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出自李商隐的五言绝句《乐游原》,因为收入《唐诗三百首》得以广泛流传。这一首诗从表面上看,不同于李氏其余成名诗作的隐晦。
诗中在赞叹夕阳的同时,也表达出了对美好事物已“近黄昏”的遗憾。后来,大家觉得“近黄昏”太伤感。于是,截取前半句的“夕阳红”,使它成为对老年人的赞美之词,即——最美不过夕阳红。
但是,《乐游园》中“近黄昏”表达的真实感情,在学术界一直有争议。著名学者周汝昌认为:李商隐的《乐游原》,本不带伤感之情。
今人误读了李诗中的“只是”一词,以为李商隐是在感叹夕阳的美好快要消失。而事实上,李商隐真正想说的却是:夕阳之所以这么美好,恰恰是由于它出现在黄昏。
《乐游原》——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一首诗的内容十分浅显,讲的是诗人在某一天的傍晚,突然感到心情不佳,于是就驾车出游,到一个叫“乐游原”的地方去散心。
到达目的地后,在乐游原上一处开阔的空地,看到远方天边夕阳西下。晚霞在云层的遮掩下绽放出绚烂的光芒,心情突然就好起来了。因此,他说“夕阳无限好”。
传统的理解中,李商隐在感受到夕阳的无限美好后,感慨急转直下,突然来了句“只是近黄昏”。意思是说,这风景好归好,但是剩下的时候不多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有人觉得这首诗是在喻意唐王朝即将覆亡。
不过,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对此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李商隐《乐游原》最后一句中的“只是”并不是“然而”、“但是”的意思。它并不代表转折,所以正确的理解是——“正是”。诗的第三、第四句是“倒装”。正确的顺序是:只是(正是)接近黄昏,(所以)夕阳无限好。
清代诗人程梦星作《李义山诗集笺注》,说这首诗写于会昌四、五年(公元844年、845年)。当时的李商隐,刚刚三十出头。两年以前,他的母亲去世。
刚刚踏上仕途的他,不得不“丁忧”还乡。随后,他在政治上的靠山李德裕和他的岳父相继病逝,给他的仕途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当时他退居太原,往来京师。路过“乐游原”,写下了这一首诗。
“乐游原”本来应该叫“乐游苑”,是汉宣帝时皇家林苑遗址。联系到李商隐的个人经历和当地所处的场景,说他这首诗喻意唐王朝的衰败,表面上似乎也说得过去。
你看眼前那一片森森的皇家园林,被天边的晚霞映衬得多么绚烂夺目啊,可惜时间已近黄昏。当太阳落下山去,它们就会不复辉煌。
周汝昌先生不是第一个对“只是”提出疑问的人,最早质疑李商隐“只是近黄昏”本义的人,是日本汉学家入矢义高。他在1974首先提出这个观念,周汝昌在1986年重申了和他同样的看法。
他们质疑的理由是:李商隐的诗中共有一百余处用到“只是”,这并不是因为他特别喜欢在诗词中搞“转折’。而是在唐代,“只是”一词的用法和现在不同。
翻开现在的词典,“只是”的解释大概有三个:第一,仅仅是;第二,不过是;第三,但是。可是在古时候,“只是”还有一个含义是“正是”。
后来,经中日两国的专家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非“转折”的用法。认为李商隐诗中的“只是”,含义是“一向”、“正是”的意思。
“只是近黄昏”中的“只是”和“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以及“年华无一事,只是自伤春”中的“只是”是同一个用法,都不代表转折,而代表“正是”、“一向”。
日本早稻田大学的须藤健太郎,归纳总结了唐诗中“只是”的用法。他说:因为“只”在唐朝以前,很多时候是语气强调词,“只”、“是”组成联动词,前者用来强调后者“是”。
尽管李商隐诗中一百多处“只是”的用法各有不同,然而考虑到“只是”一词在汉魏六朝和初唐诗中看不到,推测它是产生于中、晚唐,并最早是以口语的形式出现。
其正解并非表示转折的“但是”,所以“只是近黄昏”的本义就应当解释为:正是因为它接近黄昏。那么,我们现在根据最新的解释,再回过头去解读李商隐的《乐游原》会是什么样子呢?
