牲。

瞬间铸就永恒,黄继光的惊天壮举,为部队夺取战斗的胜利打开了前进的道路。

在黄继光、邱少云等战斗英雄的感召下,志愿军将士同仇敌忾、英勇奋战,最终迫使不可一世的美军签署停战协定。

这也为新生的中国赢得了宝贵的安定发展环境,为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赢得了尊严。

不朽

人虽远去,精神永存

黄继光牺牲后,他所在的连队被命名为“黄继光连”。

66年前上甘岭的战火硝烟仍历历在目,“老班长”黄继光用鲜血将“英雄”二字一笔一划地刻在连队的旗帜上,刻进人们的尊重里。

66年后,从上甘岭到荆楚大地,浸润在先辈血脉中的这缕“英雄之火”传到了我们这代人手中。

连队仍在,信念仍在,一批又一批英勇的战士仍在。

“红色基因代代传,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习主席对全军官兵的勉励,更是人民军队薪火相传、向世界一流军队奋进的精神之源。革命英雄故事,流传的不只是个人的事例,更是那永垂不朽、需要每位炎黄子孙传承在心的精神。

黄继光,人民的英雄!

空降兵部队原创MV《写封信给黄继光》

 

相关文章

邹忌:我不但讽齐王纳谏,还赶跑了田忌和孙膑

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把邹忌描写成一位善于自省而又清醒的人,看起来着实是齐国的贤臣。成语“田忌赛马”的主人公田忌和孙膑,是齐国两位很有才能的人。在当时的齐国,邹忌相当于是丞相;田忌是宗室,在孙膑的帮助下善于军事,田忌和邹忌,也就是一将一相。我们能在田忌和邹忌身上看到传说中的将相和吗?事实上,邹忌不

2025-09-02 01:16:36

骆宾王是如何成为从军西域第一诗人的

自古以来,文人士子都渴望成才,追求功名,不论出身,无问西东,骆宾王也同样。但遗憾的是,科举不第,加上仕途艰难,尤其是遭人密谋设陷,骆宾王只能以“戴罪”之身,另辟蹊径,应募从军,立功沙场也就成了一种自然的选择。自孩提起,骆宾王不仅学文,也练武,因而具有出将入相的潜质,再加之“书剑传家”是骆氏家族的传统

2025-09-02 00:49:52

盛唐备受忽视的诗人,王翰这十首诗,豪放不羁,感情奔放,真经典

他是盛唐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诗人,因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让其名字入围我国文学史殿堂,他便是盛唐诗人王翰。他为人个性鲜明,豪放不羁,喜欢饮酒,仕途极为不得意,但正是因为这种性格造就其诗歌华丽,感情奔放的特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位唐朝诗人王翰的十首诗作,体会其诗歌的独特性格与豪迈之气,相

2025-09-01 04:10:53

申不害:改革之路,道家本源!

申不害在韩国做了十几年的相国,主持改革实行宪法,使韩国用十五年时间变得强盛起来。申不害是战国时期一位颇有名望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京(今河南荥阳人),出身低贱,原先是郑国的低级官吏,后来研究了刑名法术学问,韩昭侯任命申不害为相国。在韩国为相时期,韩国的国力已经在诸侯中属于劣势了

2025-09-01 01:47:10

被遗忘的战国英雄,挫败楚国、攻陷函谷关、让秦国割地求和

说起战国时期的名将,人们一般都会想到“四大名将”,他们分别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颇。然而战国的时间跨度长达两百多年,怎么会只有这四位名将呢?其实,在战国中期还有一位默默无闻但值得称道的名将,他击败楚国,打败秦国,甚至还攻破了函谷关,打得秦国被迫割地求和,这位名将到底是谁呢?此人就是长期被人们忽视的战

2025-08-31 05:59:2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