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大全 >

不为五斗米折腰主人工是谁(陶渊明: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骗了多少人)

15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2-12-30 12:26:22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可谓家喻户晓。这个故事好像也在教育我们,做一个人要有气节和立场。但实际上,陶渊明根本不是因为什么气节而不折腰。

在两晋时期,士族把持朝政,庶族寒士根本无力进入权力中心,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政权统治结构。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年名将,手握强兵镇守长江中游,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煊赫一时,死后追赠大司马。他的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亦曾出仕。所以陶氏地位虽不如南下名门望族高贵,但也是浔阳的大族,不是一般的庶族寒门可比的。

陶渊明的“啃老”生活一直到他29岁时方才结束。公元393年,陶渊明做了个江州祭酒的小官,后来辞官。让他做主簿,也不做。公元400年,投奔桓玄,因母亲去世辞职。公元404年,做了刘裕的镇军参军。又一年做了刘敬宣的建军威参军。后来他替刘敬宣上表辞职,自己也随着去职,同年秋任彭泽县令。

而对于一个“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人来说,去作一个小县令着实是很委屈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比他门第出身都不如的督邮来检查工作,而县吏还要提醒他:“应束带见之。”就有点“是可忍,孰不可忍”了。于是只做了81天县令的陶渊明,就挂印去职了。

从公元405年秋到公元427年,陶渊明同学过了21年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

陶渊明的一生,29岁前啃老,前后13年的“失业再就业”,21年的隐居,可谓是任性的一生。

所以,陶渊明虽不乏气节,但要说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实在是过誉了。

相关文章

杀晋鄙,救邯郸,招贤纳士大败秦军,信陵君之死!

导语:信陵君一行很快就到达了魏国10万大军的屯军之所邺,一路无话。信陵君很快就见到了晋鄙,将自己手上的半块兵符拿了出来,与晋鄙手中的另外一半合在一起,没有丝毫误差。不过晋鄙心中还是很奇怪,魏王在自己带兵之初,就特别下令,让自己好生带领魏军,切不可以擅自去救援邯郸,不可擅自和秦军交战。如今魏王只字未提

2025-05-10 00:27:01

历史上最圣明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圣明的皇帝之一。他出生于唐朝,是唐朝创始人之一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许多伟大的政策和改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治理方法李世民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领导者,他的治理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他实行“三省六部制”,完善了科举制度

2025-05-10 00:05:19

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魏无忌,为何刘邦如此敬佩他?

前言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剑拔弩张、兵戈四起的时代。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期,出现了一批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品德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魏国公子魏无忌就是备受尊敬的一位。而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如此敬佩魏无忌,正是因为他在战国时期所展现出的卓越品质和出色才华。那么魏无忌究竟是一个怎么

2025-05-09 09:47:42

信陵君盗虎符救赵之后,为何沉迷酒色而死?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之所以叫战国,原因只在于一个“战”字。从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七雄”之间的争战长达250多年。战国后期,赵国委任赵奢和廉颇为大将,蔺相如为相国,在三位的共同努力下,赵的国势稍微地强盛了一些。后来赵奢去世,便由廉颇一人担当大将。直到公元前260年,秦王派遣王龁攻

2025-05-09 08:42:04

魏无忌有没有妻子和孩子 信陵君魏无忌最后怎么死的

贾谊:“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作为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他的品德得到了世人的认可。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儿子,他的地位和身份无从质疑。信陵君魏无忌,出生年月不详。他是魏昭王最小的儿子,魏安厘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著名的军

2025-05-08 01:23: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人物集 鲁ICP备2022021552号-3