傍晚的时候心情不太好,于是驾车去郊外欣赏风景。在开阔的乐游原上观看风景,感觉夕阳特别美好。为什么夕阳会这样美好呢?正是因为它出现在黄昏。
三十一二岁的李商隐,虽然因为丧母“丁忧”,以及岳父逝世,导致仕途不顺。但是他,正当青年时代,他并不可能预测到他政治上的依靠李德裕会在武宗暴毙、宣宗上位后,迅速被排挤出朝堂。
那个时候的他,虽然发现晚唐政治已经是一片乌烟瘴气;可是他仍然相信自己有机会,也有能力在朝堂上一展抱负。
正如李世民所说的那样: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大唐王朝要不是一片乱象,像李商隐这样的青年人哪里有机会进入权力的中心?然而他并没有想到,仅仅在写下这首诗后的一年,他政治上的靠山李德裕就倒了台。
李商隐写下《乐游原》一千多年后,人们也和他一样,觉得夕阳无限好。可是,人们却并不愿意接受“近黄昏”的伤感,于是编写了各种歌词来唱颂夕阳。
比如以前有一档节目就叫《夕阳红》,而主题曲唱的就是:最美不过夕阳红。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李商隐当年写《乐游原》时,很可能并没有伤感之情。
唐诗是“言志”的艺术,是朝气蓬勃的,是最富有生命力和美感的艺术。三十一二岁的青年诗人李商隐,虽然因为母亲和岳父的去世,不得不离开朝堂。
可是,他并不是普通人,他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诗人。因此当他看到夕阳的美景之后,对于自己的前途仍然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身处乱世没有什么不好,因为当时的他正壮志凌云,踌躇满志,对改造眼前的世界,充满期盼。不过,谁也不会料到,他后来会因为命运的不济而虚负了“凌云万丈才”。
墨子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人。在战国时期,墨家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儒家道家并称先秦三大思想流派。墨家思想学术影响力广泛、门徒众多。《吕氏春秋·当染篇》记载,墨子逝世很久后追随的人仍有很多,弟子人数日益繁盛,天下到处都是。《孟子·滕文公下》也提到,杨朱和墨翟的言论充斥世间,天底下的言论不是属于道家就
2024-12-23 10:32:05一、鳌拜战功显赫熟悉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鳌拜被称为“满清第一勇士”,这个称号绝非浪得虚名。当初他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为清王朝的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如果不是鳌拜的鼎力相助,也许皇太极早已在征战之时,命丧黄泉了。当初皇太极率兵久攻皮岛,却迟迟不见成效,随着作战周期拉得越来越长,军中将士们也逐渐有些体力不
2024-12-23 10:17:31鳌拜到底是影视人物,还是在历史中真实存在?最初了解鳌拜,是从一些热播的影视剧中,特别是星爷的电影,影片中鳌拜刀枪不入,刀砍一条线,枪扎一个点,真的是钢筋铁骨之躯,让人望而生畏,总觉这个人天下无敌、不可战胜。而且,在影视剧中,鳌拜还是一个十足的功高震主的奸臣形象,这就是我儿时以来对鳌拜的所有印象。历史
2024-12-23 10:02:12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满清入关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也就是世人所熟知的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灭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征蒙古葛尔丹,对抗沙俄。可谓是功勋卓著,但是其闭关锁国,打压新生力量,为清朝覆灭埋下祸根,又是非常可怕的。至于其登基初期对内
2024-12-23 09:47:42顺治十八年正月,年仅八岁的康熙帝即位。根据顺治帝遗诏,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担任顾命大臣,辅佐康熙。这四位大臣中,索尼声望高隆,但因年迈多病,见鳌拜居功自傲,气焰嚣张,又见他与苏克萨哈互不相容,因此畏事发怵。苏克萨哈与鳌拜虽有姻亲关系,但二人政见不合,时常发生争执。遏必隆为人庸懦,知道鳌
2024-12-23 09:32:34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